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端午(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节日诗词 木兰花慢

[宋]柳永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赏,骤雕鞍绀帷出郊炯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垒罄竭玉山倾

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注释】

①拆桐花:指桐花正开。拆:裂开,绽开。

②缃桃:开浅黄色花的桃树。

③尽寻胜赏:寻找名胜之地游赏。

④“骤雕鞍”句:意指华美的马车奔驰出郊。骤:马奔驰。雕鞍:刻有花纹的马鞍,这里代指马匹。绀帷:天青色的车幔,这里代指车辆。郊炯:郊野。

⑤繁弦脆管:指纷繁清亮的乐曲声。

⑥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以花草配对来赌胜。

⑦遗簪堕珥:遗落的发簪、耳环等。

⑧信:听凭。金垒:酒器。罄:尽。玉山倾:醉倒。古人用“玉山”代指美男子,《世说新语·容止》形容嵇康之醉态“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⑨明朝永日:明日一整天。

⑩春酲(chénɡ):春醉。

【今译】

紫色的桐花在清明时应节而开,

一阵疏雨过后,空气更加清新。

红艳杏林如火,浅黄桃花似锦,

那美丽的景色就像打开的屏风。

骑着漂亮的马,坐着豪华的车,

全城的人都来到郊外寻胜赏花。

和暖的春风里传来动听的音乐,

大家竞相演奏最新谱写的乐曲。

体态轻盈的女子正在斗草踏青,

她们打扮妖艳,与人热情交往。

看她们嬉戏的路旁,到处都是

遗落的发簪耳环、珍珠和翡翠。

佳丽之地,人们尽情释放欢乐,

喝尽樽里美酒,醉如玉山将倾。

拼着明天在画堂睡上个一整天,

今天仍要喝个痛快,一醉尽兴。

【鉴赏】

柳永的这一首词正是描写清明节人们踏青冶游的盛况。

词首先描述清明时城郊艳丽优美的春日景色。起笔点明时令。紫桐即油桐树,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志郊野清明的到来。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这两个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犹似画屏之美。

以下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倾城,尽寻胜赏”,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勒。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欢乐。上阕结尾两句,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我们从《清明上河图》可见到汴京城郊也有酒肆歌楼,更有许多高宅深院,当然柳永笔下略有夸张。

词的下阕着重表现郊游的欢乐,柳永这位风流才子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艳冶妖娆、珠翠满头的市井时髦妇女和歌伎们。在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在作者看来是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实上也如此。“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踏青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伎舞女们。她们艳冶出众,频频与人们招呼交往。作者以“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当日游人之众,排场之盛。同时也暗示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这是全词欢乐情景的高潮。继而词笔变化,作者又以肯定的语气,设想欢乐的人们,在佳丽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陶然大醉,犹如玉山之倾倒。词的结尾,进一步想象:这些欢乐的人们定是拼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下阕后半的虚写使全词在结构上产生一些变化,不致因过多的实写而显得呆滞;同时又巧妙地表示了一天欢游的结束,有头有尾。

柳永所描绘的清明节欢乐场面是热闹的,只有在升平富庶的时代才可能出现。作者虽有不如意之时,但在这首词里却由衷地通过对人们欢乐的描述表现出社会的升平气象,从而赞美了他所处的时代。词里虽用了少数典雅的词字,但从整篇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来看仍是较为通俗的,因此能在两宋社会上广泛地为人们传唱。

诗词故事 清明花信认桐花

“花开花落自有时,节令变幻风先知。一节一气分三候,二十四花从不迟。”古代有二十四番花信之说,宋朝周辉《清波杂记》卷九中有:“江南自初春至首夏,有二十四番风信,梅花风最先,楝花风居后。”颜子俞《清平乐·留王静得》词中有:“尊前不尽余情,都上鸣弦细声。二十四番风后,绿阴芳草长亭。”

这二十四番花信与二十四节气有关。每年春日,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这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风。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这二十四番花信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

按照二十四番花信的说法,清明三信是桐花、麦花、柳花。桐花是清明的标志,即所谓“花信风”。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清明诗中常常写到桐花的道理了。如白居易《桐花》诗说“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白居易《寒食江畔》诗说:“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这意思是说,看到紫桐花,就意识到是清明时候了。权德舆《清明日次弋阳》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欧阳修《清明赐新火》:“桐花应候催嘉节,榆火推恩忝侍臣。”柳永《木兰花慢》一开头就说:“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辛弃疾《满江红·暮春》词:“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也是以“桐花”照应“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