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化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七、珐琅彩瓷器和粉彩瓷器中引入的化学物质

世界上任何一个聪明且强大的民族,不仅是富于创造力的,还应是善于学习的。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上有众多的发明创造,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在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学习和吸取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先进的技艺,丰富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文明的财富是人类共享的。

瓷器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然而在瓷器的精品中不乏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例如在人们常看到的清代瓷器精品中,有一些从造型到色彩,甚至工艺都与五彩瓷器相近的彩瓷,它们的瓷胎洁白如玉,釉彩凸起,画工精细,色彩艳丽,题词高雅,大多出自名家之手。这些彩瓷不是一般的五彩瓷器,它们是专供皇宫收藏、玩赏的,习称古月轩瓷器。关于古月轩,曾有多种传说:有的说是一位姓胡的巧匠,他专于画料器鼻烟壶,画工极细,清高宗诏令以瓷器仿之,因为画师姓胡,所以定名为古月轩:有的说古月轩是清廷搜集珍藏瓷器精品的轩名;有的更进一步说古月轩为乾隆年间轩号。但是中外学者们考证了清代故宫、颐和园以及沈阳、承德的行宫等处,都没有找到古月轩这一名称。1924年初,人们在故宫端凝殿北的偏僻小库中点检出200多件古月轩瓷器,而这一小库也不称古月轩。

经研究,所谓古月轩瓷器,即珐琅彩瓷器和粉彩瓷器。它是专供皇宫内皇亲妃嫔们赏玩和宗教、祭祀场合供器之用,是极名贵的宫廷御器,产量很少,传世品也很少,历来被视为稀世珍宝。相传在康熙年间,一些工匠借鉴明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首先在宜兴紫砂胎上,用进口的珐琅彩描绘装饰,然后进一步推广到铜、玻璃、料器、瓷器的胎上作画。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圣祖诏令景德镇将已烧好的优质白瓷坯胎运送至京师,由宫廷画师和高水平的工匠,用西方进贡的珐琅彩在瓷胎上绘制各种花卉彩图,然后入炉烘烧。烧成的瓷器,画面瑰丽,由于彩料较厚,花纹凸起,富于立体感(见图1-21)。

到了雍正时期(1723—1735年),珐琅彩瓷制作技艺更趋精致,在彩绘上已改变原先只绘花卉的单调格局,而是在瓷胎上彩绘花鸟、竹石、山水等画面,还配以书法极好的诗词。雍正帝曾亲自过问珐琅彩料、图案及器型。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因此宫廷的造办处集中了最优秀的画师和工匠,不惜工本生产珐琅彩瓷器精品。

乾隆时期(1736—1795年)的珐琅彩瓷,不仅有山水、花卉、风景等题材,还增加了人物。在绘画技法上,进一步吸收西洋珐琅彩画的长处,色分深浅浓淡,呈现远近和层次,例如在绘画西洋人物时,其脸部和皮肤呈天然肉色,五官部位高低凸凹,栩栩如生。又如在绘画建筑时,大多有透视的感觉。

珐琅彩瓷器在彩绘技法上吸收了西洋画法的长处,与中国的五彩瓷器的区别在于釉彩颜料不同。珐琅彩料的品种很丰富,色泽也极鲜艳,有黄、蓝、绿、紫、胭脂红、粉红、白、黑等色。为了对珐琅彩和五彩的釉彩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古陶瓷专家曾从文物中取样做化学分析,其结果见表1-2。

表1-2 我国清代釉上彩的光谱定性分析

名称

主要着色元素

主要溶剂

乳浊剂

清康熙五彩

蓝彩

Co

Pb

黑彩

Fe,Co,

Mn,Cu

Pb

清康熙青花五彩

黄彩

Fe

Pb

蓝彩

Co

Pb

绿彩

Cu

Pb

矾红彩

Fe

Pb

清康熙珐琅彩

黄彩

Sb

Pb,B

蓝彩

Co

Pb,B

As

绿彩

Cu,Sb

Pb,B

紫彩

Fe,Co

Mn,Au

Pb,B

As

胭脂红

Au

Pb,B

As

粉红

Au

Pb,B

As

白彩

Pb,B

As

黑线条

Fe,Co,

Mn,Cu

Pb

清雍正粉彩

粉红

Au

Pb,K

As

蓝彩

Co

Pb,K

As

青绿彩

Cu,Sb

Pb,K

As

黄彩

Sb

Pb

黄绿彩

Cu,Sb

Pb,K

As

(转录自李家治等著《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第343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由表中测定结果可以看到,珐琅彩与中国传统的釉彩的确不一样。从化学组成来看,它有以下特点:

