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进行时:实践、互动、鲜活的写作理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新闻评论主要是对新闻展开的评论

很多学者,像林大椿、范荣康、赵振宇等,都对新闻评论做过概念阐释,这些概念可见于“课程一”后的知识链接,对于这些概念我不要求作为初学者的你们在新闻评论课程一开始就掌握,只需将新闻评论感知、理解为“新闻评论主要是对新闻展开的评论”这一较为宽泛的意思就可以了。

新闻评论主要是对新闻展开的评论。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词——新闻和新闻评论,所以你们不要认为这句话过于简单,事实上新闻和新闻评论都有属于自己需要满足的内涵和外延及其特点,新闻需要满足真实、新鲜、及时的要求,而新闻评论除了要满足真实、新鲜、及时的要求外,还需要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思想和观点意义。因此,这才是你们在新闻评论写作学习第一阶段所要理解、掌握的基本程度。

(一)新闻评论写作对象需真实、时新

真实、新鲜、及时是新闻报道的三个基本要求,新闻评论一般以新闻为主要评论对象,因此大多新闻评论对象也是满足真实、新鲜、及时这三个要素的。那么你们认为这三个要素对于新闻评论写作来说有什么作用呢?简单来说,可以使新闻评论具备新闻性,吸引公众的眼球。

这样一来就对被选择成为评论对象的新闻提出了要求,虽然大多时候新闻都是符合真实、新鲜、及时这三个基本要求,但在某些时候也会存在一定偏颇,这就要求你们要具备一双慧眼来选择合适的新闻作为评论对象。

1.新闻真实: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新闻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1]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属性,因此一般见诸报端、电视、广播的大大小小的新闻,皆满足于真实这一属性。但事实上,当前新闻也存在失实的情况,失实的情况也分很多种类,比如蓄意失实、被动失实与技术性失实等等。

蓄意失实是报道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虚构情节,杜撰新闻。这类蓄意失实新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假新闻,它们通过各种途径,变换各种手法,移形变态,扰乱视听。[2]

被动失实是指从报道的表象来看,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但真正要去论新闻的本质真实性,则完全不相符。在这类被动失实报道中,信源方的刻意隐瞒一般负有主要责任,但作为媒体,也有渎职嫌疑。

技术性失实,主要是指虽然记者没有故意弄虚作假的利益追求与主观动机,但是因为没有按照编辑规则进行核实或采访不深入,导致了新闻不真实。[3]

我们大致可以对造成这三种新闻失实状况的原因做出判断:互联网便捷性、低门槛性等特征,连续报道的可变性和记者把关行为的欠缺需要不同程度对新闻失实负责。

互联网便捷性、低门槛性等特征,使每个只要具备一定互联网和电脑、手机知识的人都能够在这一个平台上发声,但网民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这就会导致通过互联网刊发的新闻的真实性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以微博为载体的一些新闻,因为缺乏把关,常常会成为失实新闻的主要源头。这就需要你们在选择新闻评论对象时要具有敏锐的解读眼光,避免因选择了失实新闻使最终完成的新闻评论打了水漂。如果在失实新闻被纠正时,评论还没发表,那还好,你付出的代价就是这篇评论成为废稿,那如果已经发表了的话,你的评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众的判断与解读,甚至会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即使是一名新闻评论作者,在面对新闻时,你们同样应该保持谨慎和警惕,因为失实的新闻可能会对你的评论直接产生“毁灭性影响”。

面对连续报道时,你们要格外慎重,因为连续报道往往事件还没有结束,真相到底怎样,作为局外人的你们,当然也包括我,是很难摸透的。如果在连续报道前期,你们拿起新闻就直接表露了某一观点或站在某一方立场,但经过连续报道后期的发展去印证事实这一观点或立场是不成立的,或者不应该存在的,那么这类评论同样会失去意义。

熊思雨同学的一篇评论《学生路边吃午餐是学校“乱作为”、“不作为”引发的悲剧》,是在一则“吉林一中学学生坐在马路牙子上吃午饭午休时间仅半小时”的微博迅速蹿红后,写作而成。但是由于发布平台为微博,对此事件的报道还处于初期阶段,但熊思雨同学为了抓住时效性,过早地给事件定性,并有夸大的倾向,最终导致这篇评论没能发表。

学生路边吃午餐是学校“乱作为”“不作为”引发的悲剧

熊思雨

3月31日,一则“吉林一中学学生坐在马路牙子上吃午饭午休时间仅半小时”的微博迅速蹿红。据吉林市中兴街上一所高中学校学生反映,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为让学生中午在食堂用餐故意将原有的一小时午休时间缩短为半小时,并禁止学生将午饭打包带回学校食用,迫不得已学生们只能顶着大风坐在路边“享用”午餐。(4月2日金羊网)

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食物的补给跟不上会对他们的身体、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在这一阶段,他们每天有将近10个小时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学生的饮食充足和安全。

