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和天然毒素相关疾病防控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克罗诺杆菌属(旧称阪崎肠杆菌)

1.病原体

克罗诺杆菌(旧称阪崎肠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的致病菌,呈杆状,能运动,无芽胞,可引起食源性疾病,主要在婴儿和免疫缺陷的成人中发病。可引起罕见的侵袭性疾病,包括菌血症、脑膜炎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该菌能在低湿度的食品(如婴儿配方奶粉)中长期存活。
(注:阪崎肠杆菌术语的变化。)
克罗诺杆菌最初于1980年被定义为一个菌种,即阪崎肠杆菌。最近使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表型阵列(phenotypic arrays)、自动核糖分型、16S rRNA基因测序和DNA-DNA杂交等方法进行研究,获得了新的证据,导致2008年术语的变更,从阪崎肠杆菌改为克罗诺杆菌,成为一个新的种属。
在这一新的种属中有5个菌种,包括阪崎克罗诺杆菌新属、丙二酸盐克罗诺杆菌新种、苏黎世克罗诺杆菌新种、穆汀斯克罗诺杆菌新种和都柏林克罗诺杆菌新种。另有一个推荐的新种克罗诺杆菌基因种(genomospeciese)。然而,鉴定为这一菌种的菌株数非常有限。
也有推荐都柏林克罗诺杆菌新种分为三个亚种,包括都柏林克罗诺杆菌都柏林亚种(Cronobacter dublinensis subsp.Dublinensis)、都柏林克罗诺杆菌洛桑亚种(Cronobacter dublinensis subsp.Lausannensis)、都柏林克罗诺杆菌乳粉亚种(Cronobacter dublinensis subsp.Lactaridi)。

消费者须知

这种细菌对新生儿特别危险。虽然该菌所致的疾病较为罕见,但是一旦发生,2月龄以下婴儿风险最大。病死率高达10%~80%。与一些其他细菌不同,该菌可以在干燥的食品如婴儿配方奶粉中存活。尤其是配方奶粉保存温度不适宜时,如奶粉加水后,该菌就开始繁殖,从而引起饮用牛奶的儿童发病。症状可包括食欲不振、易激惹、黄疸(皮肤发黄而眼球仍白,可由其他疾病所致),体温变化、呼吸有呼噜声和抽搐。感染可以引起肠道损害,也可以通过血液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如脑部,并在幸存者可留下永久性损害。尽管在多种其他食品也发现该菌,但是只有配方婴儿奶粉与疾病有关,而且该菌通常不会导致其他健康的人发病。遵循基本的食品安全指导可有助于预防感染,下述关于婴儿配方奶粉的信息也提供重要方法。
根据婴儿配方奶粉的标签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加热到70~90℃的液体冲泡奶粉(不要使用微波炉,液体上部可能感到温热,但是液体的其他部分可能会太烫)。对于奶瓶中泡好的牛奶,可以将奶瓶的底部浸入冷水或冰水中快速冷却,这样就不用在室温下一直等待牛奶冷却。然后擦干奶瓶被打湿的部位,但不要擦拭奶瓶的上部(该部位不应被打湿)。另一种选择是:商店出售的液体配方牛奶按要求应由制造商消过毒。婴儿配方牛奶冲泡完成后,可以储存于4.44℃或以下的冰箱长达24小时,但在室温下不能超过2小时。只有当你准备立即饮用牛奶时,应从冰箱中取出配方牛奶,并再加热。再加热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如果在2小时内还未饮用,应将牛奶倒掉。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卫生操作,如洗手。清洁和消毒洗手槽以及配制牛奶的桌面也很重要。可重复使用的奶瓶和奶嘴应使用肥皂和水进行清洗,并在水中煮数分钟进行消毒。

2.疾病

·病死率:感染通常可导致很高的病死率,从10%到80%不等。新生儿尤其高危。6月龄以上婴儿发病罕见。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往往更高。近年来,发生败血症的健康足月儿病死率最高。
·感染剂量:虽然感染剂量尚未确定,但是科学家们推测出合理的感染剂量应与大肠杆菌O157:H7相似(即较低剂量为10~100个细菌)。
·潜伏期:婴儿可在感染后数天出现症状。由于成人病例罕见,而且通常食物来源难以确定,因此成人的潜伏期不明。
·疾病/并发症:克罗诺杆菌能引起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尽管该菌还未被确认为明确的致病菌,但是该菌与败血症、脑膜炎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也有关联。脑膜炎幸存者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症状:症状往往较为严重,包括喂养反应差、易激惹、黄疸、呼吸有呼噜声、体温不稳定、抽搐、脑脓肿、脑积水和发育迟缓。
·病程:在幸存者中,细菌定植约2~8周。在死亡病例,患者出现败血症症状后数小时或数天发生死亡。
·侵入途径:尽管也有报告经伤口感染的病例,但较为罕见,然而大部分感染是经口途径引起。
·发病机制:克罗诺杆菌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该细菌似乎可迅速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然后繁殖到合适的浓度。克罗诺杆菌吸附在上皮细胞主要不是依靠菌毛,其他某些未确定的毒性因子也可能参与了吸附过程。

