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恐惧自己的恐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喂,唔該你執吓嘢好唔好,垃圾唔好四圍擺,污糟邋遢……」這句說話,如果大家有所共鳴,大抵亦會同時在心裏回應了「遲咗啲執啫使唔使咁大反應,有潔癖咩」。從小,我們就被灌輸清潔乾淨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當然亦知道清潔的環境能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看到整齊乾淨的地方也容易讓人開朗,感覺舒服。至於要有多清潔才能算得上是「清潔」?其實因應不同的人及家庭文化而定,也沒有一致的答案。「

「我常常感到不開心,總是事事擔心……」眼前坐着的,是一位中年太太Teresa,打扮清新,身材均稱,花上衣配潮流闊身大浪褲,外表比實際年齡年輕。

46歲的Teresa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與先生育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19歲,另一個15歲。Teresa年輕時在銀行工作,非常能幹,小兒子出生後便退下來當全職家庭主婦,專心照顧先生和兒子。

「最近我常常失眠,除了入睡困難,間中醒了又會輾轉反側,很難才再入睡。」Teresa求助的原因主要是失眠;也因為情緒焦慮,會因小事而莫名生氣很久,惹得家人憂心。他們常說Teresa有潔癖,而她不太承認,認為只是注重清潔。在第一節索取背景資料和過往經歷的時候,我察覺她話語間傾向容易緊張,控制人和事的習慣讓她有安全感,對於不在她控制範圍的事,尤其是家庭中的大小事務,也會感到焦慮不安。

「睡不着的心情如何?平日睡不着會做甚麼?」我問。

「睡不着會很煩躁,有時我也知道是因為一些小事,但我仍然會很躁;兩個兒子有跟我說過,我也說不上煩躁的原因。老公說是因為更年期,但我感覺好像不是……」Teresa一面不悅,不願承認自己的情緒令自己和家人覺得困擾,卻又對自己的狀態無可奈何。

「甚麼時候你會感覺特別煩躁、焦慮、不安?」我問。

「如果兩個仔有爭執,我就會煩躁……我覺得一家人應該和和氣氣,從小我就要求他們一定要和睦,如果為了些小事——例如為了哥哥穿了弟弟的外套而爭執,我就會好生氣,好擔心他們傷和氣;有時他們不主動告訴我會不會回家吃飯,我就會很不開心。」Teresa說。

「這樣看來,家庭的事,以及和兩個兒子的相處會特別牽動你的情緒……」我引導Teresa去表達多些她的核心信念,通常這個信念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找到焦慮和恐懼的源頭。

「是的,我最着緊家人,沒甚麼比家庭和睦更緊要,作為媽媽這是理所當然的事。」Teresa的語氣堅定,並表示其人生成就,就是好好的照顧好一家人。

「剛才你提及過,家人對你清潔家居的態度似乎有些微言,你可不可以講多少少?」

Teresa有點尷尬,微笑着,頭稍為下垂。「他們說我有潔癖,我有些習慣如:要老公和兒子回家後要先洗澡、換上睡衣才可坐梳化;當天穿過的衣服一定要當天洗,衣服上的汗跡是很骯髒的…… 」Teresa已進入一個「全面清潔專員」的世界,看來她對自己這「高質素」的清潔態度,感覺十分正面。

「還有……」我知道一定還有許多。

「他們說受不了我深夜拖地……」Teresa的語調顯得無奈,也像有冤無路訴。

「那麼你選擇晚上,而不在早上拖地的原因是?」

「早上我等他們外出後也會拖一次,晚上因為大家行過地板,而香港又骯髒,我很怕細菌,所以在他們睡覺後又再拖一次地,再洗完衣服後睡覺……其實這也頗累人,但我想屋企乾淨,大家健康。為甚麼他們不欣賞,好像我很煩似的…… 」Teresa終於按捺不了眼中的淚水和冤屈。「有時我都知自己好似好緊張,不准他們帶朋友回家玩,免得弄髒屋企。現在兩個仔開始有自己圈子,很少回來食飯,我就會好擔心,不知他們在外面吃了甚麼,安不安全……」

「Teresa,我感受到你真的非常重視和關心你的屋企人,也因為這份心思不被體諒而感到無奈與不快。不潔當然讓我們感覺不好,且容易有細菌,增加患病機會;可是我也觀察到你的狀態,是非常容易緊張不安的,而當你感到不安的時候,清潔和為家人去『服務』似乎成為你平復心情的方法……」這時我對Teresa的估計,是她的骯髒恐懼與潛意識中對自己在家庭的地位有關。

「我不想自己在家做個廢物!」Teresa的語氣突然變得很強硬。「……我老公擔起成頭家,又要常常加班,所以我覺得他回家一定要覺得屋企好舒服、好和睦,我才算得上一個稱職的家庭主婦。我最討厭別人說『你就好啦,唔使做,做少奶奶』,但我為這個家的付出他們又怎會知道!」Teresa再次淚湧,當中辛酸與疲倦,無人可傾訴。

