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新征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与中期主要目标

一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未来一段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进一步巩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优化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提升投资效率和企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拥有核心技术的先进制造业,促进高端服务业不断成长。升级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逐步提高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继续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宏观金融风险。提高经济安全性和发展韧性。

(二)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基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未来一段时期是中国迈过高收入国家门槛的冲刺阶段,必须以创新驱动为基石,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推动经济由要素积累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三)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动力、活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四)坚持以更高水平开放为牵引

要坚持开放引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先进水平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坚持推进合作共赢、包容发展的开放体系建设,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贡献力[11]。坚持建立高标准的安全保障机制,更好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保障力。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民谋利排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强化人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进民主法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共发展的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期主要目标

立足于“十三五”末期的国内外环境,按照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目标要求,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创新驱动取得显著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初见成效,科技创新逐步实现由“跟跑”到“并跑”和部分“领跑”的跨越,初步形成协同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继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尤其是要显著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尤其是高技术含量发明专利的拥有量。推动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深度融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产业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构建符合新阶段比较优势、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注重保持合理的产业结构,防止制造业占GDP比重过快下滑。注重从宏观上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合理布局,建立产业升级与要素配置相联动的体制机制,优化要素配置结构,避免资金“脱实向虚”,防止经济过度金融化。大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推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入融合发展。利用好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更加注重发展数字经济,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部分主导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国内市场得到显著扩大

在实现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扩大内需,在人口流入地区保持足够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做大中国市场。充分发挥中国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成长快的优势,促进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行业加快发展。消费升级需求引领市场主体加大对短板领域薄弱环节的投资,使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不断健全。国内消费品质量明显提升,消费品市场更趋多元化。

(四)对外开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开放转向产业全面开放,推动以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为主转向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主,强化制度性、结构性安排,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合作与竞争。形成国际先进水平的营商环境,实现从成本优势向以人才、资本、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贸易自由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立高标准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安全保护,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有力保障。

(五)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将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宏观政策首要目标,确保就业比较充分。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改善,不断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加大再分配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补齐民生短板,填平社会弱项,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富民产业,建立完善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继续增加,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持续提高。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进一步延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增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显著提升,人民权益得到积极保障。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六)绿色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坚守耕地保护底线。健全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机制,正式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壮大清洁能源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空间统筹,确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地耗持续下降。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提升空气质量,显著降低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洁净地表水体,土壤污染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生产和消费绿色化水平显著增进,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更加健全。森林覆盖率继续提高,环境容量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

(七)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更加健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农村治理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分工协调更加合理,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