3.发病频率

克罗诺杆菌感染的病例记录较少,而且从食品和临床标本中很少分离到该菌。1958年以来,已有120例婴儿感染克罗诺杆菌的病例报告,全球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平均少于5例。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在有疑似症状的病人中,克罗诺杆菌感染率小于1%。然而,这种研究没有考虑到潜在的假阴性结果。

4.传染来源

婴儿克罗诺杆菌感染往往与污染的婴儿配方奶粉有关,且已从婴儿配方奶粉,以及用这些奶粉泡制的牛奶和泡制用具中分离出克罗诺杆菌。
婴儿配方奶粉并非无菌,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在加水后为克罗诺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水活度(a w)为约0.2。但是克罗诺杆菌在此等干燥环境下仍能生长。据报告,在婴儿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能存活2年。克罗诺杆菌形成的荚膜可有很强的抵御干燥能力。由于在奶粉生产过程中巴氏消毒法会杀灭克罗诺杆菌,因此提示克罗诺杆菌污染主要发生在喷洒干燥环节之后。这可能是由于干燥环境的污染,也可能是在巴氏消毒法处理后添加热敏感成份过程中发生污染。
一些早期的调查报告认为,在婴儿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率达到10%~15%,在所有标本中低于1CFU/25g。一些最近的调查从2%~10%的婴儿配方奶粉、婴儿干燥食品、奶粉、奶酪制品和其他干燥食品中分离出克罗诺杆菌。
除婴儿配方奶粉外的食品很少与克罗诺杆菌有关。然而,从面包、谷类、稻米类、水果、蔬菜、豆类、草本类、调料、牛奶、奶酪、肉类和鱼类中曾分离出克罗诺杆菌。在这些食品生产机构的环境中也分离出克罗诺杆菌。

5.诊断

从组织、血液、脑脊液或经膀胱壁抽取的尿液分离的培养物进行鉴定是诊断克罗诺杆菌相关疾病所必需的。

6.目标人群

克罗诺杆菌感染往往与新生儿和婴儿相关。新生儿感染可能是在产道或在出生后环境中接触了克罗诺杆菌所引起。免疫抑制、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等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感染克罗诺杆菌的儿童中大约有50%小于1周岁,75%小于1月龄。成人是低危人群,然而,也有数例免疫缺陷者和老年人感染克罗诺杆菌的报告。

7.食品检测

2002年,FDA设计了一种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的方法,即在水和肠道菌增菌肉汤中增菌,在紫红色胆汁葡萄糖琼脂和胰蛋白脢大豆琼脂上涂层。然而,这种方法非常耗时,并且有证据显示,在有竞争性背景菌群情况下,对克罗诺杆菌的检出率较低。最近,FDA对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的新方法进行了验证(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Evaluation%20of%20a%20Revised%20U.S.%20Food%20and%20Drug%20 Administration),该方法使用实时PCR技术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8.暴发示例

1988年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发生了一起克罗诺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和脑膜炎的暴发,这起暴发与婴儿配方奶粉被克罗诺杆菌污染有关。这起暴发有4名新生儿发病,可能的污染源是搅拌器。所有婴儿配方奶粉和婴儿分离的菌株均有质粒属性和多位点酶属性。
2001年田纳西州的诺克斯威尔市发生了一起克罗诺杆菌感染的暴发,这起暴发与供特殊营养需求和有吸收障碍者所专用的婴儿配方奶粉有关。10名婴儿经检测发现克罗诺杆菌阳性,其中1名婴儿在抗生素治疗后死亡。
2009年新墨西哥州发生一起克罗诺杆菌感染的暴发,累及2名无关的婴儿。这2名婴儿除服用同一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外无其他常见的暴露接触。然而,从临床样本分离的克罗诺杆菌显示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图谱不同。从一个已开封的婴儿配方奶粉罐中提取的标本,检测发现克罗诺杆菌为阳性,其PFGE图谱也与从一名婴儿临床分离物的PFGE模型无法区分。

9.其他资源

·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分类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Taxonomy/ taxonomyhome.html/)。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婴儿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和沙门菌的会议报告(微生物风险评估系列丛书10)(http://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 micro/mra10/en/)。

(陈浩 译,邹艳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