造成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学生在路边吹着凉风吃午餐的原因,是学校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乱作为”。学生反映食堂的饭菜难以下咽,学校的做法不是落实责任到人、及时改善,而是将食堂升级后专供教师使用,然后给学生订购10元一盒的盒饭以赚取利润,甚至缩短午休时间禁止学生在校外解决午餐。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完全不能改善学生的就餐状况,反而会引发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反感。此外,食堂升级后专供教师使用,这种做法已经把教师的特权展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学校坚持“订购盒饭是教育局的行为”“调整午休时间向学生征集过意见”“外带的食品有不安定因素”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不管怎样,学生在路边的凉风中吃午餐的状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学校却“不作为”,丝毫没有试图改变这种局面的意图与诚意。

吃饭睡觉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权利,人们有选择吃饭睡觉的方式的自由,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更应该得到来自学校、老师的关怀和爱护,而学生不得不在凉风中进食的状况显然与之背道而驰。这并不是个例,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以“加强校区食品安全卫生,强化春季学校卫生防疫工作……”为由,“禁止一切外卖餐饮自行车、摩托车辆进入校园”,逼着学生去学校食堂里就餐。但另一方面让人心寒的是,学校并没有因此提高自身食堂的供应质量。

学生路边吃午餐,学校砌墙禁外卖……如此频繁被揭露的教育问题反映出的是一种冷漠,学校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只是利欲熏心地为自己的“腰包”着想。教育本是为了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但学校的如此“乱作为”“不作为”不免让人担忧。因此,教育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规范制度,管住学校滥用权力的“双手”。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2+2新闻学专业学生)

点评:本文定性不准,语言不够严谨,将事情的性质说得有些严重。学生路边吃午餐与学校“乱作为”“不作为”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

一些重大新闻中,媒体有时为了抢抓时效性,在获得新闻的第一时间就将新闻发布,而跳过了寻求相关部门核实、确认的步骤,如果是因为省略了这个步骤导致了新闻失实,那就是属于因媒体自身未严格把关而导致新闻技术性失实。同样,媒体的这一失误也会连带影响新闻评论作者的后续评论行为。

下面我将以2014年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的新闻为例,和大家共同探讨新闻报道中可能会涉及的蓄意失实、被动失实及技术性失实。

[事件回顾]

2014年3月8日,北京时间零时42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型客机执行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MH370)的航班任务,机上共搭乘239人,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乘客,后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飞机上154名中国乘客的安危更是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

[蓄意失实]

在飞机失联后,基于公众对于飞机平安降落的这一心理诉求,有些谣言发布者在微博上,假冒外国媒体称,“失联飞机迫降在海面上”,同时配发了2009年迫降纽约哈德孙河的飞机照片。此外,“搜救部队记者笑容面对镜头”的微博,移花接木地配用了一张一位女记者多年前的获奖照片来混淆事实;[4]借“时空隧道之谜”,表示马航MH370已经进入时空隧道[5]等人为的蓄意失实报道都在微博上被网友们大量转发、评论。

分析

为什么微博成为“马航失联事件”中蓄意失实报道的温床?主要原因在于微博的低门槛、传播范围广以及把关机制不完善。成为微博用户,只需一台能够介入互联网的电脑或手机,加上掌握电脑或手机的简单操作即可,具备这两种条件的人几乎都能在微博上进行言论传播,人人都成为发声筒、“公民记者”。同时,低门槛的特征导致微博用户素质参差不齐,微博上言论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除此之外,微博用户数量巨大,对于微博管理方来说,对每一个用户的每一条言论进行把关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对造谣者而言,失实信息可借助于微博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获得他所需要的传播效果。

虽然,在此次“马航失联事件”中,绝大部分的蓄意失实报道都寄予了造谣者良好的祝愿,但必须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任何违背事实的新闻报道都是不被允许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准则。

[被动失实]

马方的刻意隐瞒真实信息,造成信源失实,不仅宣告各国前期搜救工作无效的同时,也导致了各国媒体被动做出了许多失实报道,误导公众。2014年3月13日,马来西亚军方传出消息:失联的马航MH370班机,最后出现在马来西亚军方雷达上的位置,在向西偏离原定航线数百公里的马六甲海峡西部,从雷达屏幕上消失的时间不是凌晨1时30分,而是2时40分。同月17日,在马航MH370失联的第10天,马来西亚国防部部长兼代理交通部部长希沙姆丁首次承认,马方确实隐瞒了部分信息。[6]

