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家概念的界定
国家这个词,在英文中可用country,nation,state等词来表达,在中文中不同语境其内涵也有较大差别。要对列宁的国家学说进行研究,首先必须对列宁的国家概念进行界定,对容易引起混淆的国家的相关概念加以区别,这有助于限定国家研究的范围。
一 列宁国家概念辨析
英文中的country一般指疆域意义上的国家;nation一般指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着的有着语言、习俗、传统等共同特征的人群;state一般指被一个政府统治着的有组织的政治共同体。以上三种国家的概念在列宁的著作中都有所涉及,但本书研究的国家仅指英文中的state这一层面的国家。
(一)纷繁复杂的国家概念
对于英文中 state 这个意义上的国家,由于人们所处的历史时期、阶级立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历史上的思想家们提出了纷繁复杂的国家概念。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国家学说是最早的国家学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它起源于人类合群的天性,它建立的目的是追求至善的生活。在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学国家论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权力来自上帝,国家是上帝的意志。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应该与道德分开,国家应当具有绝对的权威。博丹强调国家主权是区分国家与其他组织的因素,国家是那些承认主权只属于某一部分人的家庭的联合体。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家开始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国家学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的定义更是五花八门。契约论者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而建立的组织。黑格尔认为国家是伦理精神的实现,是客观精神的最高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从私有制和阶级关系出发研究什么是国家。例如,圣西门认为国家是暴力机关,具有阶级性,国家的目的是建立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所以人们应该“废除国家”。在近代欧洲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边沁、密尔、斯宾塞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反对研究什么是国家这样抽象的概念。而同一时期以施蒂纳、蒲鲁东、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则表示国家是纯粹的政治和经济压迫的机构,主张建立没有国家的无政府的社会。韦伯认为国家是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一定义对现代西方政治学乃至社会科学有重大影响,许多学者至今依然沿用韦伯的国家概念。现代西方的国家学说更是流派众多。以狄骥、克拉斯和拉斯基为代表的多元主义国家观否定国家占有绝对的主权,认为国家仅仅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团体,其他的社会组织同样分享着主权。福利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使全体居民享受福利的社会组织。
以上关于国家的定义,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什么是国家,在国家学说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深刻之处在于,从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出发揭示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国家的科学内涵。列宁的国家概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概念基础上,根据苏维埃俄国国家建设的实践,增添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层面的内容,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概念更加科学,也更有利于解释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新事物。
(二)列宁的国家概念
纵观列宁的著作可以发现,列宁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单独地、系统地论述过什么是国家。他都是在与自己的政敌辩论的场景下,在论述国家的起源、本质或者职能这些国家基本问题的时候,或者在揭露剥削国家实质的时候顺便提及什么是国家的问题。因此,不能把列宁在某本著作或某篇文章中的某个关于什么是国家的论断抽象出来,作为国家的内涵。列宁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问题对国家下过不同的定义。
针对民粹派所发出的国家是一个呆板的东西的疑问,列宁回应道:“国家绝不是一个呆板的东西,它永远在活动,并且活动得很起劲,它永远积极,从不消极。”[2]民粹派所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总是抱怨国家经常忽略他们的需求和利益,导致他们最终走向破产,被大资本所吞并。列宁对此解释到,并不是国家看不见小资产阶级的诉求,而是国家并不是小资产阶级掌握的国家,国家是掌握在大资产阶级手中的工具。当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大资产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为了实现自己所服务的阶级利益而不得不忽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论述国家的起源时,列宁经过考察国家最初产生的历史形态,发现人类处于蒙昧状态的阶段,还没有分化出专门的人或者机构来强迫他人的意志,直到这种分化产生以后国家才得以产生。列宁指出:“国家正是这种从人类社会中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3]这说明国家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国家并不能脱离自己赖以存在的社会而成为一个纯粹的阶级统治工具。国家从社会中产生就注定了国家必须具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发展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就是社会的管理组织。同时,从国家的起源角度来看,列宁还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4]的国家概念。国家是由于人们分化为不同的阶级以后,相互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尖锐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为了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了社会不至于在这种相互对立的阶级矛盾中毁灭,国家作为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工具的功能就出现了,这才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小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了粗暴的歪曲,他们或者把国家看成阶级调和的机关,或者像考茨基那样虽然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却反对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国家。针对这种歪曲,列宁指出:“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5]为什么国家不是阶级调和的机关而是阶级统治的机关,列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国家从表面上建立了一种看似对所有阶级都公平的秩序,但是人类几千年历史出现的所有国家形态都表明这种秩序并不是公平的,而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建立的。这种秩序的确是用来解决阶级矛盾,而且它看起来还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但这种秩序是通过镇压一个阶级服务另一个阶级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不是阶级调和的工具。
在论述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上,列宁指出:“国家是特殊的强力组织,是镇压某一个阶级的暴力组织。”[6]这就指明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无产阶级依然需要国家来镇压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者、压迫者的疯狂反抗。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国家是无产阶级镇压资产阶级的机器。”[7]