「所以你認為如果自己稍為做得不好,照顧家人不全面,你在這個家就沒有價值……」當找到個案的核心信念,我們可找出改變的方向。

「我覺得自己是比較容易緊張,但算不上做錯……」

「這樣你快樂嗎?」我特意讓Teresa去感受自己內心的聲音,而非每事都把家人擺出來;處理恐懼,要處理的是情緒而非理性邏輯。

Teresa突然失聲痛哭,哽咽着說:「我不知道……」治療室只有她的哭聲,我靜靜陪伴着她。

「我這十幾年都只是全心照顧屋企,現在兒子長大了、獨立了,好似會就快離開我,我也不知道自己害怕甚麼,就是感覺不踏實;清潔、洗衫、做家務時我會舒服一些,覺得屋企乾淨整齊他們會開心……」

經過這一節後,Teresa也明白到,她的骯髒恐懼和焦慮,是源於她把自我價值和自信,與能否好好照顧家庭聯結,而在她主觀的角度,越是能把家裏的環境和各人的日常生活料理得妥貼,越能證明自己的價值。Teresa 30歲開始當全職家庭主婦,在這之前她是位工作出色的銀行經理,因家庭而全然放棄事業,全家的開支靠丈夫打拼。身邊的人會羨慕她,然而她卻過度把生命的重心放在清潔和整理家庭,把其當是生命的主要價值。Teresa說自己沒有時間去發展甚麼興趣或學習,也不太常和朋友交往,這些原因導致當兒子開始長大,有自己的朋友和生活,她會越來越容易緊張,潛意識害怕他們不再需要及依賴她,因而在這個家庭失去「價值」。因此,Teresa緊張起來時就會不期然要自己做清潔,引發起一些「骯髒恐懼」。

Teresa的案例算不上是非常嚴重的骯髒恐懼症,我在及後的療程中鼓勵她尋找生命的其他意義,參與一些有趣而又能找到投入感的活動,後來她參與了一些大笑瑜伽的練習後,慢慢容易放鬆自己,也找到一些和她「一起大笑」的朋友。

大笑瑜伽(Laughter Yoga)

由印度醫生Dr. Madan Kataria在1995年創立,是一種把大笑和瑜伽呼吸結合在一起的減壓運動和練習,透過呼氣、吸氣和大笑,可令肺活量增加、促進血液循環。大笑時亦可緩解和放下壓力,改善心情,促進身心健康。

甚麼是恐懼症?

骯髒恐懼症是指對骯髒有過分敏感的反應,看到或想像到任何骯髒的地方和事物,都會極度不安,需要立即處理至其理想中的狀態或逃離現場才能平靜下來。骯髒恐懼症的英文是Mysophobia,意指不合理地恐懼細菌和污染,這名稱源於一位醫生Dr. William Alexander Hammond在1879年處理一個1 8歲女性個案,當時這位個案有強烈恐懼骯髒的念頭,不能接受自己的衣服和其他人的一起洗,除了每天大約洗手200次外,還不停的花過多時間來清洗能接觸到她皮膚的梳和刷子。她呈現出極度害怕骯髒或受細菌感染的狀態,也同時有強迫不停清潔的傾向。

輕度骯髒恐懼症患者會對骯髒和細菌很敏感,常常清潔家居,對用手接觸公眾可以接觸的物品感到骯髒,或是即使肉眼看不見骯髒,也習慣用紙巾清潔或消毒液清潔才可放心使用,即大眾理解為「有潔癖」的徵狀。嚴重的骯髒恐懼症患者會對有機會被污染、直接與皮膚接觸到的物件、生活的日常用品異常地敏感,不停清潔或完全避免接觸公眾可以接觸的物品,以及她認為骯髒的每一樣東西。更常常莫名地感到自己雙手很髒,要不停洗手才安心下來,當感到緊張或不安時這種情況更嚴重,洗手的時間會更長,有時長達一次10分鐘,因此在醫學文獻記錄中,骯髒恐懼症常常與強迫症有聯繫和共病。骯髒恐懼症患者除了自己,更需要家人同為清潔,配合其生活清潔的標準,若稍有落差,會極度不安恐懼,也會引發其焦慮和脾氣。

骯髒恐懼症的自療

Step 1:

  • 了解自己恐懼骯髒的原因,是因為怕生病?怕有細菌?還是其他?
  • 分辨哪些恐懼是不合理或過分的,建立對細菌和整潔的正面認知,如某些合理情況是可以接受的,逐漸接受對日常生活無大影響的不整潔。

Step 2:

  • 學習放鬆肌肉,當恐懼時覺察並留意自己哪一個肌群處於緊繃或僵硬狀態,嘗試放鬆肌肉。
  • 為自己設計和訂立適合的脫敏計劃,為接受程度分等級,並逐漸減少對某些次等級的清潔次數。

Step 3:

  • 可能的話,參與多些運動或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事上,把精神和自信投放在自己做得到並正面的事,以減少對骯髒恐懼和焦慮的聚焦。

*嚴重的骯髒恐懼症或潔癖屬於強迫症或有強迫傾向,如果發現自己不能自制地洗手、清潔,或有強烈意圖要清潔一切可以接觸到的物件,請向醫生或心理治療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