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沙场老将
南疆的奏折,凭着兵部使用的火牌,以日行六百里的速度向京城加紧传递。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当奏折递到宫里时,已是阳春三月。京城的雪开始融化了,皇宫后花园里的树枝,也吐出了豆大的嫩绿芽儿,宫里的妃子们迫不及待地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了艳丽的春装。可是,清军大败,镇南关失守,广西提督畏罪自杀的消息,令清廷震惊,慈禧大怒,给这万木争荣的京都带来了一股寒流。
坏消息很快在京城传开了,人们对于一年前法国军舰攻打马尾岛一战记忆犹新,福建水师覆灭,如今又占领了镇南关,国将亡啊,一片指责声四起,朝廷无能。
四更天,晨风刺骨。这时分,宫里已是一片灯火通明,朝政的要人们:亲王、大臣及六部九卿都陆续来到养心殿前,不安地等候皇上召见。他们对镇南关的失守议论纷纷,丢了镇南关,云南、广西受威胁。谁可带军守疆,夺回镇南关呢?
这时,两位太监打起明黄缎帘子,李公公从里面走出来,高声说道:“皇上传见!”
大臣们赶紧正正衣冠,低首弓腰,跨过门槛,鱼贯而入。
在殿上正中的龙座上,端端正正地坐着清瘦的光绪帝。可怜光绪帝自四岁登基以来,每天天没亮便从被窝里被拉起,眼睛还没睁开呢就被太监们团团地围着,忙不迭地给他穿上龙袍,套上龙鞋,戴上龙帽,最后被抱上龙座,一动不动地呆坐着。一坐就是十年过去了,他也习惯、麻木了,两眼无神地望着殿堂下灯光幽暗,一片脊背,跪拜在地的大臣们,用混浊的声音参差不齐地喊道:“臣,恭请圣安。”
皇上木无表情,是太后的声音从黄色纱帐后面传来:“都免礼了吧。”
“叩谢天恩!”
“你们也都知道了,南疆形势不好啊,镇南关失守。皇上下旨,革去潘鼎新广西巡抚职务,遣返原籍。”慈禧冷冷地说来。
大臣们鸦雀无声。
“你们平时高谈阔论,现在怎么都没了主意?”慈禧又说。
大臣们头也不敢抬,殿里静得连呼吸都能听到。
“怎么,全都成哑巴了吗?军机处,你们有何切实可行的应敌办法?”慈禧抬高了声音,不高兴地问。
“回禀太后,”军机处大臣赶紧回话,“新上任的两广总督张之洞有折子,他举荐冯子材将军守关。”
“冯子材?他恐怕也有七十了吧。”慈禧不高兴地说,“偌大一个朝廷就没有一位大臣能出征吗?”
“太后说得极是。可是,冯子材虽老,闻未衰,将才难得。再说,他三次率军出关,熟悉边境军务,在广西的威望远播。”军机处大臣说。
慈禧沉默了好一会儿,暗淡地说:“也只好如此了。”
在广西钦州镇,冯子材的家坐落在白水塘村,又叫宫保第,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却很引人注目。
宫保第府是一座三进九屋的巨大宅院,虽然没有京城皇宫的那种金碧辉煌的豪华,却也相当优雅舒适。绿瓦黄墙,高高的门槛托着沉重的红木大门,门檐下,有精湛的木雕门饰,上面漆着红黄二色,门前有两株合抱的老榕树,南风吹来,一片“淅淅沙沙”声,给院宅送来阵阵凉爽。
院宅后面有一片莲藕塘,塘中的荷叶绿油油,随着风轻轻荡漾,粉色、白色的莲花点缀着这片碧水。塘边一群白鸭子“嘎嘎嘎”地欢叫着,一位清瘦的老人,戴着一顶竹笠帽,裤腿卷到膝盖上,光着脚,手执一根长竹竿正在悠然自在地赶鸭子。这就是七十岁的冯子材将军,他早已解甲归田,回到老家,过上逍遥的田园生活,与儿孙共度晚年。
一位男家仆急急忙忙地走来,站在冯子材的身后,轻声地叫了一声:“老爷,圣旨到!”