在批判新生活派所持的超阶级观念时,列宁指出应该辩证地理解国家的概念。新生活派动摇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他们口头上承认阶级斗争,实际上却支持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列宁指出:“国家是个阶级概念。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使用暴力的机关或者机器。”[8]但是,对这个阶级的概念应该辩证地理解:当国家掌握在压迫阶级和资产阶级手中时,无产阶级应该坚决反对这个国家,因为它是镇压无产阶级的工具。但是,当国家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时,国家便成为压迫资产阶级的工具,就应该坚决地拥护这个国家。
在“左派共产主义者”强调国家资本主义会危及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时,列宁指出:“苏维埃国家是工人和贫民的权力得到保障的国家。”[9]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相比,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它是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的国家,它采取的一切措施,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发挥的作用都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
通过上述列宁关于国家内涵的论述可以看出,列宁的确更加强调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但是,也应该考虑到列宁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和写作背景,他是为了回应各种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机会主义的和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家和政治家在国家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以及由此出现的混乱观念,他的主要目的是揭露这些观念的阶级实质,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提供充足而有力的理论依据。列宁并没有在任何地方从学术需要上来考虑给国家下一个定义。从列宁给国家所下的诸多定义可以看出,国家固然是阶级镇压和统治的组织,但是国家首先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组织,它是以掌握公共权力为前提的。拥有公共权力也就意味着对社会的管理,如果一个阶级不利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想实现阶级统治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通过经验就可以获得的常识。因此,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片面地看待列宁的国家定义,把列宁的国家定义仅仅理解为阶级压迫的工具,这种观点既不能反映国家公共权力的社会管理属性,也不符合列宁的本意。我们要对列宁的国家概念进行全面的、联系的理解,它应该包含这样几个特有的属性:第一,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一种强力组织或暴力组织。第二,国家并不是一种调和阶级矛盾的中立之物,它解决阶级矛盾的办法是作为占优势地位阶级的工具去压迫另一个阶级。第三,国家同时是一种管理机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保障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掌握国家的统治权力,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综上所述,列宁所主张的国家的定义应该是:国家是由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从社会分化出来的由统治阶级掌握的强力组织和社会管理机关。
二 国家相关概念辨析
从上述关于列宁国家概念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国家在现实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显现,在理论上是一个复杂的范畴。列宁经常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中使用国家的概念,有时甚至用国家政权、国家机器等概念来代替国家。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国家与几个相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一)国家与政权
政权也可以称为国家政权、国家权力,是指统治阶级依靠国家这个强力机构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权力。政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它同国家一样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政权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实现,也就是依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构来实现。一个阶级从另一个阶级手中夺取政权往往是新的国家建立的重要标志,列宁因此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政权问题,“政权在哪一个阶级手里,这一点决定一切”[10]。因此,政权是国家的核心,国家发挥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都必须依靠国家政权来实现。一般来说,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性质是一致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列宁也在许多场合通用这两个概念。例如,列宁在1917年10月25日武装起义胜利的当天就向全体人民宣告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实际上这也就意味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但是,国家和政权并不是所有时候都保持一致。例如,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后就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情况。由此可见,国家与政权虽然密不可分,但是也是有区别的。
(二)国家与国家机器
国家机器是列宁从国家作为统治阶级组织的角度对国家的形象化称谓。这个提法意在表明国家是一个由组织严密的许多机关组成的一个复杂有机体,就像一部由不同零件和部件组成并且能够协调运转的机器一样。国家这个机器是由分工不同、职能不同但却具有共同目的的各个国家机关组成,这些机关包括政府、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它们以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最终目的。所以,国家同机器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国家这个机器更加庞大、更加复杂,也更加难以操纵。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国家机器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是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大多数人实行镇压的机器,而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器是为了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新机器。由此可见,国家机器与国家也是一致的,它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国家机器与国家也并非完全保持一致,当新的国家建立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存在旧的国家机器。例如,当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并不能短时间内彻底清除资本主义旧的国家机器,国家机器也有一定延续性。但是,对于不能立即清除的旧社会的国家机器,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无产阶级也不能简单地利用资产阶级的旧的国家机器来实现自己的统治,必须对旧的国家机器进行撤销或者改造,使之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机器。
(三)国家与国度
列宁在发表的讲话、文章或者著作中经常会有德国、美国、法国等具体的国家,这种“国家”的提法实际上指的是国度,它是从历史和地域的角度而不是从社会和阶级的角度来定位国家。从历史和地域角度来看,国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凝聚着民族的精神和传统。而从阶级的角度看,国家就被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列宁虽然也从国度意义上研究国家,但是并不把它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从阶级的角度研究国家才能理解国家的本质,本书研究的国家也是指这个意义上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