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银发人口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功

本节内容将主要围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变动展开,其中银发人口是关注重点。通过对全体居民收入水平和银发人口收入水平的对比,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银发人口的相对经济水平。

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变动情况

鉴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调查在2013年曾发生变动,本节及之后的内容都将以2013年为界,对2013年前后的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一)1978年以来主要年份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

早期我国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主要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收入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以外的收入占比逐渐升高。但即使如此,工资性收入仍是全国多数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在本节中,我们将同时列出1978年以来主要年份的职工平均工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图4-1 1978—2016年我国主要年份职工平均工资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7)[M].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

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时我国城镇单位就业职工的货币工资平均每年为615元,到2016年时平均每年的货币工资已经增加到67569元,货币工资在近4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09倍,如果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则实际工资在近4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2.1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

图4-1直观描绘了1978年以来我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指数的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2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比较慢,实际工资的年均增长速度在10%左右;第二阶段是1992—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增长速度快速提升,实际工资的年均增长速度接近35%;第三阶段是2009—2016年,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实际工资的年均增长速度下降到26%左右。

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4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职工的工资水平也有大幅度提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10年前后。2010年之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职工工资的增长也因此受到影响。

鉴于工资性收入只是居民人均收入的一个方面,所以需要考察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动,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1978以来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及其变动情况

正如前文所说,2013年国家统计局启动了新的城乡一体化住户收入与生活状况调查,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和统计口径都做出了调整,因而2013年前后的数据可比性较差,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以2013年为界分别介绍。

(1)2013年之前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情况。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表示城镇居民全部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表示农村居民全部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一种货币形态,而农村居民纯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也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

统计数据表明,1978—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从343.4元增加到24564.7元,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34年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1.47倍,年均增长率为33.73%。同期,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绝对数从133.6元增加到7916.6元,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34年之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1.77倍,年均增长率为34.61%。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变动趋势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城镇居民呈现出不断加速增长的势头;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1978—1985年和2005—2012年是两个增速较快的时期,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8.41%和26.92%,而1985—2005年的速度相对较慢,年均增长速度11.61%。

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同一时期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要快于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这说明城镇居民其他来源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增加。1990年时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超过75%,到2012年时则下降到64.30%。

图4-2 1978—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13。

(2)2013年之后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情况。2013年之后,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上升,从18311元增加到2016年的23821元,名义收入增长了3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467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33616元,名义收入增长了27.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9430元增加到12363元,名义收入增长了31.10%。如果扣除这几年的通货膨胀影响,则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长率都低于10%。与2013年之前相比,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除此之外,2013年之后,工资性收入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继续降低,2016年时降至56.48%。

(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变动情况。虽然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始终快于城镇居民,但由于基数相差较大,几十年来两者的绝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绝对数差距是210元,1990年时为823.9元,2000年时为4026.6元,2010年为13190.4元,到2016年时已经达到21253元。如果细分城乡居民的收入构成会发现,除了工资性收入的巨大差异外,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几乎没有,而转移净收入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这两个渠道的收入过低,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人口分年龄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动情况

在国家和地方统计局公布的资料中,并没有分年龄的收入数据,因此本节内容只能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和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来推算银发人口收入水平,同时用一些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此结论进行佐证。

(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水平及其变动情况

银发人口中的大部分已经处于离退休状态,收入渠道相对更为单一,养老金对于这一人群尤其重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在企业中率先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后这一制度向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扩展。在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最先施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但其覆盖面仍较为有限。1997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有2.08亿人,参保人员只占53.85%,2010年时参保人员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还不到75%,直到2016年,这一比例才上升到91.55%。

1997年时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有1.12亿人,其中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为2533万,当时人均养老金4900元/年;2000年时我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36亿人,其中领取人数为2727.3万人,人均养老金6600元/年;2005年时参保人员规模为1.75亿人,其中领取人数为4367.5万人,人均养老金9250元/年;2010年时参保人员规模达到2.57亿人,其中领取人数上升到6305.0万人,人均养老金16740元/年。2016年时我国参保人员规模已经增加到3.79亿人,其中领取人数超过1亿人,人均养老金达到3.15万元/年。无论是参保人员规模、领取养老金人员规模还是人均养老金水平都有非常明显的增长。仅从货币值来看,在这19年间,多数年份的增长率超过10%,个别年份甚至超过15%,扣除通货膨胀率,基本与职工工资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持平。