分析

在这类被动失实报道中,信源方的刻意隐瞒负有主要责任,但作为媒体,在其中也有失职嫌疑。3月12日,《华尔街日报》从美方调查组处获悉,引擎数据显示马航飞机“可能在失联后继续飞行4小时”。13日,CNN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处了解到,失联飞机可能最后驶向了孟加拉湾或印度洋某处。14日,路透社从军方获得消息称,飞机失联后做过几次重大的高度变更,并人为改变方向飞往印度安达曼群岛。外国媒体对这三个关键信息的及时披露,让整个事件峰回路转,促使马来西亚政府在15日召开了发布会,总理纳吉布称,飞机被人为更改航线,正重新调查机组人员和乘客;飞机最后一次与卫星联系是北京时间3月8日8时11分;对于是否存在劫机的可能性,马方仍旧在继续调查。

外国媒体对马方错误信息的纠正和对准确信息的及时披露提示我们,其实被动失实报道在媒体自身的努力下也是可以被克服的,只是我国媒体暂时在面对被动失实报道时,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强,不足以认识到信源方的刻意隐瞒。

[技术性失实]

我们以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首日为例来看,因为信息混乱以及媒体一味追求新闻时效性,结果造成的5例较为严重的技术性失实报道。

第1例:新华网:“越南媒体8日报道说,越南搜救人员当天在越南南部金瓯省西南120海里处发现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吉隆坡至北京航班失联客机信号。”事实是,越南媒体所报道的信号发现位置是飞机失去联络前的最后位置,而不是失联飞机被发现位置。

第2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消息:“越南海军第五军区政治处主任窦凯还大校称,飞机坠落在坚将省土珠岛153海里处,是越南马来领海交界处。越南救援队已出发。”事实是,据路透社报道,越南海军上将Ngo Van Phat否认了此前越南媒体关于其说过“飞机已经坠毁”的消息。

第3例:人民网:“#马来西亚航班事故#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小马哥爱747称飞机已经找到,波音技术团队正前往协助调查。”事实上,据财经网消息,波音中国总裁称“飞机已找到”消息有误,搜寻仍在进行。

第4例: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消息:“今天上午,交通部南海救助局两艘搜救船分别于10点49分、11点30分从西沙、海口两地出发,前往中国南海海域开展失联客机搜救工作。”事实是,此说法为误解。当时为搜救船从岸边往锚地去,并非前往搜救,目前南海救助局三艘搜救船仍在待命准备中。

第5例:凤凰网:“据CNN报道,马航MH370航班已确定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北100公里境内坠落。”事实是,经核实,CNN网站没有相关报道。[7]

分析

通过上面五例技术性失实报道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导致技术性失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媒体在发布新闻前,未核实、确认相关信息;二是国与国之间语言、文化、新闻背景的差异,导致报道在被翻译和解读的过程中出现差错。其中原因一为主要原因,后四例失实报道都是由这一原因导致的。

技术性失实报道产生的责任主要在于媒体,如果媒体在获得消息的第一时间,能主动寻求相关部门的核实、确认,即使新闻时效性受到些许影响,但能确定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将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和造谣者蓄意失实相同,我们并没有在主流传统媒体上发现技术性失实报道,目前来看,这类失实报道还是主要存在于一些主流媒体的官方网站和微博等新媒体。我们都知道,时效性是新媒体威胁传统媒体的主要优势。新媒体的新闻发布,为了保持它对传统媒体的优势,往往一味追求时效性与轰动效应,这样的盲目追求极易导致技术性失实的发生。此外,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参差不齐,加上互联网导致的信息海量,使他们对失实报道的把关、核实和传统媒体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这里,我要说明新媒体平台刊登的新闻也是新闻,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不能有丝毫降低。

通过整理、归纳、分析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涉及的三种失实新闻,我希望你们能谨记,在选择评论对象时必须注意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不能直接“拿来就用”,尤其是对在微博、微信等一些新媒体中选择的评论对象,还需多加入你们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评论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意义,而不会因为对评论对象的真实性估计错误导致评论成为废稿,甚至对社会舆论造成不良影响。

新闻评论对象的选择是新闻评论写作的第一步,这就要求你们时刻牢记新闻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实在,[8]务必选择真实的新闻。当然,也并不是说评论对象只有新闻,有时你们也可以是将某一社会现象、问题作为新闻评论的写作对象,但同样,社会现象的选择的最基本要求和新闻一样,必须真实、符合客观实在。

2.新闻需要新鲜、及时

新闻评论在选择新闻作为评论对象时,除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外,还要讲求新闻的时新性,要注重选择时效性强的新鲜新闻,如果你们选择的新闻是已经发生了很久的,比如你现在写关于“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杀人案”的新闻评论的话,那么写出来的新闻评论对于社会产生的意义将大打折扣,除非这类新闻随着时间的流逝,重新生发出其他意义,或者你们通过思考得到新颖的、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观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写成了一篇高质量的评论,这也是可以的。但总体而言,尤其作为新闻评论新手的你们来说,一般无法达到上述层次,所以你们在刚开始写新闻评论的过程中,务必挑选近两天内最新鲜、及时的新闻,从时效性方面保证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新鲜感,增加评论的附加值,来吸引公众。

