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斯宅村 忠孝名宗子孙弘
诸暨斯宅,斯姓之宅也,是中国斯姓最大聚居地。斯宅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太多的历史人文,太多的风物教化,太多的景致与特色,也有太多的传说和故事。然而追根溯源,斯宅的故事首先从“孝”字开始。
话说三国东吴时期,法律严酷,入狱的人太多了。赤乌元年(238),廷尉史伟于心不忍,见狱中有罪犯服刑太重者,就罪减一等;有非罪者,就可怜他将其释放。这时就有一些奸臣上殿奏本,诬告史廷尉“目无王法,私改刑律”,吴帝孙权龙颜震怒,当场下旨逮捕史伟,将其处以极刑。史家祸从天降,无异于晴天霹雳。正当危急关头,史伟的两个儿子站了出来。史伟长子史从年方十六,幼子史敦年仅十三,兄弟两人联名“泣血上书”,争愿捐躯代父服刑。案件闹大后,孙权的母亲吴国太亲自过问,而且念及史家两子如此孝行,孙权听闻之后也是深受感动,因为孙权也是以孝立身,不禁感叹道:“子愿代父,孝也;兄弟争代,义也。”还禁不住拍案叫绝说:“斯孝子也!”当即下令复查此案,方知史伟忠心为国,便下诏赦罪,将史伟官复原职,并御赐“斯”姓,又旌斯敦为孝义郎。据传,史家改姓还另有一说,吴国有规定,死罪获赦后必须改姓。史伟一时拿不定怎么改,机敏过人的幼子史敦说:“皇上曾曰‘斯孝子也’,‘斯’‘史’同音,今改斯姓,岂不是皇上赐姓吗?”众人皆称妙。总之不管怎么说,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斯”姓,斯伟便是开宗之祖,“孝”也成了斯家的文化基因。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斯伟第二十五世孙斯德遂游学于诸暨宋家坞。这宋家坞在小山岙中,山清水秀,风光如画。村中有一户宋姓人家,只生了一个女儿,美丽聪明,勤劳朴实。可是从她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从未说过一句话,父母怀疑她是哑巴,几度请来郎中诊治,无奈郎中们都说不出病因来。怎么办呢?迷茫之下求神问卦,算命先生说“此命怪异,见夫方能开言”。答案令人费解,父母心中暗暗叹息,只怨命运不济。
这一年姑娘18岁,看见门前来了一位年轻书生,忽然开口朝屋内尖声叫道:“母亲快来看,来了一位书生!”深山老林,有人造访已是新鲜,尤其听到女儿第一声叫唤,为娘不胜惊喜,急忙奔了出来。只见女儿两眼一动不动,怔怔地盯着陌生书生。母亲热情地把年轻书生请进屋内,泡茶招待,动问身世。这位青年就是斯德遂,这一年正20岁,家住东阳斯村,略有资产薄田,自幼酷爱文学,更喜爱秀美山川,四方游学不止。这一天刚好来到与东阳接壤的诸暨东南山区,见天色已晚,便顺着一缕炊烟,踏进了鸟语花香的宋家坞。谁知宋姑娘一见如故,全无少女腼腆之色,却是话语滔滔不绝,好像要把积存十几年的话一下子倒个干净。说着说着,两人竟是缠缠绵绵,难舍难分。父母见此情景,不禁心有所悟,莫非算命先生所说“见夫方能开言”就应在今日吗?再说两人果然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青年就做了宋家的上门女婿。后来斯姓子孙繁衍成族,这里就被称作“斯宅”。斯德遂就是诸暨斯氏的始迁之祖,按家谱“铢”字辈排行第四,故称“铢四公”。遵循祖先孝道遗德,铢四公对岳父岳母也是孝顺之至,如同亲生父母一样,因此获得了“孝子公”的美称。历经千百载春秋,孝子公的后代越来越多,很快发展到上林三斯(上斯、中斯、下斯),成为烟火万家的暨阳巨族。在这好山好水之宅,上林斯氏历代秉承先祖荫德,以耕读传家,孝义传世。而斯宅所在之乡即名孝义乡,斯宅斯氏宗祠亦号孝义堂,祠堂门上还有一方巨匾,镶有“忠孝名宗”四个鎏金大字。
