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金砖国家合作的动力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依据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自“巴厘路线图”的达成和《巴厘行动计划》的颁布以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走向不断深化。行动路线强调加强国际间长期合作,提升公约履行效率,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公约制定的目标。其中,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的必然选择。以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为目的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成为推动形成全球低碳经济潮流的重要力量。如欧盟将低碳经济视为“新的工业革命”,围绕欧洲建设的三个支柱(政治愿望、目标共识和制度框架)形成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以此来协调各成员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何建坤等, 2010);日本提出“低碳社会”概念,摒弃高生产、高消费、高废弃的传统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由高碳消费社会向低碳高质社会转变,寻求建立低碳排放、气候稳定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美国则提出“经济新进程”,一方面利用市场工具提升碳排放效率,另一方面寻求新能源技术突破,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目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多年前就指出了人类活动是影响人类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认为,让气候变好的主要方式是减少使用化石能源,但是这就牵扯到改善环境问题的核心矛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差异。发达国家的各行各业发展得非常完善了,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汽车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然而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工业排放是导致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但要是减少排放必定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部门,全球变暖会影响农业发展,导致农业减产,因此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技术,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十分有必要的。
金砖国家各自的比较优势决定了金砖国家在低碳经济方面可以相互弥补,不断合作,在后危机时代金砖成员国之间双边能源合作不断深化,成果丰富。俄罗斯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2018年石油和天然气的总产量排名世界第二。与此同时巴西也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俄罗斯和巴西的能源出口是本国的经济支柱,中国、印度、南非的制造业较为发达,但是人口较多,能源非常紧缺,供需问题较为棘手,主要依赖进口。金砖国家成员中只有能源出口国(俄罗斯、巴西)与能源进口国(中国、印度、南非)资源互补,互利共赢,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设计、制造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融资等占据一定优势,印度的能源信息化管理有一定的优势,巴西的深水油气、生物智能技术名列世界前茅,南非的清洁煤炭技术也是较为先进的,金砖国家能源之间优势互补,能够在低碳经济下共同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有利影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出现,加大了小范畴的气候合作,积极塑造更加合理的全球气候秩序,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低碳经济下共同发展,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