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少林英雄洪熙官之十八铜人阵(上)(9)
陆阿采的故事讲完了,方世玉和他都沉默着。
片刻后,方世玉挠了挠头:“我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陆阿采叹了口气:“熙官他自己从来不提,我们当然也不会提。”
“那这事就这么僵着?”方世玉又问。
“还能怎么办呢?熙官的倔脾气你也是知道的啊。”陆阿采无奈地说道。
“我倒是觉得这次回少林寺会是个转机。”方世玉说着站起身来,不知不觉间此时已经到了破晓时分,一轮如火般的朝阳正冉冉升起。
陆阿采扭过头看了看方世玉歇息的方向,再度叹息。
经过一夜的休整,各人状态均有恢复,诚善大师的伤势经陆阿采和柳疏影的一番查看,竟是恢复神速,方世玉等一行人也早早地做好了出发的准备,而洪熙官和柳疏影见面时也一扫之前的窘态。
“那么,就此拜别,我这就去召集人马。”急性子的方世玉开口说道。
“阿弥陀佛,佯攻之事就全靠你了。”诚善大师嘱托了一句。
“诚善大师您放心,这事交给我,没问题。”方世玉信心满满。
“拿着这个。”一旁的柳疏影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两指粗细的铁棒,接着说道,“这是信号铳,待到我们救出非得大师时便以之前的烟花为号,咱们里应外合,世玉。”柳疏影着重说完“世玉”两字后向洪熙官抛了个白眼。
洪熙官面色尴尬地低下头。
方世玉不明所里地哈哈一笑,大大咧咧地拍了拍洪熙官肩膀,向众人抱拳行礼后便带着红花会的朋友们下山去了。
洪熙官一行人目送方世玉走远后,洪熙官突然在柳疏影耳边说道:“你对方世玉的称呼,我听着真是有些……别扭。”
柳疏影秀眉一拧,转身便走,便走还边说:“阿采,你闻到一股好大醋味没?说来也奇怪,这附近没有人家,怎么还有大醋坛子被打破了的味道?”
心思机敏的陆阿采其实早就猜到洪熙官和柳疏影之前那段“尴尬”的原委,但却一直也不说破,一来他也觉得那是这对“欢喜冤家”的事,二来他真的很爱看洪熙官吃瘪时的样子。于是他扶着不明所认的诚善大师自顾自地跟上柳疏影,而他们身后的洪熙官已是满脸涨红。
三日后的傍晚,洪熙官一行人到达了少林寺外密林外的一处山坡上,他们俯瞰少林寺,昔日巍峨庄严的少林寺只剩下满目疮痍以及把守着的众多清兵。
那些清兵的布防几乎覆盖了整个少林寺寺中区域,而少林寺外更是分成了三道向内越缩越小的、好似打渔用的“绝户网”般的包围圈。
“金汤阵?”陆阿采惊叹一声。
柳疏影问什么是“金汤阵”。
陆阿采清了清嗓子后说道:“我天朝上国……”
“好好说话。”“能不能别故作高深。”洪熙官和柳疏影几乎同时开口,直接把陆阿采还没说出的话怼了回去。
唉……陆阿采心中暗叹一声后,接道:“以前被家父逼着在家里备考科考,打不八股文一类的书实在是读不下去,为了打发时间就看了一些杂书,上面就有记载了一个叫作‘金汤阵’的阵法,它是专门用于防御的阵法,故取固若金汤之意。所以,依我拙见……”
“行,知道了,咱们有密道。”洪熙官打断了陆阿采将要开始的长篇大论。
一旁的诚善大师点头应下,随即带领众人潜下山坡,在夜色的掩护下来到了一处距少林寺外围墙不远的一处松树下。
那松树下草木葱葱,诚善大师拨开草丛,正漏出一个黑黢黢的地洞口,众人本想用身旁草木树枝做个火把去查看洞口,但前夜刚下过暴雨,身旁草木树枝都是潮湿未干,根本无法引燃,而这洞口黑黢黢的一片,一时间也看不出深浅。
柳疏影从怀中掏出那面方世玉赠与的西洋玻璃镜,说道:“这个西洋玻璃镜在这个时候倒是正好用得上。”
随后,在众人的不解目光下,柳疏影拿着西洋玻璃镜。看了看当空的月亮,之后缓缓地转动玻璃镜,将镜面对向黑漆漆的洞口。一瞬间,月光经镜面的反射笔直地照入了洞中。借着这明亮的月光,众人发现这黑暗的洞口实际上并不是很深,而这正解决了无法用火把照明的难题。
看见这一幕,洪熙官习惯性地皱起眉头,一言不发。柳疏影则白了他一眼后,率先跃入洞中。一旁的陆阿采幸灾乐祸地看了一眼洪熙官,扶着诚善大师也紧跟着入洞。
