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外在很优秀,内在仍然不快乐
在知乎上面看到这样一句话:现在优秀又努力的女性越来越多了,但是与她们的努力和优秀表现成反比的,是她们脸上的快乐越来越少了。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在我的读者群里,就有很多优秀的女性,她们的学历很高,事业也有一番成就,其中不乏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翻译师、高级教师、创业成功者等,但是她们对我说过类似“人生真没有意思”或是“我活得好累”这样的话。
我明白她们所说的累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身体上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比如我的一个读者林枫,她有自己的公司,年收入几百万,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但她除了和几个客户来往之外,既没有很要好的朋友,也没有亲密的爱人。除了享受金钱给她带来的便利与快感,更多的时间还是要去面对自己的孤独和彷徨。她不知道这一辈子怎么安排,也不知道未来要和谁一起度过。
另一个读者从小就是学霸,毕业后又考上了公务员,这些都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完成的,完成之后她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感受到任何的快乐。
第三个读者,她是个独身主义者,刚开始和我聊天的时候,呈现出非常阳光和自信的一面,聊过几次后,她极富攻击性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她之所以能做到销售总监,之所以拼了命要拿下订单,根本不是为了要获得金钱和领导的认可,而是要打败身边的那些男人。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自己的哥哥拥有父母绝对的爱和关注,她把自己的怨恨藏在了心里,后来又投射到所有的男性身上,继而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胜过身边所有的男人。
遗憾的是,这三个读者都表示,除了工作上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她们的内在却并不快乐。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延迟满足的误导。
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向父母要玩具或是糖果时,父母通常会提个要求来作为交换条件,比如,下次考试每科成绩都要是100分或者××比赛得到一等奖,又或者今天要比昨天提前半个小时写完作业。很遗憾的是,我们最后往往得不到这个东西,父母会借此机会定一个并不容易完成的目标,他们以为这是一种鼓励,期待孩子会在这样的鼓励下取得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如果这样的情况反复发生,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沮丧感,并且不再努力,更严重的,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长大以后,虽然我们拼尽全力去让自己取得一些成绩,但遗憾的是,我们却因为小时候形成的认知,像父母那样永不知足,总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第二,我不能随便快乐。
如果我问你快乐需要哪些理由,你肯定会认真思考,然后给出几个答案。那么,我可以认定你一定很少体验真正的快乐。而且我知道,你可能有过类似这样的童年经历,当你某天在哈哈大笑的时候,你妈妈严肃地问你:“你干吗这么开心?你的考试成绩又没有名列前茅,也没有在比赛中得到奖杯……”在妈妈的质疑声中,你接受了一个事实:快乐是不被允许的,是需要条件的。所以,你就记住了,每逢你想要开怀大笑的时候,你就把自己控制住了,你甚至会批评自己: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有什么好笑的。然后,你慢慢地就失去了快乐感,或者说你忘记了怎样快乐。在一次次成功压抑自己之后,你会发现:即使你对着很会搞笑的人或者听一段令其他人都捧腹的相声,你都无法做到开怀大笑。原因就是你认为快乐一定要和某个成就有关:除非我刚刚取得了一个非凡的成就,否则我就没资格笑。
我的几个读者都是如此。她们拼命地攀登事业的高峰,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够正大光明地快乐。可悲的是,当她们真的取得某些成就以后,却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感受到快乐,反而开始焦虑。万一接下来不能成功怎么办?很快,她们就又陷入沮丧和自责的情绪之中。
第三,对自我身份不认同。
我很喜欢一部美剧,名字叫《我们这一天》,故事讲的是一个怀着三胞胎的妻子,分娩后意外地失去了最小的儿子,机缘巧合下,夫妻俩收养了被遗弃的黑人小孩。养育过程中,尽管父母呕心沥血,但是三个孩子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黑人小孩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所以力争优秀要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肯定,事业有成的他一直对被生父抛弃的事耿耿于怀;亲生的儿子虽然有着英俊的外形、很棒的社交能力,但在家里他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原因是父母的精力一部分放在了领养的孩子身上,一部分放在了家中唯一的女儿身上,忽略了他的需要,他就通过做一些叛逆、出格的事情来引起家人的关注;而备受关注的女儿也有困扰,她虽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她深受肥胖症的困扰,这与母亲的婀娜多姿形成强烈的反差,她常常感到自卑和羞愧,即使遇到自己深爱的男人,也无法勇敢去爱。
这部美剧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从剧中人物身上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自己对过往的经历有些理解偏差之后,自我认同就会出现问题,继而引发一系列情绪和情感的困扰,甚至是陷入痛苦之中。
那么,这一切该如何改变呢?