表4-1 1997—2016年我国领取养老金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1)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参见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 cn=C01;(2)人均养老金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图4-3 1997—2016我国城镇职工领取养老金人数及人均养老金

资料来源:(1)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规模的资料来源同表4-1;(2)人均养老金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比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职工平均工资可以看到,养老金的替代率在2000年前后约为70%,到2005年时下降到50%,到2010年时替代率进一步下降到45%以下,2015年有所反弹,但也只有46.67%。这说明,城镇银发人口中的主体——离退休人员的收入与在职时相比有大幅下降,如果没有其他渠道的收入来源,其经济水平会明显低于城镇在职人群,但与农村老年居民和城镇未就业的老年居民相比,城镇离退休人员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

(二)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水平及其变动情况

农村老年居民和城镇未就业老年居民的收入明显低于参加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的老年人。

自2009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2012年时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成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表4-2 2010—2011年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和养老补贴水平

资料来源:(1)参保人口和领取人口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参见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 cn=C01;(2)人均养老补贴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2010年时我国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有10276.8万人,其中2862.6万人领取了养老补贴,人均年养老补贴为1475.9元;2011年时,参保人群和领取人群规模都大幅上升,但人均年养老补贴反而下降至1344.1元。与同时期的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相比,养老补贴相当于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的18.07%和13.83%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是根据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家庭平均户规模和农村家庭平均劳动力数量这几个指标计算得到。,大大低于城镇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

表4-3 2012—2015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和养老金水平

资料来源:同表4-2。

2012年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推开,同时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成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新农保的支付水平极低,因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平均水平开始只有不到900元/年,直到2015年才上升到1464元/年,而当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1966元/年,前者仅为后者的6.67%。

从养老金收入水平,我们可以看到作为银发人口主体的老年人口工资性收入较年轻人有明显下降,农村老年人口尤其如此,因而可以推断银发人口整体的经济水平较年轻人口低。

(三)抽样调查中反映出的银发人口的收入水平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并没有分年龄的收入状况,通过养老金水平和养老金与职工工资或者养老补贴与农村劳动力纯收入之间的比较,很容易看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群的经济收入较他们年轻时下降明显,因而银发人口整体经济水平低于较年轻人口。而这个结论也被一些抽样调查的数据所支持。

在这里,我们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的数据结果来佐证银发人口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观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开展的一项综合性抽样调查,样本覆盖除香港、澳门、台湾、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和海南之外的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可视为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基线调查于2010年正式开展,2012年和2014年又进行了追踪调查。本章使用的是2014年追踪调查中成人问卷的结果。

剔除了不合格问卷后,共有36706个成人对于个人年总收入做出了有效回答。在不排除无收入人员的情况下,所有被调查人的平均个人年总收入为9026元,分年龄的平均收入水平如图4-4所示。

图4-4直观反映出收入水平随年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偏态分布。28—32岁是个人收入最高的时期,在28岁之前,个人年总收入会随年龄的上升快速上升,在32岁之后个人年总收入会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50岁时个人平均收入可能只有巅峰时期的一半,60岁以后可能只有1/3不到。

图4-4 2014年分年龄的个人平均年收入情况(含无收入者)

资料来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4。

如果将各年龄段中无收入的人剔除,则有收入的被调查者的个人平均收入为17164元,分年龄的平均收入水平如图4-5所示。

图4-5 2014年分年龄的个人平均年收入情况(不含无收入者)

资料来源:同图4-4。

比较图4-4与图4-5,可以看出无论无收入人员是否剔除,分年龄的个人年平均收入分布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都是30岁左右是个人年平均收入最高的阶段,在此之前,个人年平均收入随年龄的上升而上升,在此之后,个人年平均收入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不同的只是剔除无收入者之后,60岁之前的个人年平均收入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幅度略小,而60岁及以上人群的个人年平均收入水平呈现出断崖式下降的特征更加明显。

由此,无论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还是全国性综合抽样调查数据都表明,银发人口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较年轻人口,且年龄越高收入越低。这主要是因为银发人口的主体——离退休人口的养老金较之前的工资有大幅下降,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的老人收入大概是退休之前的45%左右,而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老人收入大概只有退休之前的20%不到,低的甚至只有不到10%。根据经典的收入与消费理论,我们可以知道银发人口的收入将对其消费性支出有较大约束作用,较其他年龄段低的收入可能会导致较其他年龄段低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