众人进入到洞口后,柳疏影故技重施,再次使用镜子,使月光经镜面反射画出一条笔直的光柱,而这光柱在密道中好似一条发光的绸带,照亮了整个密道。
柳疏影将镜子固定在密道上,诚善大师看着眼前的光柱啧啧称奇,陆阿采更是好奇地盯着镜子看,洪熙官则面色尴尬地快步走在队伍前面。
陆阿采突然间说道:“这条密道看来是有年头了啊。当年我们要是早发现这条密道,偷跑出寺不就方便多了吗。”
洪熙官闻言,似是被勾起了回忆,面色变了变,终究没有说话。柳疏影向陆阿采投去了一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白眼。
诚善大师见状,忙打圆场道:“贫僧觉得这密道多半是古人所修吧,往事成风,唉。当下之计还是要同心协力救出非得大师啊。”
柳、陆二人点头称是,众人片刻后走出了那条密道后从寺中的一处花坛后跳了上去。众人环顾四周,正见到一队清兵的背向远处走去,看来是刚刚路过此处。众人暗叹幸运,随后施展轻功,悄无声息地潜行向十八铜人阵。
十八铜人阵原本确是一套阵法,由十八名少林寺的武僧组成,他们每人或多或少地精通一门或是多门的少林寺七十二绝技,而十八铜人阵的起源是在门阀争霸的隋朝末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被王世充的兵马追杀而逃亡,途中得到少林寺的十八个武僧的仗义相助而脱离险境。后来李世民登基为帝,为了褒扬少林寺武僧“习武卫国,匡扶正义”的义举,特以那十八个武僧的形象铸造了十八个真人大小的纯铜人像,一时间,“少林寺十八铜人”名扬天下。
而后来的十八铜人阵便是根据这十八个武僧当年救李世民时所用少林之绝技和临敌时的相互配合为原型,再经过少林寺后续几代人不断的研修和磨合,最终形成了一套“对外可御来敌,对内可考武艺”的武学阵法,也成为了和达摩祖师所创《易筋经》同样重要的少林寺镇寺之宝。
然而时光流转,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大地多经战乱,少林寺每每在百姓危难之际均是匡扶正义、仗义出手,虽是胜多败少,但少林寺武僧的牺牲在所难免。渐渐的,少林寺人才凋零,甚至是到了青黄不接、日渐式微的境地。而十八铜人阵这套威力巨大的阵法,最核心的基础就是需要大量的人才,且这些人才还要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磨合形成默契后才能充分发挥阵法的威力。所以,十八铜人阵阵法也随之日渐衰弱、缺失,甚至是被遗忘,到了非得大师和诚善大师这代武僧成长起来的时候,少林寺终于迎来转机。
非得大师其人性格淡雅,有君子之风,相传由于其心智聪颖,天赋异禀,在孩童时便脱颖于众人,十八岁时便闯过十八铜人阵而出师下山云游,而诚善大师在三年后也闯过了十八铜人阵,成为了少林寺中仅次于非得大师的高手。
十年后,非得大师回寺后向寺中众人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构想——将十八铜人“化繁为简,一分为二。”
所谓的“化繁为简”,就是将繁杂的十八铜人阵阵法精简缩编后传之少林寺所有门徒;而“一分为二”,就是将十八铜人阵分为武学阵法和机关阵法两部分。前者的目的就是将少林寺十八铜人阵传承并发扬光大,而后者的目的,则是源于他云游江浙沿海地区时结识一些西洋传教士后所产生的想法——“中西结合”,将中华机关术和西方机械技术相结合并融入少林寺武学精髓,打造由机关机械组成的少林寺十八铜人阵。
非得大师的想法一经公开便引起轩然大波,而当时非得大师的武学造诣已是登峰造极,加之其辩才无双,虽是阻碍重重,但经过一番波折之后,他的构想还是得到了当时寺中住持方丈以及大多数僧众的推崇和认可后而得以实行。
随后的若干年,十八铜人阵逐渐建设完成,而在此期间,非得大师声望日隆,并且广受僧众的爱戴,最终,住持方丈在圆寂前夕将衣钵传于非得大师,少林也从此开启中兴之路。
恰在此时,众人已到了记忆中的十八铜人阵面前,然而这十八铜人阵已是面貌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