第一,及时满足自己。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把童年里缺失的心理营养补回来。当童年里我们很多物质的“想要”都被以各种理由拒绝,或者在我们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这些物质需要就被“没收”了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并且感到沮丧和失落。成年后,当我们具备了购买能力时,我们可以随时去买曾经喜欢而不能得到的东西,去拥抱和安慰那个被拒绝后失落的小孩。让他知道,他是如此值得,值得被呵护,值得被允许!那我们内在因被拒绝而受伤的部分就会得到疗愈。
第二,及时行乐。
及时行乐,不是得过且过,不是放弃责任,而是培养出对日常生活的敏锐的觉察力。比如我做成一件很想做的事情,我见了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攻克了一个难题,甚至只是在出门的时候感受到了阳光照耀,微风吹拂……此时,可以立刻停下来,去感受内在真实的感动和喜悦。
这个过程非常奇妙,不需要外人的陪伴和参与,也不需要一个很大的仪式来辅佐,只是你在每个当下的瞬间,给到自己一个理由连接自己,去品味快乐。就像我养了一盆花,许久都没有开,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了花蕾,心中顿时涌出一阵感动和喜悦,我感悟到生命的美妙,以及一份等待后的收获。之后,我开始尝试把这种对花草细致的观察和体悟迁移到其他方面,我发现,人其实并不需要刻意追求什么成功和卓越,只要让自己的内在去连接万物,快乐和感动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第三,修改心灵地图,确认自己值得。
“你是有多不在乎自己,才会拿那么多精力去恨别人?”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奇怪,恨别人怎么是不在乎自己呢?其实,如果你仔细回顾就会发现这句话很正确。当你恨一个人,对一个人怒气冲冲的时候,你的理性和快乐就全都不见了,你的身心仿佛都被对方带走了,你的能量也被这个强烈的恨意给稀释了。
曾经遭受过许多不公平和不友善对待的你,如果选择用怨恨来和自己的这些经历相处,就无法快乐地度过人生。所以,我建议你做一件事,就是放下这个恨,将牵绊于过去经历上面的那些焦点转移,把能量收回到自己身上。然后想想,抛开那些过去,我现在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
比如那个对男性有抵触情绪的读者,我建议她多接触一些男性,试着去了解他们不同的一面,不带任何成见地去和他们相处。慢慢地,她会明白对方只是自己的假想敌,人家对她从来没有任何的恶意。反之,他们很愿意表达对她的欣赏,她也因此开始放下自己的防御,弱化自己的攻击意识,更加轻松地做自己。轻松,是一切快乐的前提。而那个从小按照父母期待和标准而活的女孩,我建议她重新发现生命的热情和兴趣,带着勇气去实践。她经历了半年的思考,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她决定重拾童年喜欢但被父母拒绝的舞蹈,每周去舞蹈房练习两次,在挥汗如雨的同时,她找到了失去已久的快乐。
这样的事例很多,放开童年的束缚,重新为自己负责是我们创造快乐的根本。当你拼了命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却仍旧不快乐,你可以停下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到底想证明和实现什么?你是真正认同自己的吗?
当答案出现之后,你可以通过及时满足、及时行乐,以及调整身份认同来做出应对。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本来很优秀的你,原来可以这样简单地拥有快乐,你的人生也因此更换了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