(1)中国传统的低温色釉和五彩采用的是PbO-SiO2系统和PbO-K2O-SiO2系统,而珐琅彩则以PbO-B2O3-SiO2系统为基料。这就是说珐琅彩中含有大量的硼,所以其釉料的呈色具有鲜艳光润之感。

(2)部分的珐琅彩中含有一定量的砷(As)。这是因为在彩料中加入一种白色彩料,它既起调色作用又供乳浊之用。这种白色的彩料在景德镇俗称为“玻璃白”,它是在铅钾玻璃中引入氧化砷(As2O3)而制成的。

(3)珐琅彩的黄色颜料是以氧化锑为着色剂,它在色调上与中国传统的铁黄色料有着明显的不同。

(4)珐琅彩中的胭脂红,又名金红,是以胶体金粒子悬浮于铅熔剂中制备的,因对光有选择地吸收,故呈色略带紫红,极似胭脂。中国传统的红色颜料,在康熙以前,只有铁红一种。珐琅彩的引入和珐琅彩瓷的烧制,表明中国的制瓷工匠在发展传统制瓷工艺中是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的先进技艺的。

就在珐琅彩瓷在中国发展的同时,瓷工们运用珐琅彩配制经验,在反复摸索中,创制出粉彩瓷器。粉彩瓷器将五彩瓷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深受欢迎,其在康熙末年之后获得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彩瓷发展的又一主流。

粉彩瓷器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釉上彩瓷器新品种。原先的五彩瓷器是以线条来描绘的,用色主要采用平涂,故一般无阴阳向背之分,也没有浓淡深浅之别。这显然会减弱绘画的效果。使用粉彩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粉彩颜料的化学组成基本上是在PbO-K2O-SiO2低温玻璃釉中掺入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呈色剂)和含砷的白色彩料(玻璃白)配制而成。当以750℃左右的温度烧烤时,彩料中的氧化砷起乳浊作用,使色釉具有一种不透明之感,即乳浊作用给人以“粉”的视觉效果。例如使红彩变成粉红色,绿彩变成淡绿色,蓝彩变成淡蓝色,几乎所有的颜料都能被粉化。同时借助于改变玻璃白的加入量,还能使同一彩色化成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扩大了釉上彩的色调范围。使用粉彩可以采用国画中的渲染手法,即在绘画花鸟、衣服褶、浪花等图案时,先施一层玻璃白,如同在纸上绘的粉本一样,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颜料,从而使烧烤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画面有了明暗、深浅、阴阳、背向之分,形象顿时栩栩如生。所以粉彩的运用把彩绘技术推向新的艺术水平。

粉彩瓷器初创之时,其画面由于技艺尚在摸索中,略有粗放之感。到了雍正、乾隆时期,无论造型、胎釉还是彩绘都有长足进步。粉彩的画面大多采用玻璃白粉打底的方法,使绘画的渲染手法得以展现,加上烧成温度、气氛的控制,粉彩瓷器益发显得娇艳。它以淡雅柔丽而跻入中国瓷器精品之列。清代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如图1-22所示。

图1-22 清代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粉彩瓷工艺的关键是引入“玻璃白”。玻璃白实际上是一种乳白色的低温玻璃,它是用一种俗称为“白信石”的天然矿物(含氧化砷达99%以上)和铅熔块、硝酸钾配制熔炼而成的。其化学组成大致见表1-3。

表1-3 19世纪中叶“玻璃白”的化学组成

名称

SiO2

PbO

H3AsO4

K2O

Na2O

Al2O3

Fe2O3

CaO

H2O

头等白色料(玻璃白)

37.00

44.39

6.00

9.50

0.05

0.27

0.15

0.28

0.75

0.40

0.50

二等白色料(生常白)

37.50

50.94

5.00

3.43

0.34

0.30

0.60

牙白(亮白)

36.00

54.00

5.60

2.00

2.00

0.80

1.20

(摘录自《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第344页《中国传统低温色釉和釉上彩》)

珐琅彩的引入,粉彩的创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瓷器的装饰艺术,同时也使人们对矿物学,特别是对颜料及釉料有了更多的认识,丰富了人们的化学知识。

总之,在长期烧制陶瓷的实践中,人们逐渐积累了从黏土到岩石及矿物的丰富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冶金、漆器装饰等通用技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外还对中国炼丹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这些积累起来的化学知识大都是感性知识,在帮助人们后来接受从西方传入的近代化学知识上也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