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中正的产生

中正须用本地在朝廷或在郡国负有重望的人物,前面已经叙及。至于如何产生?虽无一定的明文,据我考查的结果,约有下列几种:

(A)由于公卿的推举

中正不比通常的官吏,要为物望所归,才能秉正无私,所以大致都出于推举一途。先由本地人为公卿的,自相推定。

《魏书·穆亮传》:“于时复置司州。高祖曰:‘司州始立,未有寮吏,须立中正,以定选举。然中正之任,必须德望兼资者……公卿等宜自相推举。’尚书陆叡举亮为司州大中正。”(27)

然后上于司徒,司徒再付尚书。

《晋书·刘毅传》:“司徒举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以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于是青州自二品以上光禄勋石鉴等共奏曰:‘前被司徒符,当忝举州大中正,佥以光禄大夫毅纯孝至素,著在乡里。’”(28)

大概选举人,由司徒择定,所以石鉴有“前被司徒符,当忝举州大中正”的话。而最后的决定,则在尚书,因为尚书是选举的总机关,一切用人都由选曹决定,中正也自然不能例外的。

(B)由于司徒的选召

司徒为中正的上司,所以司徒对于中正,可以选用,也可以访召。

《晋书·李含传》:“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29)

《魏书·裴询传》:“时本邑中正缺,司徒召询为之。询族叔昞自陈情愿此官,询遂让焉。”(30)

这一类仅见于郡邑的中正,与前例州大中正,或有轻重的不同。

(C)由于州郡的举辟

州郡守相,有时也可以推举中正,这是由于他能比较明了州郡内的人物。

《晋书·任旭传》:“州郡举为郡中正,固辞归家。”(31)

也有时直接辟召。

《梁书·羊侃传》:“祖规,宋武之临徐州,辟祭酒从事大中正。”(32)

《魏书·裴延传》:“族人瑗,太和中,析属河北郡,少孤贫而清苦自立,太守司马悦召为中正。”(33)

《北齐书·宋游道传》:“既而李奖为河南尹,辟游道为中正。”(34)

《周书·杨摽传》:“韩仲恭美容仪,澹于荣利,郡累辟为功曹中正。”(35)

这又因为中正虽非直隶属于守相,却与僚属的性质相近。

(D)由于大中正的推荐

大中正有监督小中正的责任,所以他也可推举小中正。

《晋书·盛彦传》:“本邑大中正刘颂又举彦为小中正。”(36)

《太平御览引·晋书》:“杨晫代温雅为大中正,举陶侃为鄱阳小中正。”(37)

不过这只限于小中正,与前面三种又稍不同了。

这四种产生的方法,也并不是有绝对的区别,大概总以资望为准。所以无论是推举或是辟召,事先已有一定的舆论,差不多很少可以更动。我们看《魏书·郭祚传》:

初,高祖之置中正,从容谓祚曰:“并州中正,卿家故应推王琼也。”祚退谓寮友曰:“琼真伪,今自未辨,我家何为减之?然主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耳。”(38)

便可明白。所以因此有预先推挤之事,

《北齐书·许惇传》:“齐朝体式,本州大中正,以京官为之。同郡邢邵为中书监,德望甚高,惇与邵竞中正,遂冯附宋钦道出邵为刺史。”(39)

也有直接争夺之举。

《北齐书·羊烈传》:“天统初(公元565),与尚书毕义云争兖州大中正。义云盛称门阀云:‘我累世本州刺史,卿世为我家故吏。’烈答云:‘自毕轨被诛以还,寂无人物;近日刺史,乃是疆场之上,彼此而得,何足为言?岂若我汉之河南尹,晋之太傅,名德学行,百代传美。’”(40)

虽然在好的情形方面,也有时互相推让,

《晋书·何充传》:“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因让不拜。”(41)

《北齐书·李元忠传》:“中兴二年(公元532),转太常卿殷州大中正,以从兄瑾年长,以中正让之。”(42)

不过这种产生的方法,太不健全。就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已不免操于一二绅士之手,而有了偏重门阀之弊;若到了政治不好,一班中正便尽属于贫淫无耻之流。

《魏书·李凭传》:“阿附赵修,起迁司空长史……定州大中正。”(43)

《夏侯道迁传》:“长子夬为南兖州大中正,姓好酒,居丧不戚。”(44)

《綦传》:“子洪寔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无行检。”(45)

《北齐书·张亮传》:“及历诸州,咸有黩货之闻,武定(公元543—551)末,征拜侍中,汾州大中正。”(46)

这不能不归咎于产生方法之不健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