现在,公众对媒体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看到新闻,就想要马上看到相关的评论,听到媒体的声音。舆论有某种类似于磁场的效应,在事件发生后的某一段时间内,公众的关注和舆论凝聚的合力会达到一个峰值,那时候舆论磁场最强,这时候评论的传播效率也最高,能起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评论迅速出手,是为了能更有效率地提起舆论对某个议题的关注,迅速地凝聚关注。为了迎合公众的这种阅读期待,对时事作出快速的反应是大势所趋。

那我们如何来保证新闻的时新性呢?这就要求你们能够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应该是打开电脑、手机或者报纸来阅读每一天新鲜、及时的新闻,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利用便捷的智能工具,像手机、电脑,时刻保持对新闻的追踪。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闻的更新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时代按部就班的节奏,随时更新、时时更新成为新闻的常态,这也对新闻评论的写作产生了直接、深远的影响,你们必须与时俱进,除了每天早晨固定阅读新闻,选择有新闻评论写作价值的新闻外,在日常的关注过程中一旦发现值得写新闻评论的新闻、现象,也应该立即记录,有可能的话第一时间完成新闻评论。

保证评论对象——新闻的时新性,一定程度上也就使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与新鲜感得到了保证。但真正要将新闻评论的时新性落到实处,你们应在关注最新新闻的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新闻评论的写作,并迅速发送到相关媒体,再经过媒体审核、把关最终呈现在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你们来说,想要做到根据新闻事实能够在第一时间写出新闻评论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自身新闻评论素养过硬。在关注到相关新闻的同时,经过自身对新闻评论选题的价值判断的过滤后,即主体的价值观、立场、利益、知识结构和情感结构,能够连锁反应出新闻评论的角度如何拟定、观点如何确立等等,最终写成一篇得体的新闻评论。二是对各家媒体对新闻、新闻评论的关注重点心中有数,一般特定的媒体会受到特定的新闻运作规律和媒体操作节奏影响。例如党报一般较多刊登针对以党的政策、思想、路线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评论,注重评论的宣传指导功能,时效性较为欠缺,而网站和都市报,则一般倾向于以时新性较强的新闻事件作为新闻评论的主要对象。掌握这些规律能够保证你们在撰写完成新闻评论后,可以根据新闻媒体的不同偏向进行针对性投稿,提高新闻评论稿件投稿的命中率。

除此之外,媒体的一些刊发时间规律也必须掌握,比如报纸一般在晚上12点左右发往印刷厂,除去审稿、排版等固有操作流程的时间,你们作为自己主动投稿去报纸的新闻评论作者(与约稿相区别),每天中午前能够把新闻评论第一时间发去编辑邮箱最为合适。而像网络媒体,如荆楚网、红辣椒评论等,它们的媒体编辑与传统编辑工作时间不同,一般是上午9点到下午6点,虽然除去这一时间段外,也有个别编辑会在网站值班,但值班编辑的主要工作职务是维护网站运营并转载一些其他媒体有价值的新闻或评论,很少主动审核、发布新闻评论,所以时新性较强的新闻评论在当天下午3点前发往编辑邮箱最佳,如果你们拖延到第二天再投稿,可能会因为时效性的缺失而失去刊发的机会。

还需要提醒你们的是,在平时要养成对不同媒体评论投稿邮箱搜集的习惯以及注意投稿格式、语气等小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两个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评论投稿邮箱一般能在报纸评论版面、网站的评论版面上找到。在这里,为方便你们投稿,我摘录了一小部分媒体的投稿邮箱,见表1-1。在接下来的新闻评论课程学习中,你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不断补充完善这一投稿邮箱的摘录。

表1-1 部分媒体投稿邮箱摘录

你可能会问,投稿的时候该说些什么呢?首先,记住你是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因此邮件中的语气、措辞都应谦和有礼;新闻评论通过邮件发送时,要避免使用附件传送,有些媒体会将这类含有附件的邮件通过系统设置直接转入邮件垃圾箱,因此新闻评论应作为文字被直接粘贴在邮件正文中;邮件中必须注明你们详尽的联系方式,保证编辑在需要联系你们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作者本人。下面我会提供一个新闻投稿模板供你们参考。

新闻评论投稿模板(仅供参考)

收件人:××××××@×××

主题:新闻评论投稿《×××××××××××××××》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大学××学院××级××专业的学生,以下是我所写的一篇新闻评论《×××××××××××××××》。在此,特别需要您对这一评论的批评与帮助!

