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香港高等教育機制的優劣

香港教育除了在學制上沿襲英國外,政府對大學的資助機制也是採用英國的模式,通過一個獨立的「大學資助委員會」(2)來進行。這個委員會由政府委任教育專家、學者和社會人士所組成。香港的「大學資助委員會」的成員由港督委任,而且來自世界各地。由於成員都是傑出及獨立的人士,因此一般相信它是不會受政府所操控的。大學的所有撥款都是向這個委員會申請,委員會接納以後就會代為向政府要求撥款,政府是極少拒絕這些要求的。在這種模式下,政府是不能直接干預大學的行政和教學,當然政府是可以通過委任校董會成員來間接地發揮影響力。

英式大學資助機制的利與弊

英式的大學資助機制,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優點是大學教育不受政府行政所干預,減輕了政治變動(例如更換執政黨)的影響,保證了高等教育的學術自由,因此也保證了大學的學術地位,使高等教育能有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

這個機制的缺點是由於學術上的自由,大學教育就很容易和社會發展脫節,因此英式的大學研究大多是學院式的。香港有一位研究電腦的學者到英國進修,他回來說英國大學的電腦研究很有成果、很先進,但可惜所有的成果都是以論文形式放在圖書館裏,未能化為社會生產力,難怪有人說現代科技發明的理論幾乎全都是奠基於英國,然後由美國將這些理論化為現實,再由日本將現實變為商品,於是現代科技萌芽於英國,開花於美國,然後結果於日本。

保留現行機制,減輕港人憂累

香港採用了英國的資助機制,因此高等教育的學術自由和收生自主歷來也是受到尊重的。從長遠來說,這種機制孰優孰劣,可以仔細研究,再作定論。可惜的是,教統科今次提出以拒絕資助那些語文程度未達指定要求的大學生,來懲罰大學收取這些學生,原意可能是好的,但卻開了以行政或財政手段干預大學收生自主的先河。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1997年,原名〈也談高等教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