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堡寨拒敌

在山西永宁(今属吕梁)境内,有一座龙王山,属于吕梁山脉中段。山顶建有玄帝庙,唐朝时即为道教圣地。明朝万历年间,地方重修玄帝庙,将登山险道砌了一千四百多级石阶。此后,玄帝庙香火愈加旺盛,龙王山也得名北武当山。

北武当山风景秀丽,又有北川河浩荡流过,汇入黄河。山脚下渐渐聚集起千户人家,形成了一个大村落,名叫来堡村。这时正是明朝崇祯年间,山西境内接连两年发生旱灾蝗灾,造成了很多饥馁难民,有些人铤而走险,落草为寇,像可怕的蝗虫一样四处为害。

一天下午,一小股流寇突然出现在北武当山脚下,直奔来堡村。这时正是农忙时节,青壮年劳力都在田地里干活,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根本无力自保,更不用说抵抗了。一场比天灾更可怕的人祸,马上就要降临来堡村。

此时,却见一条人影,如猿猱(náo)一般,从山顶往山下火速飞奔。这正是于成龙。

早在崇祯十二年(1639),于成龙第一次参加乡试,便高中副榜。他本可以做国子监的生员,待学习期满考试合格之后,便参加吏部选官,正式为官。可是于成龙毅然选择回家,“依亲读书”,寄住于山顶的旧庙中继续苦读,准备在接下来的乡试年更进一步。

刚才,于成龙读书累了,站在山顶游目骋怀,正好瞧见远处山下一群形迹可疑的人,正往来堡村逼近。这群人手持的武器,让于成龙确信他们不是行乞的灾民。怎么办?于成龙挽起袖子,束起裤腿,扎紧腰带,不知情的小和尚急忙跑过来,以为于公子又要开始练拳了。于成龙有个习惯,看书乏累了,会通过练武活络一下筋骨,缓解疲劳。但这一次,他不是练拳,而是要飞速下山,给村民们报信。

在小和尚的眼中,于公子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鼻梁高挺,虬髯茂密,看上去不像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倒更像是投笔从戎的赳赳武将。

从山顶到山脚,要经过五里石阶,五里沙子路,五里黄土路。于成龙急速跑下山来,顾不得把气喘匀,就对着田地里干活的人大声疾呼:“不好了,有流寇往村子这边来了。”

大家一听,赶紧把农具一扔,纷纷往村里跑。于成龙又赶紧提醒说:“带上农具,他们有武器。”是啊,流寇有刀有枪,村民们赤手空拳跑回村也无济于事。众人又返身捡起农具,飞速往村里跑。

幸赖于成龙传信及时,流寇在村口被村民拦下了。村民们举起了手中的镢和锄,贼人们则亮开了刀和枪,双方对峙,互不相让。村里的老人们听到喧哗,也手执棍杖赶来支援。流寇们见势不妙,准备开溜。

这时,于成龙也赶过来了,他大声喊道:“且慢!”

村民们不知道于成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流寇们也疑虑不安地看着突然冒出来的于成龙。

于成龙说:“我刚才从永宁城中过来时,见到大群官军集合待命。若是你们路上遇到他们,可能会被捉拿问罪。我看你们也不是为非作歹的凶徒,想来是迫于生计才行此下策。”

流寇们面面相觑,脸上惊慌之色愈加明显。

于成龙说:“我倒是有个法子可以救你们,但不知你们听还是不听?”

为首的流寇心中犹疑,问道:“你真的见到大股官军往这边开拔?”

于成龙说:“你们走不了多远定能撞上。”

又有一个流寇问:“官军近在咫尺,你又如何救我们?”

于成龙说:“很简单。你们若是还拿着兵器,官军自然把你们都捉拿归案。如果没有兵器,在官军眼中便是逃难的灾民,说不定还能得到救助。”

流寇觉得这人说得很有道理,就陆续将手中兵器扔在地上,丁零当啷响成一片,不一会儿,地上被弃的兵器已经堆成一堆。为首者率领手下狼狈而去。

村民们都不解地看着于成龙,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让流寇解甲而去。

于成龙解释说:“这些流寇带着兵器,就是祸患。离开来堡村之后,他们必定滋扰其他村舍,一旦尝到甜头开了杀戒,就会变得越来越凶残。这是其一。其二,现在世道如此之乱,来堡村一定还会遇到其他流寇,单凭我们手中的农具,无法保证能够把敌人逼退。我们手中必须要有自保的武器。”

