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彝族余氏土司家族源流

彝族,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的大西南,拥有自己古老的文字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多民族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而文学创作就是其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彝族文学发展史来看,明、清两代是彝族文学发展兴盛的重要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以土司家族为主要力量的世家文人的涌现,如云南姚州彝族高氏土司、云南宁州彝族禄氏土司以及贵州毕节大屯的彝族余氏土司,他们在诗文创作上颇有成就,影响深远。贵州毕节大屯的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出现在清初,绵延至20世纪30年代,其家族命运跌宕起伏,因而,诗文创作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土司家族的风格特征。

钱穆先生曾指出:“‘家族’ 是中国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柱石……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1] 由是观之,“家族”在古老民族文明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家族”不仅仅指向物质生产、生活层面的意义,也意味着是凝聚同族的人文情感、文化倾向和文学经验的文化共同体。因而,要展开对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及其创作的研究,并在丰富复杂的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变迁和家族命运的兴衰更替中,解读其诗文内容与艺术风格,进而揭示其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学史价值,首要问题就是对余氏家族创作主体进行追源溯本的探究,并以谱牒学方法进行家族的世谱梳理、支脉追寻,借以夯实后续研究的基础。

基于此,本章采用文献学、历史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文献史料的考据,从余氏先祖、近源及其姻亲家族的梳理中,考察余氏作家群的家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