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当仁不让烛之武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新修订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也收有此文。
那年郑国遇到了大麻烦,而吃肉的领导又一筹莫展。有人建议让老将烛之武出马。郑国的一把手找到烛老谈话。烛老胸中抑郁多年的不平之气此时迸发:“我年轻有为的时候,你压着我不用,现在我老了,不行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一把手心中道:“你老小子别不识抬举。”但因为急于用人的当口,且非他莫属,也只好让他“客大欺店”一回。于是赶紧屈尊认错:“我没能及早任用您,现在形势危急来求您,是寡人的过错。然而郑国亡了,对您也不利。”
老烛要的就是这个台阶。他二话没说,领命拍马绝尘而去。
其实在这次君臣谈话中,烛之武心中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机会不能再放过”。只不过在出任差事之前,他得用适当的、不至于使主子收回成命的话,先出出这口闷气。作为一个下属一个臣僚,烛之武知道自己与君主的关系不会是平等的。休要侈谈什么双向选择,你只能被人家选。给你机会若不接着,对不起,一边歇着吧。按说,郑国这位一把手已经够虚怀若谷的了。他老儿一边要硬挺着让人家用话敲打自己,一边还得不真不假地检讨两句,这岂不是君臣颠倒了吗。可以说,烛之武老先生踩了一回钢丝,却是有惊无险的钢丝。
烛之武在心底里,这会儿还是异常感谢一把手郑文公的。关键时刻主子毕竟想到了自己派出了自己,使自己终于得以一展身手。这就好比我们现在足球赛最后时刻才被派上场的主力队员,这会儿再回头看以前他遭遇的冷遇,就不该叫“冷遇”了,那叫雪藏。而此时被恩准上场的那位,哪还顾得上以前的委屈,还不是早一溜烟冲出去,影都不见了。
人才在许多时候你得先学会当“忍才”。要知道,你即使是一把锋利无比的锥子,也还得有布袋来装你。“脱颖而出”?那是装进布袋之后的事。所以,人才出头的机会,是个既繁杂又简单,既必然又偶然的奇妙过程。它往往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美丽狡猾得像水中的游鱼,像河边的蝴蝶。烛之武久经世事,久经人事,他才不想拿大,只要给他阳光,立马就灿烂。
在中国固有文化里,那些以人才自居的士子,历来好端架子,似乎越这样越有面子。“三顾茅庐”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殊不知,人生短暂,有多少才华横溢之士,却因此错过了许多展示自己、服务社会的机会。想一想历代以来,那些终老于野山幽谷的隐士们,他们故作矜持换来的,是智慧和文化资源多么巨大的浪费啊。
烛之武当年若也以“好箭”自居,不肯射出自己,《左传》里就不会出现《烛之武退秦师》这样的华彩章节;而郑国的历史,也就会被改写。
烛之武以他“当仁不让”的闪亮出场,让我们后人看到了一个不愿墨守成规,一个我做故我在,一个让自己的生命及时闪光的、精彩的烛之武老先生。
虽然“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也有身为金子,却总未得发光的。这其中,如果是由于外界的、不可抗力的因素,我们无话可说;但如果错在我们为了端一个可怜的“人才”的架子,而不肯去抓住机会,我劝您细读这篇《烛之武退秦师》。
2001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