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检查与诊断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诊断

一、症状

COVID-19潜伏期为1~14天,大部分为3~7天,患者多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在一项纳入1 099名COVID-19患者的研究中,43.8%的患者发病时出现发热,在住院期间发热患者比例增加至88.7%。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没有发热表现。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ARDS、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对于出现呼吸急促、抽搐或无法进食或饮水的患者,应考虑重症肺炎。在10%~20%的重症患者中,肺损伤将会在8~14天内发展为ARDS,其定义为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低于300 mmHg,以及由此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及需要进行机械通气。ARDS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相关。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或潜在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已有研究发现,相较于存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患者体温峰值更高。因此,出现体温过高或寒战患者应注意排除合并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危重症患者需要注意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发生;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应注意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发生。凝血障碍和血小板减少也是COVID-19的常见并发症,会增加出血和血栓形成风险。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斑驳、皮疹、紫癜性皮疹、黑便或呕血等临床表现。如伴有持续性低氧血症、胸痛、晕厥前或晕厥以及咯血患者应注意合并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可能。如伴有肢体疼痛、肿胀、红斑和浅表静脉扩张,则应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近20%的患者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大多数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均出现凝血障碍,并有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在患病期间,有41.5%的儿童发热。其他常见体征和症状包括咳嗽和咽部红斑。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