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随时会幻灭
不妨想想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三岛由纪夫的经典名著《金阁寺》,书中那名青年僧侣之所以烧掉他深爱的金阁寺,理由是“与其看着那美丽的金阁寺在尘世间逐渐坍塌,我选择放一火把它烧掉。那样,金阁寺的美好就会永远留存在心中,完全为我所独占,再也没有人能进去”。
如果各位能明白这种想法,再把“金阁寺”换成“女友”,“放一把火”换成“肢解煮熟”,那么就不难同理严重病态的反社会型人格患者吃掉女友的心理是怎么回事了。这是B型人格者的逻辑——“刹那就是永恒”,加上“唯我独有”。
虽然一般的B型人格者绝对不至于这么夸张,而且即便是B型人格障碍患者,也很难干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但是,想抓住美好的刹那,且完全独占的心理,却是如出一辙的。
有位边缘型人格者在回想他的毕业典礼时这么说过:“那天早晨,天灰蒙蒙的,我起得很早,并不困。我拿出制服,看着它们,看了好久,我知道,我即将失去它们了。那一天,我努力设法让自己保持清醒,想让自己记下眼前的每一个画面,那都将是我关于这所学校的最后影像,此后,我就不再属于这里,我的生命将永远失去它们——然而,我根本没参加毕业典礼,也没再跟任何朋友联络。倘若我终将失去,不如不要拥有!”
撇开这样极端的例子,为了对抗这种幻灭感, B型人格者往往有强烈的“留住这一切”的渴望,倘若能善加利用,将会是一股强大的向上动机。社会上许多成功人士往往就是为了对抗这种感觉,而获得今日的成就。然而,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让自己退后,他们会竭尽所能向前进,不甘于按部就班,而这也提高了失败的风险。
即便如此,幻灭感还是无所不在,特别是无法借“事业有成”来克服的亲情与友情等关系。对于“拥有”的不安全感,甚至能成为不同B型人格特质的识别标志:反社会型人格者采取的手段比较直接,可能会诉诸各种形态的暴力,最常见的就是媒体上骇人听闻的恐怖情人事件。对于表演型人格者而言,这种渴望就类似表演者想吸引观众目光的心情,倘若“观众”有不耐烦或分心的迹象,表演型人格者就会花招百出,行为更是夸张,仿佛在强化自己的演出强度。自恋型人格者视“留住一切”为天经地义,一旦面临失去,玻璃心就会碎满地,最常见的反应就是震惊、愤怒、被害感、指控他人的阴谋干预。然而,在所有B型人格特质中,反应最为激烈、戏剧化、夸张与疯狂的,边缘型人格绝对当之无愧。边缘型人格者可以光凭想象出来的情节,就产生强烈的不安情绪,仿佛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因此,边缘型人格者经常处于高度焦虑中,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极其柔软却坚定无比的情绪勒索,一旦最终还是得不到令他放心的答案,就可能出现严重抑郁、吸毒、酗酒、割腕、自残等自虐行为,把自己或他人逼到近乎崩溃的地步。
不过,不管哪一种B型人格,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对于幻灭感的恐惧也可能突然反转为对生命态度的消极:拒绝正面看待生活中的重要事务,放弃社交生活,不愿意累积人际资本,也无意于学习生存技能,放任自己过一天算一天,过起自我放逐的日子,可说是抑郁症的“B型人格加强版”。通常,由于变化时间很短、反差太大,不仅会让旁人吃惊,连本人也会有所察觉,甚至会主动求医。所幸,待低落情绪过后,这种情况通常会大幅改善。
幻灭感的存在,让B型人格者倾向于追求爆炸性的发展、快速取得的成就,他们希望展现刹那的光芒,但代价却是终生的失落与紊乱。试想:倘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终将再度失去,所有的欢愉都只是突然点着的火柴,猛烈却渺小,绚烂却没有温度,你会对人生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才华洋溢的诗人用优美的诗句写出B型人格者的心情,除此之外,数不清的小说家、音乐家、画家、雕刻家等,也都用各自的才华留下了庞大的素材以供我们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在艺术的天空里,具有天分的B型人格者往往能成为卓越的创作者,这个族群就像是隐身在芸芸众生中的人才宝库。甚至,我们还能从诗人们自我安慰的话语中,一窥他们令人咋舌的行事风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只是很遗憾,才高八斗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一般的普罗大众。在华尔街激动挥舞的手势中,在购物频道口沫横飞的天花乱坠里,在每日早晨的剃刀与镜子边缘,还有鹰架底下将莎莎亚(一种饮料)混入保力达B (一种保健品)的手中,或许都有一颗同样迷惘而不安的心。
那就是B型人格者面对真实世界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