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第一节 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的基本功能,以此为基础,在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看,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营规模之间都没有必然联系,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均在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我国目前的超小规模经营和耕地的细碎化从劳动生产率、新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等方面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无疑将会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也具备了现实可能性。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地流转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0年底,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2.07亿亩,占农户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2%。但与非农就业率的迅速提高相比,目前的土地流转明显滞后,多数离土离乡的农民并不乐意流转所承包的土地,且不同地区的土地流转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户家庭的农地控制权偏好尚未得到本质性替代。农地控制权偏好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和他们的家属得不到在城市永久居住的法律认可,也无法享受户籍制度包含的各项社会福利。
土地流转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大多数学者是从土地流出者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的,如哪些因素使得人们不愿将土地转手。但土地流转过程中不仅有流出者,还有流入者,随着各地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制约土地流出者流转土地的因素会逐渐减少,问题就会逐渐转向土地流入者。对于土地流入者而言,是否流入土地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最主要的就是流入土地的成本和收益,根据我国目前的规定,流入的土地不能用于非农业用途。众所周知,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因此,土地流入者必然要能够规避这些风险、获得相应收益才愿意流入土地。期货市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土地流入者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规避价格变动风险从而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这有利于提高其扩大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庆发集团2005年起涉足粮油产业。为了保证原料供给的稳定性,集团首先牵头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成为合作社成员,然后以合作社为单位,根据自愿原则,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公司每年支付农民承包费用450元/亩至600元/亩,承包价格根据市场行情每6年做一次调整。但在收成不确定、菜籽油价格持续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如何保证按时支付农民土地租金?如何保证自身持续盈利?这需要公司建立一种化解价格风险的机制,期货套期保值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思路和途径。庆发集团为期货套期保值设立了专业的部门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安排相关部门对套保方案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并帮助分析和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专业的期货部门和相互制约的运作流程,使期货业务得以稳定开展,也保持了企业套保的“单纯性”。自从参与菜籽油期货套保以来,庆发集团的土地流转经营推行得越来越快。参与期货套保不仅使企业经营量和利润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农民的稳定收益。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作社要将每年的利润向社员分红,庆发集团实施的分红比例为合作社利润的60%,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收入增加明显。
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口,因为它能够化解企业从土地流转中所转嫁过来的农产品价格风险,这是土地流转得以持续的关键。
二 农产品期货市场执行规范交割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标准化进程
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是21世纪新阶段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战略要求。推进农业标准化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还可以通过农业标准化带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化,进而推动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同时,推进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农业标准化还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进出口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我国标准“门槛”低,加之检测能力弱,客观上为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便利,在此形势下,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食品安全要求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使其承担起扩大出口、调节进口的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是推动和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现代农业,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也要求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化,还要求农业市场规范、农业信息建设标准化。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农业全方位标准化的过程,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谈不上建设现代农业。
期货交易的品种都是等级严格的标准化产品(见表4-1、表4-2),在质量、品级方面的规定都是在长期实践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由于期货以现货为基础,期货标准实际上也是可以参照利用的现货标准,为农业标准化中一系列标准的建立提供了许多现成的内容和可借鉴的经典材料。期货市场在交易、交割、结算等方面都是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的,为建立规范运行的农产品现货市场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期货市场的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的来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既为标准化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信息来源,同时也是其标准化建设的参照标准。期货市场的规范运行以及农产品期货交割标准和等级的严格设定,为建设和推进农业标准化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表4-1 玉米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品质技术要求
