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麵粉工業
自開埠時起,已有不少磨粉工場及作坊,生產及出售各種粉類以供製造中西包餅、糕點和麵線麵條。根據1894年的統計,當時有十二、三間製造麵粉舖。
1900年,有一永昌生熟麵粉房。稍後,有一位於皇后大道中及旺角的萬興粉莊,供應製造包餅麵食的綠豆粉、澄麵粉、糯米粉、藕粉、馬蹄粉、葛粉等。同時,亦有若干間機器磨粉房。
被形容為香港於二十世紀初其中一項最大的工業投資,是設於船灣(Junk Bay,即將軍澳)調景嶺的“香港磨麵有限公司”。該廠房共佔地435英畝,並有2哩半長的海段。公司總部設於干諾道中皇帝行頂樓。東主為連尼(A. H. Rennie),大投資者還有遮打(Sir Catchick Paul Chater)及摩地(Sir Hormusjee Naorojee Mody)兩位爵士。
約1900年農曆新年期間的南北行街(文咸西街),這裏及附近有若干間經營各種粉類(包括麵粉在內)的行莊。
廠房建築工程於1905年開始,1907年1月由布政司梅軒利(Francis Henry May,後改譯名為“梅含理”)主持開幕。
製造麵粉的小麥乃購自山東及印度,整天24小時不停生產,可製成麵粉8,000袋,足可供應全港市民及英軍所需。
十多天後,港督彌敦(Sir Matthew Nathan)連同一眾高官,以及摩地爵士等社會名流參觀該廠房、麥倉和布包縫印機,均為水力發動者。此外,亦購備製冰機器一部,另設廠製冰。
該廠於1908年初停產。同年4月,有華商會欲組公司合資接辦,但不成功。稍後,該公司宣佈清盤,連尼隨後乘輪船在石磡灣以繩繫船,另一端繫頸,跳海自盡。1909年,連尼之遺產代理人,攤派連尼之欠數予債主。
由當時起,調景嶺的英文名稱為“Rennie’s Mill Village”(連尼氏麵粉廠村),到了1990年代後期才改為“Tiu Keng Leng”。
調景嶺郵局的郵戳,1970年,當時的名稱為“Rennie’s Mill Village”(連尼氏麵粉廠村)。
位於將軍澳,香港磨麵公司廠房全景,約1907年。
二、三十年代,有多間電機磨粉廠、磨房及麵粉廠在港九設立。
和平前後營業的廠房有:港島寶靈頓道的華英及三利隆;大角咀的亞洲、保用及三泰;旺角的成記;深水埗的香港等廠號。部分包括成記等磨房,專磨各地道生熟粉,亦兼磨工業原料、田料、飼料、牛骨、木、石以至藥材等。稍後亦有多間磨粉店位於告士打道,部分經營至1970年代才結業。
戰後大規模的麵粉廠有:1954年創辦,位於德輔道西446至450號的香港麵粉廠,以及1964年創辦,廠房設於觀塘海濱道的九龍麵粉廠。
當時,亦有不少麵粉批發及零售店舖,於上環永樂街、德輔道西及干諾道西一帶開設,供應麵粉予港九的沙河粉及麵條麵線製造廠。當時亦有一間位於元朗的廣新隆糕粉廠。
1950年代知名的河粉麵線製造廠或店舖,有中環的有記、樹記、勤記;西營盤的三民、中國、利民;灣仔的鏡記、嶺南、國民;北角的安利等。
九龍區則有裕生、百吉、田記、劉揚記、安利等。位於新界區的有元朗的香港粉絲廠。
約1960年灣仔告士打道杜老誌(道)碼頭,右方有多間磨粉類店舖。
由莊士敦道望太原街,約1965年。右方為雙喜茶樓,正中可見金鳳冰室及開業於1945年的鏡記麵廠招牌。
旺角廣東道市集,約1965年。兩旁有多間油、米及粉麵店舖。
當時,著名食品店陳意齋馳名的蝦子麵等麵線,亦委託結志街的勤記代造。而百吉的即沖即食麵當時十分流行。
現時,多間上述製麵廠仍在營業,若干間且有長足的發展。
由修打蘭街東望德輔道西鹹魚欄區,約1965年。這一帶有包括左方之萬泰行的多間麵粉店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