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服牛乘馬」,「服」和「乘」字的意義差不多,只不過對牛用「服」字;對馬則用「乘」字而已。牛或馬都可用來拉車,遠古的時候,大概由於牛的力量比較大,因此拉的是大車,主要是運載重的物件;馬所拉的是比較小的車,主要是載人。
「引重致遠」,「引重」是拉動重的物件,這是指牛車;「致遠」,「致」字在這裡指人坐在馬車上到遠方去。
「以利天下」,「以」就是憑藉、利用,利用牛馬拉車,發展了交通,使人和貨物能夠互相來往,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利益。
「蓋取諸《隨》」,根據作者的猜測和推想,大概這項發明,是從《隨卦》得到靈感和啟示而創作出來的。
「車」字,是象形文字,各位只要把這個字橫寫的話,已可以感覺到它有點似車輪了,重複多寫一個,就更像車輪了;如果再不怕繁複,在它們上面加一個像是車篷的東西,那就是一輛抽象的車子,商朝的甲骨文就是這樣寫的。
「車」字象形字
「車」字甲骨文
從這個「車」字,就可以推想最晚到商朝時候就已有車子了。
《隨卦》的「上卦」是《兌卦》,「下卦」是《震卦》。《兌卦》象徵喜悅;而《震卦》則象徵動。因此,如果從這兩個卦組合所產生的意義來推想,就是指坐在車上的人心情非常喜悅,而車子被牛或馬拉動,令到在下的車輛能夠行走。
如果繼續推想下去,《隨卦》的初爻至四爻,如果將第二、三爻合成一個陰爻,那麼就變成了《離卦》,而《離卦》象徵牛。而「下卦」《震卦》為馬。所以,「下卦」或者是牛,或者是馬。
《隨卦》
進一步引申:為何這個卦叫《隨》呢?《隨》的「上卦」是柔爻在上,剛爻在下;「下卦」同樣是柔爻在上,剛爻在下,象徵的是尊貴的陽甘心處身在卑賤的陰之下,指在上位者降低自己的身份,與民眾在一起,民眾就自然樂意追隨他,因此《隨卦》卦義為追隨、隨從。此其一。
另外,下卦《震卦》為長子,是可繼承父業的貴族,卻自願降低身份於民眾之下,所以得到全民的擁戴。而「上卦」《兌卦》為口,又為喜悅,所以象徵在上的領袖講的說話合理妥當,因此令到在下的民眾樂意追隨,所以《隨卦》有樂意隨從之義。此其二。
《繫辭傳》的意義是說:牛馬在前,這輛被拉動的車跟著牛馬行走。或者再進一步的意義是:凡是坐車總有目的地,要到達目的地,就要牛馬依隨著我們的指示而行,亦有隨從之義。於是從這幾個意義引申,就得出車子的發明與《隨卦》有關了。
「隨」的文字之義跟車馬沒有甚麼關係,但是傳說中有「三易」:「連山」、「歸藏」和「周易」。在《歸藏易》中,這個卦不稱為《隨卦》,而稱為《馬徒卦》。古人因為受「馬徒」字義的限制,無法猜到這個卦是甚麼意義。反而近數十年來,大量古代鈔本古籍出土,我們發現原來古籍的文字同音的很多可以假借,或者在古代,同聲的字就可以通假互用,因此就得到靈感,「馬徒」的「徒」字,其實可能是「塗」字,而「塗」就是古「途」字。「馬徒」,按字面解釋,就是馬的道路。原來這個卦就說出了它是馬所行走的道路。因此,卦名本身暗中就有了象徵著馬拉著車子走路的意思。所以如果用「馬途」為卦名,就說明了根據《馬徒卦》而發明了陸路交通工具,這就恰當了。學問要互相比較,比較之下,許多不明白的事物就會明白了,這是一例!
上文說:「舟楫之利,以濟不通」,現在說到陸路交通時,同樣說「利」。因為上面有「致遠以利天下」,現在重複說「引重致遠,以利天下」,所以古人就覺得辭費,是否兩句中有一句可以刪掉呢?因此,南宋朱熹就認為前面的一句可能是多餘的,但唐朝的陸德明則認為後面的一句可能是多餘的。不過馬王堆帛書《繫辭傳》,同時有這兩句,可能是作者的疏忽,文章因此寫得不好;亦可能是他有意說明這兩樣事物都是對人類有利的,凡是發明有大利的,文章就特別加以強調。這裡說出交通的發明對人類有大利,水陸兩者都是大利,可以改善經濟,可以發展文化,可使政治穩定。人類從古到今,如果說甚麼事物對人類最有利,交通應該是其中之一。所以兩句應並存,不應刪去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