学生:×××

评论标题:《×××××××××××××××》

×××(作者)

评论全文:

评论作者信息:

作者姓名:×××

邮箱:×××××××××

联系电话:×××××××××××

邮编:××××××

地址:××××××××××××××××××

另外,你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像报纸,每天刊发的版面有限、发行周期较其他媒体长,因此对新闻评论的要求会高于其他媒体,尤其是高于网络媒体,所以当你撰写了一篇特别满意的新闻评论后,我建议你先投给纸媒,一经纸媒刊登其含金量和社会影响力一般会远远高于网络媒体。如果纸媒没有刊登,在时效性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再转投网络媒体。如果撰写的新闻评论经自我审核觉得质量一般,纸媒应该不会选择刊登,那么就应该第一时间投给网络媒体。

时新性对于新闻评论至关重要,但并不是说新闻评论只要做到时新就足够了,对此,你们还需避免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一味追求时效性,忽略了所选择新闻的评论价值,这可能会对新闻评论的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得不偿失,因此,你们应该兼顾新闻评论质量和评论对象的时效;二是新鲜并非说每篇新闻评论都必须选择全新的新闻作为评论写作对象,这是不现实的,你们所需要做的是在没有全新的新闻作为评论写作对象时,能够在新闻评论的一些观点和角度上多下功夫,从而弥补评论对象新鲜性不够的缺陷。

(二)社会问题、现象也可作为新闻评论对象

社会问题、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当中,它们一旦被记者捕捉到,就会成为一篇新闻报道为公众所关注,并有可能在相关部门的推进下使一些不良的社会问题、现象得到改观;它们如果没有被捕捉到,则会仍然存在于普通公众身边,其实这类评论对象只要你们在平时多留意观察,都是能够发现的。我们有时也会以这一类社会问题、现象作为评论对象,在通过自身的观察、思考后,将一些具有普遍性或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或现象,作为评论对象,在完成评论后发表在相关媒体,以新闻评论的形式引发社会共同关注。

以社会问题、现象为新闻评论对象相较于以新闻为评论对象,对你们提出的要求更高,你们需要努力尝试去和社会中的各类群体打交道,融入多样的社会生活。

和以新闻为评论对象的评论不同,这类以社会问题、现象为评论对象的评论一般节奏都相对缓慢,对时效性的要求并不太高,往往都是经过新闻评论作者长期的观察与积淀,产生深刻的思考后所得,能够揭露和分析社会生活、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对肃清社会的弊端以及引导公众思想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这类评论对象具备的根本价值所在。

这类评论选题往往受到你们自身所处环境和价值判断的影响,因为如果你们不处在某一社会现象、问题所在的环境中,一般是不会对某个现象或问题产生兴趣甚至不会感知,因此这类新闻评论对象的选择似乎也有点“因地制宜”的意味。例如,南方人是不会发现暖气对于北方地区群众过冬的重要性的;如果没有生活在农村,不会深切地感受到重男轻女思想其实依旧是个社会问题。

正因为以社会现象、问题为评论对象需要“因地制宜”,这就要求你们在选择这类评论对象时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简单来说,就是要“接地气”。我们认为那些玩弄宏大概念的评论远不如那些脚踏实地、能让公众产生共鸣的评论。你们在寻找评论对象的过程中,要进入最基础、普通公众的社会生活与实际工作中去,尝试融入其中,并在其中通过观察、实践,将普通公众所面对的社会问题、现象,列为自己的评论对象,最终通过价值判断呈现于新闻评论中,将那些是当前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公众持什么态度与看法,如何解决等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释说明。

2010年3月24日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播放的《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广播评论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一等奖,这篇广播评论就是作者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民工荒”问题并试图敦促相关方面解决问题的代表作。为完成这一重大选题,记者分别深入诸暨、温州、杭州等地的企业、劳动力市场,采访了大量农民工、企业主,还采访了一批从事农民工研究的专家、学者,请他们从理论、实践等方面,剖析、论述发生民工荒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缓解民工荒的思路,使报道更具说服力、理论、思辨色彩。写作手法上,报道从小角度切入、小人物入手,情真意切的论述让普通百姓从心底里真正“听”进去。报道不仅揭露了“民工荒”这一阵痛的表象,更提出解决阵痛的“方法”——以人为本,善待民工。

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

2010年3月24日 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

春节以后,一场始料未及的“民工荒”波及浙江乃至我国沿海地区,并继续在各地发酵、蔓延。企业招不到足够工人,部分生产线停开;一些老板开着小轿车,到车站“抢人”……农民工,似乎一下子变得紧俏起来。

温州中小型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每天都在为当地招工难发愁担忧:

(出录音)在未来2~3年,温州用工缺口大致有70万,所以这是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也是成了制约温州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录音止)

企业招不到人的原因何在呢?原本岗位上的农民工又去了哪里呢?