转眼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上林斯氏第二十二世孙斯,号肃斋,下有七子三十孙之众,因为有两个孙子官拜太守,故被诰封斯中宪大夫。老人家享寿97岁,皓首齐眉,子孙孝顺万分。晚年时由诸孙按日轮派供膳,家家争先恐后,那是山珍海味无美不备,时鲜果蔬应有尽有。但是享用日久,老人家未免口觉腻味,反倒思念起清淡饮食。恰逢第五孙斯汝行自山西平阳知府任上返乡省亲,就在轮值供膳之日,别出心裁地改换了菜谱,增添了三道诸暨山乡的家常之菜:荤豆腐、线粉和素面。妙处就在于菜的主料均是就地取材,精选本地特产冬笋、香蕈、金针、木耳之类纯天然珍品为佐料,然后精心烹调而成。尤其是将这三道新菜盛于三只金镶彩绘的大海碗内,色香味分外诱人。老人家逐一品尝之下,顿觉异香馥郁,当场夸为人间美味,赞不绝口。从此以后,原本平淡无奇的三道家常菜,经过福寿双全的斯太公推崇,身价百倍,日后荣登诸东南一带传世名菜之列,成为喜庆宴席和嘉宾桌上不可或缺的珍馐。斯太公祖孙不但以首推“三海碗”而留下一段传世美谈,而且德泽绵长,后裔炽昌。斯太公——也就是“三海碗”太公嫡派后代斯华国、斯元儒等更是富甲一方,翰墨飘香,子孙英才辈出。斯宅的土地上,于是有了名闻天下的千柱屋、华国公别墅、笔峰书院、斯民学堂、洋房子等许多千姿百态的民间古建筑绝品,以及与之相伴的佳话流芳千古。
上林斯氏第三十三世孙斯元儒,身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不仅是当地巨富,也是捐资助学、赈灾济民的义闻天下之士。嘉庆年间,斯元儒在斯宅螽斯畈村东首建造了一幢江南巨宅“千柱屋”。千柱屋的风光自然不必细说,那是闻名遐迩,如果把千柱屋比作汇集万千气象的大观园,那么雕刻于正厅照墙上的“百马图”便是其中一道光彩夺目的艺术风景。百马图中雕琢的一匹匹骏马,惟妙惟肖,神形仙姿,却无一雷同,可以说百马图中任何一块砖雕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令人奇怪的是,百马图却并非百马,只有53匹。传说当年雕刻“百马图”的大师傅做到一半时,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即刻回家探亲,却是一去不返。有人建议主人另请高明工匠将“百马图”补雕完成。主人说:“师傅探母因孝,我们如若把‘百马图’补齐了,孝的故事就不完整了。就这样空着吧,把孝的故事传给子孙后代。”在千柱屋院内的六扇格式大门上,还雕刻着千年传诵的民间“二十四孝”图,可见主人对孝道的良苦用心。斯元儒又在千柱屋后面的松啸湾造了一座笔峰书屋,以供子孙读书,那是寓孝于教之“教”者,孝文也。
同样的道理,斯宅的“华国公别墅”也是寓孝于教。史载“三海碗”太公的后代斯华国(即华国公),一生酷爱读书,尊师重文,他希望建一座家塾,以培育人才为国家所用,然而因为年事已高无法亲手完成。他的儿子斯志浦和孙子斯源清在道光二十年(1840)继承先辈遗志,建造了这座家塾兼家庙的独特建筑。之所以称“华国公别墅”,有“事死如生”之义,仿佛华国公还活在人间一般。子孙能够实现父母长辈的遗愿,也就是尽孝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大孝。别墅院子中的两口井,一阴一阳,阳井高出地面而大旱不涸、大雨不溢,阴井则深入地下而水面始终距井口半米上下,斯宅人认为这两口阴阳井代表着祖先和子孙,虽阴阳相隔而心灵以此沟通。华国公别墅中至今仍然保存着十数张特别珍贵的古代捷报,足以证明别墅中的子孙是多么有出息。尽孝并不仅仅是让父母吃得好穿得好,儿女有出息,让父母脸上有光彩,才是更高层次的尽孝。
据《暨阳上林斯氏宗谱》记载,有很多子孙中举做官,竭尽孝道为父母增光,也有很多孝子孝妇或以身殉父,或割股救母,不胜枚举。到了民国10年(1921),斯家又出了“两孝子”斯春山和斯又成的动人故事。斯春山和父亲外出打工,返家途中遭遇强盗谋财害命,父亲危在旦夕,儿子舍身相救,父生子亡,悲壮激烈。斯又成呢,遇山洪暴发,游水出逃,原本已经脱离危险,当看到母亲携妹妹无法逃出,毅然返回救母,不幸被断墙所压而殁,可歌可泣。
在斯宅,“孝”的精神代代相传,“孝”的故事层出不穷,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那是几天几夜也数不完呢。
(文:孙新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