大伙儿听了之后,都觉得于成龙考虑得周到深远。

为了自保,来堡村的乡绅们经过讨论,决定集资修建一座堡寨,招募青壮组成护卫队,十二时辰巡逻,通宵达旦守夜。村口是修建堡寨最合适的地址,但于家祖坟就在附近。有个风水先生为此专门找上门来,提醒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堡垒建成之后对于家子孙后代的兴旺恐将不利。这是家族的大事,于时煌和两个儿子一起商量应该怎么办。

于时煌说:“我在功名上早就无望,早年间也是靠花钱捐了个鸿胪寺序班,就图在乡里有个执事的身份,脸面上好看些。你们兄弟自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龙是能行科考正途的,用不着我担心。另外,我也一直打算有机会给化龙捐个功名出身。”

兄弟俩毕恭毕敬地站着,听父亲讲话。

于时煌接着说:“现今遭逢乱世,动荡的形势你们也都清楚看到了。村民们要集资修建堡寨,风水先生说建成之后可能对于家运道不利。我这几天一直在寻思,究竟能有什么不利呢?于家的这点薄产,也就勉强支应家人温饱,聊胜于无。唯一担心的不过是你们兄弟的功名仕途。因此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于化龙赶紧表态说:“大敌当前,咱们必须集全村之力,团结一心共进退,断无一家一户能独存的道理。”于成龙想得更长远一些,他提醒父亲:“在来堡村,咱们于家属于殷实之户,父亲又被乡邻身前身后都尊称一声于大人,这个时候,父亲更应该做出表率,激发众人同仇敌忾,共渡难关。”

于时煌频频颔首,说:“读书之人,贵在明理。道理屈于私心,就会糊涂昏昧。”说到这里,他顺便考问起于成龙来:“东林先生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龙,小到来堡村,大到山西、陕西,乃至整个朝廷当今面临的风雨飘摇,你是怎么看的?”

于成龙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说:“这几年,山陕两地屡遭天灾,旱灾蝗灾相继肆虐,使得富者贫,贫者赤,甚至发生了易子而食的惨剧。民心不稳,就会思变。这是人祸的缘起。眼下李自成的叛军号称拥兵百万,看似搅乱了朝廷,让天下陷入混乱的境地,可我也听到乡间小儿们在四处传唱: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由此可见,赋税真是太沉重了。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对于百姓来说,粮食大过天,种地和纳粮始终是头等大事。”

于时煌微笑赞道:“假使成龙得以出仕为官,定能造福一方。功名说到底还是要靠个人修为,祖宗荫庇不谈也罢。我也无须杞人忧天。”

翌日,于时煌聚齐村里的各姓长者,说:“咱们来堡村一直以来在这里安居乐业,现在遭逢流寇的危害,修建堡寨,委实刻不容缓。有人说,堡寨建立起来,会破坏于家的风水。我们全家商量过了,就算对于家不利,只要对全村有利,我们自应率先赞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坚固的堡寨很快建成。后来,又有小股流寇到了来堡村,看到村子防范森严,壮丁们又都配备有武器,不敢侵扰,只能仓皇逃离。附近村庄也纷纷效仿,在险要处建起了堡寨。堡寨之间形成掎角之势,大家守望互助,共同保卫家园。

战火中来堡村侥幸得以自保,永宁城却遭到了一次屠城浩劫。永宁城地形险要,北靠吕梁,南倚孟门,西对芦岭,东跨黄河,正因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交山起义军便曾以吕梁山区为大本营,和明朝官军顽抗数十年。旌旗猎猎,人吼马嘶,明朝官军来了又去,起义军跑了又回,零星的战火一直燃烧蔓延。

李自成率军进入山西时,守卫永宁城的明朝将领崔有福迅速投降。此后,大顺军进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宣告灭亡。然而,李自成很快又被吴三桂和清兵联手打败,仓皇撤离北京。崔有福像墙头草一样,旋即叛变,于是遭到了李自成的攻打。围城二十五天之后,大顺军攻破永宁城。浩劫之后,农民军大肆屠戮,造成民生凋敝。

然而,永宁城的悲剧还远远没有结束。随着清军进驻永宁城,大同总兵姜瓖自称大将军,尊南明的永历帝为正统,又高举起造反的大旗,汾州府、永宁城也被卷入这场反清复明的战争。摄政王多尔衮闻讯大怒,率军亲征,打败了姜瓖,随即又是疯狂的杀戮报复。大同城和汾州府的百姓被屠杀殆尽,甚至连大同的城墙都被铲低了。为了避免灭城的惨剧,永宁城的士绅经过商议,无奈向清军投降。

这是一段永宁老百姓都不愿回忆的惨痛经历。恸天下之易主,哀民生之多艰,每思及此,寄身乱世的于成龙不免悲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