在杭州劳动力市场,原来在杭州“阿普科技”开卡车的安徽人余飞刚刚辞职,想找个条件优厚的新工作。

(出录音)我才拿1800块钱还吃自己,大家住在一起的高低铺,就是简铺,甚至我们现在用那么点电费都是自己出的。始终没给我加工资,像我们驾驶员,一个安全奖你都没有,所以说我才不干了嘛。(录音止)

来自四川南充的蔡熙也辞掉了城里的工作。

(出录音)搞10个小时以上,星期天什么都没有,人就跟机器一样的。我们那个车间,烧气焊,搞得乌烟瘴气,连排气扇都没有。(录音止)

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最新调查:最近5年,在浙江的农民工,绝大部分年收入只有1万元多一点,并且大都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他们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低廉的收入、狭小的蜗居;年年追薪年年欠;医疗和保障无处可寻;身份得不到认同,被看作是边缘人……

来自河南商丘的祝令坤,谈起打工的遭遇,心有不平。

(出录音)我们跟杭州市民,干的是一样的工种,户口不一样,工资要差很多的,这一点太不公平了。(录音止)

来自山东枣庄的农民工陈文强,在杭州打工5年,眼下,就面临这样的难题,他不得不考虑辞掉城里的工作。

(出录音)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在这边落户嘛,工资只够你吃、喝,房子那么贵,连婚也结不起。将来小孩送回家去,当留守儿童喽,在杭州,没地方上学啊,就是有地方上,什么借读费啊,学费也出不起的。(录音止)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教授认为,“民工荒”的背后,萌发着农民工尊严和维权意识的觉醒,昭示了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

(出录音)目前的用工荒、招工难,真正的荒,真正的难,还是我们农民工的社会权利荒,难就难在我们的农民工的合理的相应的社会权利没有得到基本的保障。所以对这次用工荒,对我们相应的地方政府,相应的企业都是一个警醒。我们如何来善待农民工?(录音止)

面对民工荒,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纷纷采取措施,“留人留心”。萧山翔盛集团为30多位回族员工开设专门的回族餐厅;浙江德圣龙窗帘有限公司年终给老员工发放中层奖;义乌市一帆日用品有限公司趁着春节假期,专门对员工宿舍进行改造和翻新,配备新的家电;诸暨东伟集团联系学校,为民工子女集体报名入学入园。

在一些用工稳定的企业,工资稳步增长、配备夫妻房、开放娱乐室、帮民工解决子女入学等,已经成为企业“留人留心”的举措,成效明显。民工们过年回家,企业更是“迎来送往”。如果能够这般善待民工,何愁民工离弃企业而去?

中国的社会经济变革与发展,必然伴随着大量农民走向大大小小的城市,这些年来,二代农民工越来越多地走进城市,他们跟肩挑手提蛇皮袋的父辈相比,文化程度更高,维权意识更强,找工作越来越挑剔,对报酬和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

此外,这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很少愿意留在农村,更渴望融入城市,更加注重自身发展,更加渴望得到尊重。然而,想要成为“新城市人”的障碍实在是太多。一方面,他们要面对僵化的户籍制度、城市高昂的房价和高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接受自身缺乏必要的生产技能、缺少城市生活知识、在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事实。

毋庸讳言,农民工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状态,是造成“民工荒”的直接原因。现实表明,要缓解“民工荒”,企业和社会必须告别劳动力低成本,不断提升农民工生存质量,实行制度创新,让农民工沉淀下来,成为城市的主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教授说:

(出录音)我们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而新型的城市化首先要化人。你要农民工真正跨进城市,应该降低门槛,提供制度安排,让他们愿意或者留在这个城市工作就业、生活,融入城市。如果真这样子,就不太会出现每年都会出现的招工难、用工荒。(录音止)

想要留得住人,留得久人,善待民工的同时,还要把重点放在民工身上,需要社会注重对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

(出录音)从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我们共同来推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发行动。通过几年下来,使他们在教育文化、技能方面有大的提高,很多农民工真正能够融入城市。(录音止)

我们在多年新闻评论教学一线发现,其实你们中的不少人也会以社会问题、现象作为自己评论写作的对象,但一般只是停留在选题层面,能写出相关新闻评论作品的更是凤毛麟角,主要原因在于针对这类新闻评论选题的写作需要踏实的社会调查和社会经验,而你们又往往有畏难心理,眼高手低,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我们先来看几条这几年一些学生的新闻评论选题:

1.村镇经济发展陷入怪现象:人们通过人情关系而非竞争来取得公司的发展,获得巨大的利益。

2.中国式教育:父母为孩子选择人生道路而不考虑孩子的天赋、兴趣,会导致在某些专业领域人才的缺失。

3.人情社会:干啥都要送礼。

……

这几个选题其实正是当前存在的社会现象、问题,具有普遍性,但很可惜这些选题都“胎死腹中”,并没有完成相关评论,学生们是这样总结选题失败的原因的:“选题没有合适的切入点且覆盖面太大,不好操作。”你们学兄、学姐的经验也提醒你们,选择这类选题写作务必要慎重,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

接下来就向你们展示一下我和我的一些学生根据社会现象、问题写的新闻评论作品。

遭遇“道德陷阱”的富豪们会怎么做

2006年1月24日 《中国青年报》 谢焕权

刘福成是吉林省梨树县的农民,因女儿治病无钱医治,而给施正荣等几位富豪写了求助信。(《华商晨报》1月23日)

