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策略研究:基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形象日益优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不断优化。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显示:“中国整体形象稳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访者最为期待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高铁被认为是最突出的科技成就;海外受访者来华意愿上升,北京、上海、香港成为首选城市。”[247] 由此可见,中国在各领域的国家形象大大提升。

一 中国的经济形象大为改观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的经济形象经历了颠覆性的改变。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百废待建,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烂摊子,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财政经济的情况极其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改革开放战略,社会生产力得以解放,人民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稳步提升,自此,中国的经济形象开始改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248] 另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显示:“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访者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受访民众普遍认可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形势持乐观态度;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影响力将会持续增长”;“中国产品海外形象有所改善,尤其是售后服务方面进步显著,相比2014年,海外受访者在食品安全、售后服务和价格方面的不满意度分别下降了6%、13%和9%,中国产品在售后服务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中国高铁被认为是最突出的科技成就。61%的海外受访者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表示认可,甚至超过了中国受访者的评价(57%)。半数的海外受访者对我国2015年科技成就有所了解,其中,认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的受访者比例最高,达到21%。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备受期待。在今后的全球治理中,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可以在经济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64%),其次是科技领域(58%)”。[249] 可见,相较建国初,中国的经济形象已大为改观,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

二 中国的政治形象不断改善

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政治形象不断改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实践证明,这一基本国策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维护了国家尊严,奠定了中国政治形象的基色。改革开放以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和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从此有了一个在西方主流社会被广为接纳的“改革开放”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战略环境,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主张。这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形象战略的全局把握更加成熟,目标更加明确,战略能力更加自信,中国的政治形象也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三 中国的外交形象日益提升

一直以来,中国的外交形象有着比较明确的身份定位。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地干涉。”[250] 为此,中国不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定位始终没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的外交形象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确立了“安定和谐、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251] 其中,将中国的外交形象明确定位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一定位使中国的外交形象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指向。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近年来,我国在国际社会通过多边或单边外交机制,积极宣传中国梦与世界人类的梦想是紧密相连的,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西方国家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国家积极构建睦邻友好关系,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积极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对外报道上,中国媒体紧紧围绕“和平、发展、合作、互信、共赢”的时代主题,及时宣传和报道中国形象;在处理国际热点问题,如恐怖主义、地区争端、疾病与自然灾害、伊朗核问题、联合国改革问题,对外援助、派遣维和部队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举措,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心和决心,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高度负责的大国胸怀。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创了全新的外交格局,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中国的外交形象也随之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