他声音不高,却使得冯子材一惊,扔下手里的长竹竿,急速地向家里走去。
“老爷,您的裤腿……”男家仆在后面提醒。
冯子材低头一看,他衣冠不整,连鞋子都没有,怎能接圣旨?不过,这时候也顾不得礼节了。他弯下腰把卷起的裤腿放下,把头上的竹笠帽拿下,捋了捋凌乱的银色发辫。钦州比邻越南,法国军队占领镇南关,步步逼入广西境内的坏消息,使得这位沙场老将忧心忡忡,无奈他年事已高。如今听闻圣旨到,便知事关重大。他跨过高门槛,三步并作两步走,来到前厅,只见一位年轻的官员,手拿黄色的圣旨,站在前厅里。
“冯子材接旨!”年轻的官员喊道。
冯子材赶紧双腿跪下。
年轻的官员摊开圣旨,高声念道:“镇南关失守,边疆吃紧。令冯子材将军招募兵马,夺回镇南关。钦旨。”
“臣,领旨。”冯子材磕了个头,然后站起来,整整“衣冠”,双手接过圣旨。此时,他的心情又是忧又是喜。忧的是他已是这般年纪,不知能否胜此重任;喜的是在这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皇上想的是他这早已退伍的老将。
冯子材,号萃亭,广西钦州人,自幼父母双亡,流落街头。每日,年轻的冯子材在街上讨吃,总要蹲在武馆的门前看练武。一天,他有幸讨得几文钱,便鼓起勇气,走进镇上的庞武馆,对教头说:“我要学武。”他张开脏兮兮的手掌,里面握着几文钱。教头姓庞,为人豪爽,看到年轻的冯子材虽然贫穷,却一身好筋骨,目光炯炯有神,是习武的良才,便接纳他为弟子。冯子材也是不负教头所望,很快,他的武艺为众人之冠。后来,他投军入伍。历年来,他战绩累累,被擢升为广西提督,赏穿黄马褂。
晚风轻轻拂来,送来淡淡的荷香。冯子材站在院子里,仰头看着满天的星斗,心里却是沉甸甸的。他了解潘鼎新将军,潘将军的官职不是用钱买来的,而是在炮火中,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由此可见潘鼎新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可是,他为什么失职?冯子材身为朝廷官员,深知太后对洋人又恨又怕,她恨洋人动不动就用武力来威胁她,她怕一旦丢失了大清江山,无脸面对列祖列宗。于是,她对洋人的态度总是摇摆不定,一会儿要打,一会儿要和。对于镇南关,如果不是朝廷有令,潘鼎新一定会以命保卫,何以能让关口失陷呢?
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要重振军威,可是兵败如山倒,谈何容易啊?打胜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士气”,清军败退,帅将逃走,前锋士气低落,而法军正是胜者为豪,控制了中国的军事要塞,气焰不可一世。这样的情况下,要夺回镇南关,颇为困难。无论是地利,还是人和,他全都不占。
“冯将军,我来晚了。”
冯子材转过身来:“噢,是唐大人来了。”
唐景崧是从越南撤退回来后,奉命来辅助冯子材招募军马的。
唐景崧说:“冯将军,才接到龙州镇府抱怨,说有个叫什么‘三点水’的帮会,勒索地主富商捐钱买武器。听说这个帮会是反朝廷的,要我们去镇压他们。”
冯子材闷闷不乐:“我们无暇顾及这帮小小的游勇,目前最关键的是募集军队,准备打仗。我是个将军,可手里连一个兵也没有。”
“知道了,我会尽快地把那些溃逃的士兵召集起来,把军队建起来,越快越好。”
“那些溃逃的士兵绝大部分是外省人,对广西的潮湿闷热天气、山区的地理环境都很难适应。你尽快到左右江一带招募兵马,要打赢这场仗,我们的士兵既能开炮、射击,还要能跋山涉水……”冯子材说到这里,突然悟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起用那些“三点水”帮会、游勇、山盗什么的呢?这些人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如果对他们引导、训练有方,这些人将可以成为很好的士兵。再说,现在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冯子材的脸色变得开朗了许多,说:“唐大人,你刚才不是说有个什么‘三点水’帮会?我很想知道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游勇。”
“冯将军,是不是想招用他们?”
“让你给猜对了,”冯子才爽朗地笑起来,“你想我们手头一个兵也没有,哪管得了什么三点水、四点水的,有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