一个来到世界仅11个月的小生命面临着生命的威胁,这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一人有难大家帮,帮助刘福成一家人渡过难关,是所有有爱心的人的共同愿望。但刘福成写信给富豪求助的方式,有炒作之嫌。

一方是家庭年收入仅4000元左右的农民,一方是身价过亿元的富豪,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们看到的是贫富差距,这种差距因为一个小生命而显得那么可怕。现在,农民刘福成写给几位富豪的求助信已经发出去了,他在期盼回音,而经过媒体报道后,更多的人都想看富豪们会怎么做,到底结果怎样。相信媒体会继续关注此事,毕竟这是一个难得的“猛料”。

然而,我以为,刘福成和媒体的行为,给富豪们挖了个“道德陷阱”。显然,刘福成是以自己女儿的生命和贫困境况为“砝码”,以道德方式来“要挟”富豪们。其实,简单地看,这只是一个社会人向另一个社会人求助的事件,而当媒体把这种“私事”公开化后,无疑会把舆论的目光引向媒体实名报道的富豪们。对于富豪们,这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道德陷阱”,选择“跳”还是“不跳”,需要仔细考虑事件所造成的近期和长远影响。但不管怎样,目前这几位富豪都不再“与此无关”了,都必须“有所为”。

经过媒体的报道,相信很多普通百姓也都会伸出援手,小生命的救治应该没有问题了。但媒体在处理这个报道上的做法却值得思考,媒体报道事实没有问题,但因为媒体公开报道后,给当事的另一方设置了一个“道德陷阱”,令其为难,这妥当吗?

(作者为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系2002级学生)

点评:本文分析比较透彻,鞭辟入里,语言自然流畅。

“收碗精神”不简单

2011年5月31日 荆楚网 王弘劼

盛着残羹冷炙的餐盘一个接一个递上来,一双手麻利地在剩菜剩饭中移动,迅速将碗筷分门别类归好等待清洗……这就是近日走红网络的“收碗哥”——福建农林大学学生陈文原的真实工作写照。他在学校食堂兼职,干着再平凡不过的收碗工作,然而,就是这样一份工作,却演绎出了生活的激情与人格的魅力,并使他,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登上了《人民日报》的要闻版(5月31日刊文《陈文原 演绎犀利“收碗精神”》)。

在全国各大高校勤工助学的岗位上,活跃着一批通过自主劳动解决学费、生活问题的大学生们,陈文原只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学生中的一员。然而,他平凡却又不普通,因为由他衍生出的“收碗精神”并不简单。人们惊异于他“每秒出手三次”的收碗速度,更由衷佩服在收碗工作背后他那一份不卑不亢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竟难觅影踪,而大众心底却都怀着对它的渴望。唯其如此,陈文原的“收碗精神”一经“发掘”,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陈文原的“收碗精神”,最直接地说就是他收碗时那一双“无影手”。他收碗动作极快,工作起来仿佛是在演奏一首激越的“劳动舞曲”。食堂里收碗工不止他一个,有的人按部就班地做着流水线一般的收碗工作;有的人面对每天四五千就餐学生留下的碗筷忙得不可开交,慌慌张张;还有的人甚至带着满腹怨气工作,抱怨自己每天要与一堆食物残渣接触,做的工作是如此平凡、辛苦。然而,陈文原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因为工作卑微而失去耐性与激情,他还是认真想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这份虽然普通,但不认真做就会影响广大学生就餐环境的工作。劳动不分贵贱,都需认真投入。从某种程度上说,陈文原能将收碗这份平凡的工作干出精彩,干出“深度”,那倒是真不容易。

对“收碗精神”的阐释若止于此,那么,陈文原顶多只是一个认真工作、兢兢业业的榜样,但是毫无疑问,人们从“收碗哥”身上能读出更多。首先,“收碗精神”刻画了一种不卑不亢的生活态度。陈文原出身贫寒,上学靠国家的助学贷款,学校每月的补助金以及自己勤工俭学所得收入。他利用课余在学校兼职和寒暑假出外打工解决部分学杂费,并且始终相信通过自身奋斗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正如他本人所说“觉得用自己的双手去挣钱更为快乐”。此外,据报道,从今年开始,陈文原将生活补助名额让给了另一位同学。出身贫寒并没有使陈文原对金钱产生狭隘的诉求,他心中仍能怀着帮助他人的大爱,这一点很令人欣慰。其次,对青年学生甚至广大群众更为受用的一点启发是陈文原对生活的坚定信仰和激情。在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不安。当年少轻狂的梦想和激情褪去,剩下的仿佛就只有生活的琐碎焦躁,这时候,一些人们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如果每天都要做一会儿收碗工,不知又有多少人会开始自怨自艾。陈文原却告诉我们,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珍惜平凡细微中体现的伟大,生活也可以过得像跃动的音符,生活其实可以更美的。

点评:本文标题简洁,观点鲜明,分析亦较为透彻。

有感于“你算老几”

1987年6月28日 《经济时报》 靖鸣

大凡人们一旦争执起来,爱说一句“你算老几!”如果口腔“不卫生”,还爱“国骂”或者“地方骂”,分析起来,不外乎有这么几个含义:一是自己的能耐超过对方(属同一单位或相同职业);二是自认为自己的职业好于对方;三是寻求业精神胜利,往往说完“你算老几”,紧接着会反问一句:“你不就是个×××(“×××代表职业)吗?”

