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汤治疗经行风疹块
经行风疹块,亦名经行隐疹、经行、经前荨麻疹。本病特点为每月行经前、行经期间或月经将净时,周身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疹块、风团,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异常,消退后不留痕迹,每月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数月。西医称为“月经疹”。
经行风疹块,属现代医学“荨麻疹”范畴。荨麻疹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大小、形态不一的水肿性圆顶隆起,或成片的淡红或与皮肤颜色相同的“疙瘩”(风团),常常先有瘙痒,在局部搔抓后出现;也可在受热、受冷及剧烈运动后出现。荨麻疹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2~24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可反复发作;慢性者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等不适,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伴有喉头水肿者可发生窒息。
而经行风疹块则多见于过敏体质之人,与一般因药物、食物等外界过敏因素刺激而诱发的风疹块不同的是,其每遇经期而发作。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行经期内分泌功能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微循环障碍等有关。《杂病广要·调经》云:“妇人血气,或遍身痒,或头面痒,或虫行皮中,缘月水来时,为风所致。”由此可见,本病多是风邪为患,缘于素体本虚,适值经行,气血亦虚,风邪乘虚而入,郁于肌表而诱发本病。本病有内风和外风之分:内风者由血虚生风所致;外风者由风邪乘经期、产后、体虚之时,袭于肌表腠理。治疗本病方法很多,西医用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但副作用明显,易复发,不易根治。而中医关于此病的诊治,对于表证给予疏风清热,对于入血证,则给予养血疏风,内服外敷,方式灵活,标本兼治。
血虚型
主要证候是经行风疹频发,瘙痒难忍,入夜尤甚,面色不华,肌肤枯燥。舌淡红苦薄,脉虚数。营阴不足,血虚生风,风胜则痒。经行时阴血愈虚,故风疹频发。因血属阴,故入夜痒甚。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不华。血虚肌肤失荣,则肌肤枯燥。舌淡红,苔薄,脉虚数,均为血虚生风之象。治当养血疏风。
风热型
主要证候是经行身发红色风团、疹块,瘙痒不堪,感风遇热,其痒尤甚,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风热相搏,邪郁肌腹,则身起红色风团,瘙痒异常。热甚伤津,则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内盛之象。治当疏风清热。
适用于经行风疹块的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风热侵袭肌表者)。
荨麻疹丸,每服10克,日服2次(适用于风热侵袭肌表者)。
消风止痒冲剂,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风热侵袭肌表者)。
玉屏风丸,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表虚不固而发疹块者)。
乌蛇止痒丸,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各型患者)。
小偏方:鸡蛋莲子汤
【原料】鸡蛋2个,莲子100克。
【用法】鸡蛋煮熟后去壳;莲子温水浸泡后去衣、心,加水煎煮至黏稠,加入鸡蛋稍煮,再加冰糖调味即成。
【功效】养血滋阴,适用于血虚型经行风疹块。
小偏方:蝉蜕糯米粥
【原料】蝉蜕3克(研末),糯米酒50毫升。
【用法】将糯米酒冲入200毫升沸水,加蝉蜕末调匀温服,每日2次。
【功效】疏风止痒,适用于各型经行风疹块。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经行风疹块患者该怎样护理呢?
首先,出汗时要避免受风,不要乱服药物,避免精神紧张,要劳逸结合,起居有规律。发病期间,饮食要尽可能清淡、富有维生素,如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些粗粮。忌食腥味及刺激性食物,如鱼、虾、蟹、鸡蛋、辣椒、生葱、酒等。
其次,经行风疹块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因此,痒时可外用醋酸曲安西龙软膏、地塞米松软膏。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用雌激素治疗。
最后要注意,出现瘙痒,切忌用手挠,有时越挠越痒得厉害,并且容易发生感染。痒得难忍时,可用温盐水洗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