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互惠:施比受好
康妮:
在我们搬进乡村别墅的第二天。一个邻居敲响了我们的门。凯西没有走进混乱的房间。在前廊上,她欢迎我们搬到这一带,并执意要我们在休息时抽时间去她家喝咖啡。我们接受了她的邀请,也确实很享受跟新邻居的第一次会面。凯西和戈尔讲述了给我们的房子砌了漂亮石头的石匠们的故事,讲了18英尺(1英尺=0.3048米)的落雪,老鼠、家蝇的故事等。随着他们的讲述,乡村生活和郊区生活的区别渐渐清晰起来。我们特别感激他们的好客和他们对于乡村生活的指点。当我们起身离开时,我觉得必须做出回应,就像什么神灵进入了我的身体,控制了我的嘴巴。当时也确实没有其他选择,要回报凯西和戈尔的善意的需要驱使着我。我脱口而出:“下回到我们家来好吗?”
直到最终准备好请凯西和戈尔来访前,那个必须回报的念头给了我们沉重的压力。为什么我会感觉如此迫切要回报一个陌生人的邀请呢?你是否发现自己也曾有过相同的经历?或许那是在你跟另外一个顾客同时到达百货商店门口时,那人打开门并示意你先进去,你报以微笑,点头致谢,加快脚步进去。你又不假思索地赶上前打开第二道门,然后以手势和微笑示意让他进去。在他进去之后你会觉得轻松了,因为你刚还清了那个小小的人情。陌生人的一个善意的举动立刻得到了你类似举动的回报。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我邀请你来我家吃饭,你大概下次会回请我去你家吃饭。如果一个朋友今天休息时给你买了一杯咖啡,你是否会在明天休息时给他买一杯呢?这种让我们做出如此反应的感觉是什么呢?
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将会遭遇互惠的规则。在罗伯特·西奥迪尼(Rbert Cialdini)的《影响力:说服的心理学》(Influence: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一书中,他甚至认为这一人类现象是一种“全球性的法则”。在生活中,这个法则随时随地都能见到。事实上,人们千百年来一直自然地以这种方式回应。
根据互惠规则,别人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有义务以同样方式回敬。当别人为我们做了某件事或者赠予我们某样东西,我们会觉得有义务为那个人做件事情作为回报。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试图做到公平,公正,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回报那些曾经给予我们的人。随着你逐渐意识到人类的这种下意识反应,你会开始学着有意识地把它应用到其他人身上,让他们觉得必须要帮助你。在义务的背景下,人们会赞同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这是自动的,人们会更经常地同意你的要求,而你也会从你的人生中获取更多想要的东西。毕竟,人生就是销售!
在这一章里,你将学习怎样创造和识别宝贵的机遇,你将学习怎么充分抓住这些良机,怎么充实它们,并且用你已有的东西换取更大的利益。你将学习怎么提出有影响力的要求和提升你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