表4-2 玉米期货合约质量差异扣价
棉花期货上市前,棉花混等混级、“三丝”、水分超标现象十分严重,大部分加工企业甚至不清楚棉花国标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棉花期货上市后,由于有了明确的期货价格和确切的质量标准(国标),加工企业树立了“优质优价”意识,强化了质量标准化意识,改进了加工工艺,棉花国家标准得到了更有效的执行。2005~2008年,我国约有2%的棉花通过期货市场流通。在对99家使用期货交割棉的纺织企业调研后发现,纺织企业对期货交割棉的质量满意率达93%,有些纺织企业根据用棉量分月通过期货市场买入棉花,既锁定了成本,又得到了高质量的棉花。
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合作社利用期货市场有效提高了棉花的质量水平,其做法如下:种棉前,通过选种为农民提供3~4个优良品种,每亩再补贴合作社棉农15元种子款(国家直补25元),同时,启动了湖北省棉花种植保险试点,棉农每种一亩棉花可获得400元的保障,覆盖面积8万亩,保障金额3200万元,涉及农户1.5万户,有效化解了棉农生产的自然灾害风险;种棉中,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统一批发的化肥、农药(价格比市场价低,质量有保证);在棉花生长的关键阶段,专门聘请潜江市棉麻局工作站、省级棉花专家李小平主任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协助农技站编印《农技小报》,编印《棉花中后期技术要点》,并发放到每一户合作社社员手中;收获时,合作社指导棉农科学采摘。棉花合作社提前把棉包、棉袋、棉帽免费送到棉农家中,指导棉农做好“四分”工作,防止“三丝”混杂,收购时实行优质优价,使棉农辛辛苦苦种出的棉花能卖个好价钱。通过系列化的服务,合作社棉农掌握了植棉的技术,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三 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
农业产业化就是把农业中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形式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先在山东兴起,随后扩展到全国,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从“企业+农户”逐渐演变为以后的“企业+生产基地+农户”、“企业+农业协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通过这种机制,农业经营中的风险在企业和农户之间进行了重新配置,保证了产销的顺利进行。但在这种模式中,风险只是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发生了转移,并没有消失,当农产品价格出现大起大落时,企业或农户就会遭受重大损失,从而威胁到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运行。若要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运行,就需要一种机制把风险转移出去,使风险能在更大范围内被分配。而期货市场就提供了这种机制,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把价格变动风险转移给愿意承受风险的投机者,使风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重新配置,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稳健运行,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农业领域中“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农民合作组织,让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6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1万家左右,全国平均每两个行政村就有1家合作社,实有入社农户2600万户左右,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
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小、运作不规范、经营范围狭窄等问题。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业务局限于联合购买农资、联合销售农产品、提供科技信息等,且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实力较弱。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风险,比如农资、农产品价格的大幅起落足以导致其倒闭或覆灭,这势必严重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而影响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期货市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一种转移风险的机制,通过期货市场转移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能获得稳健的发展。从国外的经验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期货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组织农民利用期货市场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事实已经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作用明显。“企业+合作社+农户”是探索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一种重要的经营方式,但这种以订单或合同为纽带的合作关系无法避免价格波动所造成的履约风险。实践证明,利用期货市场有助于解决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履约风险问题,“订单+期货”的模式提高了现货订单的履约率,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生产经营管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由于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了实在的利益,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热情越来越高。
以湖北银丰金城棉花专业合作社为例,2010年,合作社社员已超过7000户,植棉面积5万多亩;合作社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功能不同,具有互补效应。各地合作社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逐步与农村“两委”(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重合乃至融合,为“两委”在新时期的职能转变带来了契机。据介绍,河南省延津小麦协会建立初期,70%~ 80%的中心会员(相当于合作社领导)由村干部兼任。“两委”与合作社互惠互利、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升了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建立了和谐的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 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集中反映。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务工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但应该看到,在农民总收入中来自农业经营的收入依然占很大比例。因此,如何稳定和提高来自农业经营的收入对提高农民收入依然意义重大。
