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鲁昭公的失误

局势僵持着,鲁昭公的卫兵以及臧孙氏、郈孙氏的家兵看家护院尚可,真正攻城拔寨并没有什么战斗力,而季孙氏的护院家兵不过二三百人,要想守住宅院也很困难,于是双方都在想办法。

鲁昭公派郈孙氏去召孟懿子来助战,于是郈孙氏急匆匆前去。其时,孟懿子刚做孟孙氏的掌门人,而且年轻,故鲁昭公觉得此人应该是自己的力量。

叔孙氏的宅院离季孙氏的宅院比较近,他们已经知道了季平子被围攻的消息。叔孙氏家主管军队的司马询问属下的几名军官道:“我们怎么办呢?”当时,叔孙昭子不在,无法请示。

因为这个问题太关键了,下面没有人说话。于是,司马再问:“我是家臣,首先考虑的是叔孙氏家,不敢考虑国家。请大家说说,保留季孙氏和取消季孙氏,对于叔孙氏哪个更有利?”

几位下属异口同声地说:“如果没有季孙氏,也就不会有叔孙氏了!”

“如果那样,我们还犹豫什么,去救季孙氏!”

随后,司马率领叔孙氏的部分军队向季平子的宅院而去,很快攻陷了西北方向而进入季平子的内院。鲁昭公的卫兵放下武器坐在地上看热闹,没有人敢应战。

郈孙氏来到孟懿子的宅院,急急火火要求出兵去帮助消灭季孙氏。虽然孟懿子离季平子的宅院稍微远一点,但也知道发生了大事。孟懿子没有表态,而是急忙登上宅院的高台向西北方向的季平子的宅院眺望,看到叔孙氏家的旗帜在飘扬,但很明显是在帮助季孙氏与鲁昭公的卫兵作战,而且鲁昭公的卫兵已经出现了败势。于是,孟懿子立即下令杀了郈孙氏,率领家兵去支持季平子。

胜败立判。鲁昭公知道一切都完了,一句话也不说。此时,子家说:“各位大臣都不是真心劫持国君,您如果出境,他们便都有罪行了。您不如留下来,回到宫中去,季孙意如侍奉您就不敢不改变以前的作风了。”

当年的鲁昭公四十几岁,应该是很成熟的人了,而且做国君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还不是真正的政治家。其实,子家的分析是正确的。鲁昭公紧皱双眉,慢吞吞地说了一句话:“我咽不下这口恶气!”于是,鲁昭公与身边的臧孙如墓密谋,率领身边的几名亲信,乘坐几辆车离开了曲阜,向东北方向流亡而去。

从事件的前因后果看,还真的如同民间俗语说的,“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鲁昭公肯定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很有手腕的人,而郈孙氏和臧孙氏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在季平子提出带五辆车出走避难时,鲁昭公本就应该答应了,但他非要把人家弄死,而且名不正言不顺,什么罪名都不确定就坚决要杀季平子,而且是杀季平子一人还是要灭掉季孙氏家族都没有明确说法。如此,难怪叔孙氏和孟孙氏两家会出手援救季平子,这便是导致这次事件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子家的两次忠告都没有被采纳,也可以看出鲁昭公缺乏智慧,错失了关键的时机。

退一步说,鲁昭公即使当时兵败后率领卫兵回到宫廷,季平子也不可能到宫中去杀他,因为季平子还没有那个胆量。因此,子家劝鲁昭公回宫而不去流亡也是一种选择。

在曲阜城里,国君和五大贵族都参与了这场政治骚乱,但乱哄哄大半天,最后的结果是鲁昭公带领部分亲信和几辆车出去流亡。从这天起,鲁国便没有了国君。

孔子在宅院中几次派弟子出去打探消息,到天黑了才有结果:鲁昭公流亡到外国去了,看方向是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