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性
首先,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穆青曾经说过:“记者一定要关心人民群众可歌可泣的事迹,不写它,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碰到了违反人民利益的事情,也要有这种感情,不写出来,心里不安。”他认为新闻敏感性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评论作者也是一样。一个没有责任感、进取心的评论作者,一个对人民的利益漠不关心的评论作者,很难说得上会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只有立志要为人民鼓与呼的评论作者,才能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评论写作能力以及新闻敏感性。
其次,必须对公众需求和实际情况有透彻的了解。人们常说新闻敏感性来源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即所谓“吃透两头”,也有人认为它来源于对三个方面的透彻了解,这三个方面即“宣传思想(编辑方针)、实际情况、公众兴趣”,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我认为,新闻敏感性最主要的是对公众需求的透彻了解。只有念念不忘公众需求,对公众所思所想了如指掌,才能写出能够引发公众共鸣的新闻评论。你们在选择评论对象时要反问一下:这是否是公众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它对公众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果它确实是公众需要了解的信息,而且与公众的关系很大,你们就可以进行评论写作。
再次,多看、多记、多思考是培养新闻敏感性的不二法门。多看,就是要养成每天关注新闻的习惯。每天关注新闻能够帮助你们了解发生在国内外的事情,对国内外大事了然于心,密切自己和社会的联系。再是媒体报道新闻一般着重报道重点新闻,而这类新闻一般是新闻评论写作的主要对象,多看新闻使之后你们在选择社会问题或现象作为评论对象时,能够利用自己对重点新闻的判断力,对新闻评论如何决策,选择某一社会现象、问题为评论对象时游刃有余。
多记,就是要培养积累资料的习惯。你可以在电脑桌面上建立一个保存资料的文件夹,将看到的有价值的新闻和资料整理、归纳进入相应文档。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有周期性或相同类型的新闻出现,对于这些新闻的记录并分类归纳成各自文档后,一旦你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遇见相类似的选题,打开文档就能获得相关性强的新闻或其他资料。例如,“两会”新闻资料、官员腐败新闻资料、春运新闻资料、高考改革新闻资料等等,这些选题不仅是周期性的,也是新闻和评论经常会涉及的,因此这些资料的收集对于你们的新闻评论写作来说十分有意义,这其中往往会包含案例、专家观点等内容。这种通过平时积累并建立的属于自己的资料库比临时进行搜索的资料检索法方便、有效,同时因为不断积累,也会不同程度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多思考,就是要在看过新闻后你们能够通过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做到这点会比原来每天看新闻、记新闻的层面又上升一个高度:避免出现有的同学成为“新闻机器”的现象——讲起新闻来滔滔不绝,但当被问对这则新闻的看法时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现在开始请你们每一位都应该随身带一个本子,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观点和想法随时随地记录在本子上,作为自己的“观点库”。
最后,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密的逻辑判断能力,善于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增强新闻敏感性。从思维方法上来说,分析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之一。分析的任务在于把一个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者把整体的个别方面、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分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人类的认识活动。这种分析能力的培养,一是要求我们有较好的哲学基础,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在看问题、看事物的时候有唯物的求实的态度,有辩证的灵活方法,不仅能熟练地运用哲学的三个基本规律,也能习惯地应用哲学中的各种范畴以及与这些范畴相关的事物的各类关系。二是要求我们有严密、清晰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愚昧无知和迷信的天敌是什么?是科学,但更致命的是逻辑。我们面对很多虚假、蒙昧和迷信的事物、现象、理念、教义,有时因为主客观原因,我们尚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知识去戳穿它,怎么办?不妨运用逻辑性的知识和工具来解决问题。我们知道,有些虚假的事物包括荒谬的认识,只要有一点逻辑学知识就能发现问题,戳穿谎言和迷信,像邪教里的有些所谓教义,根本不能自圆其说,其观点可以不攻自破,却又要自欺欺人,让许多人深受其害。如果我们运用逻辑学知识和工具,从它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上去发现问题,进行驳斥,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像“大跃进”时期各行各业齐放高产“卫星”,广西环江县放了颗亩产13万斤的大“卫星”,我们很多人无法运用科学知识发现问题,但是如果运用逻辑学知识和工具去思考问题,一亩地打那么多稻谷,如果把13万斤的稻谷集中放在一亩地里会是什么情景啊!稻谷可能就要齐腰深了,稻谷还能在地里生长吗?人们在稻田旁看到什么情景了?当热情讴歌水稻亩产13万斤大“卫星”的记者张之兆生前接受靖鸣采访时说,他兴高采烈地回到柳州跃进日报社,印刷厂一位上海来的老工人这样问他时,他一下子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是啊,这么简单的逻辑论证,怎么就想不到呢?老工人并不懂得种水稻的科学,仅仅运用逻辑推理和判断就发现了问题,戳穿了谎言。三是要把这种分析能力与对事物的概括能力结合起来培养,使由抽象到具体与由具体到抽象这两种思维方式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就会使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是要多练习、多实践,要养成爱动脑的习惯,增强判断新闻或社会现象是否具有评论价值的能力。另外还要突破思维定式,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