农产品期货市场为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风向标,有助于解决农产品“卖难”“价低”等难题,在推动产业化生产、丰富涉农企业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做大企业反哺农民,从而在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农民可以利用期货价格,判断行情走势,并与收购商讨价还价。2008年6月新菜籽上市时,菜籽油期货809合约价格在12500元/吨左右,折算成菜籽价格约合2.7元/斤。但油厂开秤价定得比较低,有的甚至将开秤价定在1.9元/斤。很多农民将菜籽油期货价格折算为菜籽价格后,认为菜籽收购价格定得太低,因此纷纷惜售。油厂在和农民僵持10天后终于妥协,把菜籽收购价格从1.9元/斤直接提高到2.4元/斤,但农民还是惜售。随后油厂不得不把收购价格涨到每斤2.6元、2.7元、2.8元,四川地区甚至出现3元/斤的历史天价。与2007年相比,农民平均卖价从1.7元/斤提高到2.7元/斤,平均每亩增收250元(每亩按250斤计算),增幅达58%。据不完全估计,2008年全国菜籽销售收入较上年增加200亿元。
其次,农产品期货市场能为企业规避风险,企业在自身业务实现稳健经营并有所发展的同时,增强了对农业及农民的反哺能力。比如河南省延津县的金粒公司借助期货与现货并举的经营优势,利用期货与期权知识的基本原理,把与农民单纯一买一卖的收购方式拓展为代农储粮、保值储粮、保值订单等多种形式,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一是先将粮食存到公司,待日后认为价格理想了再进行结算;二是现款现粮,及时结算;三是与公司签订保值订单的农户,可以把粮食先存到公司,到9月份结算,结算价格为6、7、8、9月四个月中的最高市场价格,确保农民能享受粮价上涨的收益。
合作社为社员集中供应生产资料,提供机耕服务、技术信息、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服务,从而降低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根据延津县金粒小麦协会提供的一份数据,在实施“订单农业”后,通过延津金粒小麦协会的带动,河南延津县农民科学种植、管理优质小麦,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增加了收入。其中生产环节每亩节约种子5公斤,节约种子款10元;配方施肥每亩节约20元;统一用药每亩节约5元。合计每亩节约成本35元。收购环节实行优质优价,每公斤较市场价高0.10元,按亩产400公斤计算,共多收40元。事后订单履约奖励每公斤0.03元,增收12元。良种良法增产50公斤,增收100元。符合期货标准每公斤奖励0.02元,增收8元。共计亩均增收190多元。这一数据大大超过国家补贴金额(河南为85元/亩)。2008年,安徽大平合作社的社员由于使用了优质、高产的油菜种子,按照科学方法施肥、管理,平均每亩产量达200多公斤,平均每亩增产75公斤,收购价格由上年的每公斤4元提高到5.9元,合作社社员平均每亩油菜增收600元以上,总共增收36万多元。
五 农产品期货市场丰富涉农企业经营方式,服务企业规避风险、增收增效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调查,在河南、河北和山东的小麦企业中,有30%的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其中67%的企业利用小麦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转移价格风险,33%的企业利用期货指导生产和经营。涉农企业通过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推动了涉农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湖北省农发行依据棉花收购进度、棉花收购量和套保头寸确定企业棉花收购贷款额度,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套保头寸越多,获取贷款额度就会越大。
2007~2008年榨季,由于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食糖大幅增产,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食糖价格暴跌,制糖企业承受巨大压力。面对不利环境,糖业企业更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调查,2008年,广西地区有67%的制糖企业利用白糖期货套期保值,而全国有300多家食糖生产、贸易、消费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保,占规模以上糖业企业的85%以上。糖业企业通过套期保值,顺利度过了行业危机,部分企业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据广西糖业协会测算,通过套期保值操作,广西制糖企业至少减少40亿元的损失。广东金岭糖业集团(以下简称“金岭糖业”)利用白糖期货,创新生产经营方式,锁定生产成本,实现稳定收益。金岭糖业在非榨季的主要业务是用白砂糖加工绵白糖。2008年,相对于白糖价格的大幅下跌,绵白糖下跌幅度相对较小,到7月份,二者之间的价差扩大到了500元/吨左右,远远超过用白砂糖加工绵白糖的成本(每吨不超过200元)。于是,金岭糖业决定在期货市场上以3150元/吨的价格买入白糖807合约,通过交割完成现货原料的采购,并同时以3700元/吨的价格签订绵白糖销售订单。由于同时锁定成本和售价,金岭糖业在这次贸易中获得了无风险收益,扣除加工费和运输费用之后,每吨收益200多元。
湖北银丰棉业公司通过利用期货市场,在经营上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过去的“抢”棉花、“赌”市场,到现在通过订单稳住货源,利用期货市场锁定风险和利润。2008年2月底至3月初,棉花期货CF807合约与现货的基差近2500点,银丰公司在迅速分析未来国内棉花产业形势后,决定在CF807合约上进行大胆的全额套保。当时现货成本在13700元/吨,后来基差逐步缩小,在基差大约为1000点时,公司在销售现货的同时将期货空头平仓,现货平均每吨亏损500元,期货平均每吨赚取1500元,每吨棉花赚取了1000元的基差利润。将现货和期货结合起来,销路和价格都有保证,公司的利润也大大增加。
六 农产品期货市场有利于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就是农产品信息中心,它对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功效表现在:一是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二是促进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三是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如国外的天气期货,为农业生产规避由天气变化而带来的自然灾害起到强大的市场引导作用。郑州商品交易所高度重视“郑州价格”的发布工作,多年来一直通过路透社、彭博资讯、易盛信息、世华财经等10余个信息系统向国内外同步发送,近年来,郑州商品交易所又建立了农产品期货价格短信平台系统,将郑州农产品期货价格及时传播给政府主管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并定期编制农产品期货市场信息月报、季报和年报,报送国家和地方有关政府机构,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七 培育新型农民
在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经营主要依靠世代口口相传的经验,在人口流动性极小的熟人社会中连文字都成为多余。但现代农业是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来经营的。因此,农民必须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方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现代农民。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农民能够掌握农业经营的相关知识,诸如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国家的相关政策等,这无疑能够有力地促进现代农民阶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