笔者认为,即使自己能耐超过对方,也没有必要抑人扬己,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况且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自认为职业好于对方,就盛气凌人,实在是一种愚蠢,职业不分好坏优劣的,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医生,我们就无处医病;没有清洁工,我们的城市就会肮脏不堪……对于寻求精神胜利,有一点要肯定,那就是他有一种职业自豪感,干任何工作都能做出贡献,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道理,问题是既要有职业自豪感又要有事业心责任感才行,如果仅仅是为了精神胜利,蔑视对方一下,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比如,有人爱在“你算老几后再反问一句:”你不就“是个技术员吗?”显然他不是,这只能是自卑感的一种扭曲的流露罢了。

“双料女博士后”同时是需要理解的病人

2015年5月6日 《工人日报》 刘林晶

近日,“留美双料女博士后被遣返”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主人公“双料女博士后”小兰饱受议论:“她不会生存”“除了学习,她需要学习更多东西”“她就是个书呆子”,甚至有一些网友追问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方式的问题。新闻爆出之日起虽时过数日,舆论依然热度不减,谴责声此起彼伏。

在舆论各种谴责声之余,笔者不禁要问,面对这位随身只带了一份精神药物的病人,我们只有谴责吗?“双料女博士后”首先是位患者,在我们发表议论和观点之前,是不是想到了这一点,能不能多一点理解与同情?

“双料女博士后”的学历的确光鲜,一路被保送到名校的经历令人艳羡,然而优秀的学习能力并不能使她如鱼得水处理苦难和人们纷至沓来的议论。过度的批评谴责尚且让正常人无法承受,更何况是这样一位不善人际交往的弱者呢?面对此事,爱心胜过议论,理解胜于谴责。

她是“双料女博士后”,但她也是平常人。不论学历将她包装得如何光鲜,此时的她就是一个无助返国的有生存困难的人。她需要的是切实的关爱、理解和帮助。如今,说她没有生存能力也好,说她只会学习也罢,都不能切实解决目前的问题,在外漂泊了太久的她需要一个心灵栖息的港湾。

其次,她也是一位需服用治疗精神分裂药物的病人。作为病患,她需要体贴入微的关怀,任何有意无意的言论都可能触碰她敏锐的神经。她需要调整、休养和康复。“双料女博士后”今年才38岁,余下的道路还很漫长。正如我们不能用曾经的她一路被保送来定义她未来会成功一样,我们也不能以她今天的境况来断言她就没有光彩的未来。人生总是充满了希望,面对“双料女博士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未来。

多舛的生活让她被迫卸下昔日的荣耀光环,而我们要做的,是用关爱和理解,帮助她康复,帮她重塑独立生存与生活的人生自信。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2+2新闻学专业学生)

点评:标题有点“软”,可以改为“双料女博士后”更是需要理解的病人,这样更能突出强调,切合主题。语言简洁,朴实流畅。

居然“半年未开一张罚单”

2005年5月23日 《新民周刊》 田野

据《现代快报》5月15日报道,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京的盲道被非法强占的现象严重,一些无障碍标志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去年11月正式实施至今半年多了,竟没有开出一张罚单。

自去年11月以来,南京出现了那么多对无障碍设施破坏的事件,可是管理部门居然未开一张罚单,他们究竟是不知道如何执法呢,还是在漠视这样的事态?后来我们才发现:这半年多以来,市容执法局作为执法主体还未正式介入。这就令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汗颜了,一项颁布已半年之久的规定居然只是一纸空文,而之前纳入执法主体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也只不过是挂挂虚名而已。一般的执法不到位,我们已经难以接受。对于给众多残疾人朋友带来方便的无障碍设施遭破坏的事件,却长时间无人处理,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现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品位的体现,是城市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也是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关爱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全国助残日”这一天,更不能停留在纸上,不能做表面文章。

(作者为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系2002级学生)

点评:本文标题直接,质问有力。观点鲜明,分析到位。

新闻、社会问题、社会现象都是新闻评论的写作对象,也是新闻评论选题的主要构成。至于新闻评论选题的选择要求、标准和原则,在下面的课程中会向你们一一具体阐释。新闻评论除了以上评论对象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也可作为新闻评论对象,但这对于正处于入门阶段的你们来说,理论、实践等各方面的素质要求太高,难以操作,因此在本书中并不将其单独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