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一生看你:林徽因的年代地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教会女中

北京如今高校林立,清华北大,瞩目于世界之林,是全国教育的圣地。它的近代教育基础是从清末民初就开始打下的,其中,西方教会对北京教育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开始,西方文化迅速涌入,北京开始充斥着各种西洋传教士办的学堂。一二十年代先后办起了十几所中学,还有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并且办起了大学。至于小学就更多了,1916年即达到63所之多。北京民国著名教会女中有七所:贝满女中(由美国公理会创立)、慕贞女中(美国卫理公会)、崇慈女中(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笃志女中(圣公会)、辅仁大学女中(天主教)、培根女校(天主教)、培华女中(英国教会),女子教育可谓方兴未艾。

究其原因,当时,女性接受教育成为社会的潮流,但那时很多学校不愿收女生,教会或私人便成立女校,专门招收有志于学习的女孩子,一些开明又具经济实力的家长也会把自己的千金送去学习英文,好让她们进入上流社会。但女校招生数量不多,学费高昂,不是一般人家能读得起,因此没有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

幸而,大部分有心培育孩子的家庭没白交学费。女校毕业的女子大多优雅而自信,她们精通英文,眼界开阔,逐渐成为民国社会的女子翘楚。如上海第三女子中学(原民国时期的圣玛利亚女校)就出了宋氏三姐妹和张爱玲等杰出校友。北京的培华女中历经变迁,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但却因了林徽因在此度过年少女时光而一直被提起。培华女中一直开办到民国后期,民国学术泰斗瞿同祖的妻子赵曾玖也曾是培华女中的学生。瞿同祖的公开简历记载着:1932年,赵曾玖从培华女中考入燕京大学国文系。由此可以推断培华女中可能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渐停学的。

林徽因进培华女中的时候是12岁,正值培华中学名声正隆的时候,名流争先把自己的闺秀送进来读书。而在这之前,她有3个表姐妹已经进入培华女中读了一段时间了。林徽因入学后,4个女孩经常上学放学一起走,成为学校里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现在保存下来的一张经典合影记录了她们当时的风采,照片上的4个女生统一身穿培华女中的校服,典雅的中式上衣配西式百褶长裙,清秀美丽,是那个时代最时髦的女生扮相。

民国女生的形象一向为现代人津津乐道。清末民初,在剪辫子、换发型、着洋装的风气之下,见惯了马褂、宽袖袄裙的市民们开始转向追求款式新奇的衣服,因为进女校读书的学生大部分家境较好,所以一些女学生穿去上课的衣服难免有点过时,颜色是青红翠绿各种各样,还少不了戴些金银首饰,一个个招摇过市,不利培养新女性气质,更容易滋生攀比,影响求学气氛。针对这种情况,1911年9月3日,当时的教育部门曾公布《学校制服规程令》规定,“女学生即以常服为制服”“女学生自中等学校以上着裙,裙用黑色。”由此,“校服”的概念才开始正式形成。

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重申黑裙为女学生装之后,各省纷纷执行。上穿素色衣袄,下着不带绣纹的黑长裙,放弃簪、钏、耳环、戒指等首饰,以淡素取胜,至此民国校服几乎大一统,那就是蓝色中式上衣、黑色裙子、白袜、黑鞋为主。这一时尚从民国初期风行到中后期。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就连许多社会名流也在模仿女学生打扮。京剧名伶孟小冬留存的一张玉照,就活脱脱是一个女学生的样子,演出过“明月歌舞”的影星王人美平时也“照常穿学生服、短裙”。

林徽因这张照片至今依然被年轻人用来和当下的学生校服做对比,并总能赢得一边倒的赞声。用现在的话来说,她们那带着英伦元素的百褶裙的确“美翻了”,绝对“秒杀”一般的民国学生裙。当然,模特的效果更重要,十多岁的林徽因,长相清新靓丽,带着淡淡的稚气和书卷味,无疑是“民国女学生”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再来说下林徽因在女中的学习情况,虽然没有具体的功课成绩记载,但林徽因一口地道牛津音的英语表示出她是一位功课不错的学生。她不单英文好,并且数学成绩优良,在美术上还很有天赋,在中学时候已经学了绘画,课余常与表姐妹一起画起西洋漫画。

人的性格形成除了家庭,学校环境也至关重要。培华女中的西式教育,是林徽因成长中的里程碑,也是林父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情。可能很多人好奇,教会和教会学校是不是一回事,他们创办的学校里面,学生是不是一定要信奉宗教,就像教徒一样?

根据现在的记录,当时的教会学校更多的目的是传播西学,带有一定的传教目的,并不强求学生信仰宗教。林徽因一生都没有正式提及信仰何种宗教,但她留下的诗文里面,总带着一种自信和宁静,喜欢用简洁的字句营造出唯美的意境,有一种雍容又美丽的感觉,也许是在求学期间。不知不觉浸染了某种精神气质。

这所中学教学氛围也是开放的,教职员大部分是英国人或者欧洲人。林徽因虽然是民国女性,但她身上有一种西方人的爽朗和幽默感,可能也部分得益于培华女中的教育。以致后来她自己身为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带着西方幽默感,非常独特。比如,有段时间女儿梁再冰特别沉迷看漫画,看完一本接着一本,林徽因担心她看坏了眼睛,就画了一只一本接着一本看书的近视眼袋鼠提醒她,不要过于近距离去看。这跟我们自己的父母时不时走到我们电脑前,说一句“别看太久了,小心近视”,是多么相似。

培华女中就像是一扇窗子,这不同于她过去的大家庭生活,无疑带给她全新的冲击,从这里林徽因第一次知道了世界很广阔。她在外籍老师那里解读了大量的外国名著,得知原来生命可以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女子,更加可以凭借知识和自信被男子认真对待和尊敬。加上敏感的天性,她的独立思想也开始萌发,当年深院老宅里的小女娃,真正走出了她的童年,蜕变成了美丽的京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