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思想与道、理、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关于“黄老思潮”

古人垂青“黄老”,其来有自,最早可见诸《史记》,谓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2];又云“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3],“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4]东汉王充著《论衡》,在《谴告》篇中也提到“黄老之家”。这里的“黄老”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与道家鼻祖老聃的合称。“黄老学派”与“黄老思想”是司马迁之后人们对“黄老”这一概念的另类表述。三者大致的含义是相同的;其于汉初大受君臣青睐,早已为史实所证明,也为学界所认定。但汉初君臣这一治国理政的核心性理念,如果与慎到、申不害或韩非的观点画一等号,恐有不妥,而以“黄老”“黄老思想”“黄老学派”表述,亦恐失严谨。窃以为,与黄帝、老聃思想密切相关,并成为汉初君臣治国理政的核心性理念的“黄老”,应表述为“黄老思潮”。

余明光先生精研《黄帝四经》后指出:“‘黄老’这个名称,其实是很不科学的,正确的名称应该称为‘黄帝’或‘黄学’。因为‘黄学’和‘老学’实属两个不同的学派,是不能把它们混同在一起的。”[5]余明光先生的有关论断,给人以重要启迪。但为什么司马迁老先生一再连用“黄老”呢?其实,“黄”与“老”即黄帝与老聃的思想观念有重大的相通之处,无论从哲学观点看,还是从治国理政的方术建言看,都是如此。余明光先生本人就认为:“‘黄学’和‘老学’一样,认为宇宙的最高本体是‘道’”。[6]“‘黄学’的‘无为’思想,源于道家。”[7]“在黄学看来,‘道’既是最高的精神本体……所以为人处世应该以静为主,因而主张柔弱胜刚强,这点和老子的思想是相同的。”[8]也就是说,在根本性的哲学观念上,在社会治理思想上,在伦理道德思想等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上,“黄”与“老”是基本一致的。既然如此,司马迁采用“黄老”概念,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不过,余明光先生在略述“黄学”与“老学”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或内在联系)的同时,又指明其具体内容上的若干区别,从而呼应了他所指“‘黄老’这个名称,其实很不科学”。据此而认定“以‘黄老’……表述失之严谨”是可以成立的。何况,黄帝活动于距今约4700余年前,而著《道德经》五千言的老聃即史称“老子”者,活动于距今约2500年的春秋末期,要将“黄”与“老”搭成一体性的“黄老”,确乎不甚妥当。

以“黄老学派”表述汉初君臣的治国理政理念,问题在于“学派”之存在,一要他人承认此“学”与众不同,有其创新或标新、立异或示异之点;二要此“学”之本身拥有明确的学术载体,如一定系统性的论著;三要有其他人的“学”或“学派”存在,从而可资比较;而“学派”之成立,还须持有或拥护该“学”者有相当多的人数,从而成其为“派”。概而言之,所谓“学派”,要有创新性、系统性与群体性的特点。把“黄”和“老”加在一起,从创新性、系统性和群体性三个必备方面看,谓其为具有整体性的“黄老学派”亦甚缺乏说服力。至于“黄老思想”这个概念,则显得单薄,难以令人与它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直接联想,因为它表明的只是“黄与老”个人的“思想”而已。笔者拟以“黄老思潮”取而代之,自信是较为合理的。“思潮”者,思想潮流之谓也。“黄老思潮”,即黄帝思想、老子思想为相当一批人所接受、宣扬乃至实践,从而成为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思想潮流。汉初因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使黄帝与老子的核心性思想观点形成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思想潮流而为君臣所接受、宣扬并付诸治国理政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