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冯恩学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瓷器制造业的辉煌,商品经济的繁盛,远远超过唐朝,有人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在宋代已经萌芽。但是宋墓与唐墓相比,无论规模、装饰还是随葬品,都远远逊色,甚至“可怜”,这和宋太祖崇尚墓葬简约,减少社会财富的浪费而形成的新的墓葬习俗密切相关。宋墓简陋,发掘和报道的资料都少,吸引眼球的发现少,能有轰动效应的发现几乎为零。这使得宋墓的整体研究不仅比唐墓弱,而且也比同时代的辽墓弱,属于寂寞之地。宋墓中,对北方墓葬的研究比南方的多。南方宋墓虽然分布地域广,数量多,但是墓葬绝大多数被盗,墓内很少有雕砖壁画,加之公布资料零碎简单,是造成综合研究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研究》的出版,填补了南方宋墓综合研究的空白。这本书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增加而成的,屈指算来自从作者取得博士学位到现在修订出版已经七个春秋,若从他2001年到重庆市奉节县宝塔坪考古实习接触到唐宋墓葬资料算起已历14年之久,这本书是他长期学术积累的成果。
吴敬,言语不多,是一个思维敏捷、务实、勇于开拓的人。他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跟随赵宾福教授攻读新石器时代考古方向,攻读博士学位时才改为宋元考古方向,因此没有宋元考古硕士学习的基础。但是,通过半年的自学后,他就能写出《从墓葬壁画看辽代契丹仪仗》高水平的论文,随后在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又陆续写出了《辽、金都城防御特点的对比研究》《三峡地区土洞墓年代与源流考》等论文,表现出善于发现问题、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我设想的博士学位论文是把南方宋墓的时空框架搭建起来,比较分析各区之间的文化关系,他除了做到这个基本要求外,还总结了用铜钱断代等研究方法方面的认识,超出了我的预期。200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我与他拟定未来的科研规划,我建议要有2~3个研究方向,立足田野,扩大视野。他接受了这个建议,我校边疆考古没有扩展到西南地区,所以想开辟云南的考古研究,在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带本科生进行考古实习之外,他还挤出时间,连续几年到云南发掘滇文化的遗存或参加考古资料整理,编写了考古发掘简报,还发表了研究论文,很快取得初步研究成果。近几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迅猛发展,他开始涉足文物保护规划工作,学习规划编制的规章、流程、范式等新内容,现在已经能独立开展遗址的保护规划制作工作。吉林大学博物馆专业学生和考古专业学生的教学课程体系基本相同,去年开始改革,分道而行,他原本给本科生讲授宋元考古课,从今年开始改为给博物馆专业学生讲汉唐宋元考古课,这对他又是一个新的任务。行文至此,不禁想起吉林大学古籍所金景芳教授给我们作科研报告时的讲话:“九一八事变,我在沈阳,七七事变,我在北京,西安事变,我在西安,我总结人生和社会就是一个字,就是‘变’,变化之变。”适应变化,接受挑战,才能发展顺利。
作者作为一名青年学者,适应学科发展变化,不断追求,勇于开拓,是值得鼓励的。祝愿作者未来在教学、科研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都能不断取得新成绩!
2015年5月1日于长春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