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人格的基本架构
B型人格是一种大分类,由下列四种子人格所组成:
一、自恋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二、表演型人格(Histrionic personality)
三、反社会型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四、边缘型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
所谓的“子人格”,就是当事人除了符合B型人格共有的特质之外,还多加上这个子人格专属的特质。
一般来说,在正常而健康的人身上,如果出现了某种人格特质,但还没达到疾病的程度,我们就会在上述名词后面加上一个“倾向”,例如“自恋型人格倾向”,这意味着这个人可能比较固执、不懂分享、长期感到自己不被了解、容易感叹怀才不遇,但不至于严重影响自己或别人的生活,造成社会职业功能的障碍。当然,其他子人格也各自有他们的专属特质,其名称和缩写如下:
一、自恋型人格倾向(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trait),简称NPT
二、表演型人格倾向(Histrionic personality trait),简称HPT
三、反社会型人格倾向(Antisocial personality trait),简称APT
四、边缘型人格倾向(Borderline personality trait),简称BPT
无论是NPT、 HPT、 APT还是BPT,都属于“B型人格倾向”的一种,是正常的人格类型,不能算是疾病,各有优缺点。我们在后文中主要讨论的,就是怎么消除各自的缺点,并凸显专属的优点,以达到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存,即“适应”社会,而这也就是治疗人格问题的终极目的。
延续前面的例子,倘若当事人的人格表现已经严重到干扰到别人,或造成自己与别人的痛苦,例如天天与邻居吵架闹事、每日借酒浇愁、爬到十楼阳台大喊没人在乎他的感受,等等,便已经符合诊断条件了。这时,我们会在词尾加上另一个词“障碍”,正式昭告世人:这已经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必须接受治疗,而亲朋好友也得学会怎么应对——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对他伸出援手。
举例来说:自恋型人格障碍,简称NPD。一般来说,专业人士看到这个缩写,就会心中一紧,知道接下来可能要面对一名傲慢无礼、缺乏同理心、出言不逊、处处质疑治疗方式的棘手病人。
跟“人格倾向”一样,其他三种子人格也会有各自的专属症状,其名称与缩写如下: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NPD
二、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HPD
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APD
四、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
在心理治疗领域,消耗精神医疗资源最严重的,非“边缘型人格障碍”莫属。事实上,当我还在接受住院医生培训时,在医院病房的病患清单中,我就偶尔会看到有人被标注上“BPD”这个字眼,而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明白,随时要小心这位患者闹事。
我就曾见过一位清秀的女学生,讲话轻声细语,只要遇到人,还没张口说话,脸就先红了,客客气气的,模样颇惹人怜爱。然而,到了半夜,护士巡房时却发现她躲在棉被里割腕,整只手臂全是一条一条的刀痕。
大家都吓了一跳,因为刀片在封闭病房(不能让患者自行外出的急性精神病房)是违禁品,根本过不了住院时的安全检查,那么,她的刀片是怎么来的?最后,真相大白,原来她带了一只填充玩具泰迪熊。在住院之前,她先把泰迪熊身上的背心剪开,将刀片缝在泰迪熊的背心与肚子之间,再把背心缝好,以泰迪熊偌大的身躯,任由安检人员怎么挤压,刀片也不会露出来。没见过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病患为了伤害自己,竟如此煞费苦心。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是一大麻烦,我就曾在封闭病房里见过一位患者,他把一根竹筷对折成两半,拿着其中半根,断面朝前,假装在病房里散步。等到他走到上锁的铁门前,突然把竹筷戳入喇叭锁孔,折断,转身,若无其事地离开。由于竹筷断面全是细微的竹枝,自然会有部分卡进锁头内,这副锁就等于坏了。患者的意思很明显:你们不让我出去,那我让你们就算有钥匙也出不去!
基本上,人格具有恒定性,除非遇到重大创伤事件或脑伤等生理性伤害,否则不太容易改变,所以, B型人格倾向者并不会因为没有得到治疗,而逐渐恶化成B型人格障碍,这点倒是可以放心。虽然两者都有B型人格的特质,但是由于程度上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他们视为不同的两种人,各自有各自的问题需要解决。
通常, B型人格者在未达到病态的时候,不一定会固定出现哪一种子人格,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情境的转换,甚至是四种子人格同时出现;而在临床上,就算已经达到病态(例如“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还是有可能出现其他三种子人格的迹象。
因此,有不少临床医生不喜欢直接使用子人格的概念,而倾向于使用“B型人格”来描述人格问题,然后把NPT、 HPT、 APT、 BPT视为B型人格的四个面向。
无论如何,在我们更进一步去了解这四类子人格前,我们得先对B型人格的特质有足够深入的理解,明白贯穿整个B型人格之间的共通特性,之后在讨论个别子人格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专家们会将这四个看似不相干的人格类型放在一起,还给它们共同的“B型人格”称号。
以下,我们就要开始解析,B型人格者的脑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