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滹沱①见蕃使②别(一作列)名
漠南③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万里江山今不闭,汉家④频许郅支⑤和。
【诗歌来源】
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第一百二十九首,《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第一百四十首,原诗皆无注。
【校勘】
[临滹沱见蕃使别名],《御览诗》作“临滹沱见入蕃使列名”,《畿辅通志》卷一百二十作“滹沱见蕃使”,《北河纪馀》卷四作“临滹沱见蕃使诗”。
[滹沱],《唐人万首绝句选》卷四作“滹沲”。
[别名],《御览诗》,《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五,《唐人万首绝句选》卷四,《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全唐诗录》卷四十五,《骈字类编》卷六十三、卷一百四十四作“列名”。
[漠南],《记纂渊海》卷二十三作“汉南”。
[春色],《御览诗》作“春暮”。
[碧柳],明铜活字本《李益集》、《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佩文韵府》卷五十五之三、《骈字类编》卷一百四十四同,《御览诗》、《唐人万首绝句选》卷四、《记纂渊海》卷二十三、《唐诗品汇》卷五十一、《北河纪馀》卷四、《全唐诗录》卷四十五、《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御选唐诗》卷三十二、《畿辅通志》卷一百二十作“边柳”。
[塞马多],《御览诗》作“塞马过”。
[江山],嘉靖刻本同,《御览诗》、《全唐诗》、《骈字类编》卷六十三作“关山”。
【注释】
①滹沱(hū tuó):河名。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相会入海。滹沱河历史名称多异。《礼记》称恶池或霍池,《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秦称厚池河,东汉称滹沱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水经注》称滹沱。
②蕃使:少数民族使节。
③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二十二年,匈奴国乱,乌桓乘弱击破之,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
④汉家:此指唐王朝。
⑤郅支:匈奴单于。呼韩邪单于之兄,名呼屠吾斯。汉宣帝五凤元年,独立为郅支骨都单于。元帝初,叛汉。建昭三年,为西域副校尉陈汤攻杀,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千馀级,事见《汉书·陈汤传》与《匈奴传》。后世因以“郅支”代称外寇或外族。
【后人借用化用】
金人李俊民《庄靖集》卷六《塞上》集“万里江山今不闭”一句,诗云:“古沟芳草起寒云(许浑),断续鸿声到晓闻(令狐楚)。万里江山今不闭(李益),死生同恨旧将军(高骈)。”
【编年】
诗题作“临滹沱见蕃使别名”。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据《畿辅通志》卷二十三:“滹沱河,源出山西繁峙县东北百二十里泰戏山。自繁峙折而西南,流经代州东南,又西南经崞县、忻州及定襄县东,复折而东南。流经五台县南、孟县北,又东北入直隶正定府平山县界,经县北,又东经灵寿县及正定府城南,历藁城县,北趋晋州城南,绕保定府东束鹿县南,又过安平县南,达深州北,复出饶阳县北,历河间府献县南、交河县北,入青县界,至县东南岔河口合于(卫河)。”故此诗当作于诗人入幽州节度使府前游山西河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