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店经营与管理实战攻略:开一家赚钱的高品质花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东方花艺历史

1.1.1 中国插花起源

中国插花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可以说中华民族有多久远的历史,关于花的历史就有多久远。

远古时期,由于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进而诞生了对神明的敬畏,随之出现了祭祀文化。在敬神的贡品之中,鲜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巫师会用花来与神灵沟通。在中国福建一带的宗祠门楣上,至今仍保留着悬挂山茶花的习俗,无独有偶,日本的神社祭祀请神时,也会拿一枝山茶花,仿佛通过这种行为,神便会从花上降临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族的“中华”之义。“中”字不用说,我们的祖先认为我们居住在世界的中央,而“华”字,据《说文》解释,“华”为“木荣”,中原民族古称“华夏”,《说文》谓:“夏,中国之人也”。“夏”是族称,是代名词,“华夏”的“华”是名词作形容词,用以修饰“夏”。按照字面的意思,“华夏民族”应理解为草木繁荣的夏族。更有趣的是,古语中,“华”同“花”,即花朵之意。“华”的繁体字,上面是“垂”字(图1-2),像花叶下垂形状,本义为“花”。从“华”字来看,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与花相伴的。

图1-2 华的繁体字

中国对花事的应用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代,黄河流域的《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集,也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诗集之一。在《诗经》中,近一半的内容中提到了花草,并借花草之美,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讴歌了人生的美好,鞭挞了社会的不公。当然,其中也展现出了许多民间赏玩花草之美的情景,如:

《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这首诗歌描述了民间三月上巳节的风俗:这一天青年男女们都会相约去河边游玩,男士用芍药花赠予心仪的姑娘,以表达爱意。这是芍药花作为中国的情人之花,像西方玫瑰一样传递爱情最早的记录,同时也是花作为精神层面的最早记载。

同时期的南方楚文化中,《楚辞》中提到的花草也相当多,并对各类花草做了区分。香木、香草类,比喻忠贞;恶草、恶木,比喻谗佞小人;至于吃、喝香木,则或挂或穿成串,或赏玩或佩戴于身,以至演变成以后的簪花、戴花、插花等诸多花艺形式与活动。

这些文学作品说明,花文化在先秦时代已徐徐展开。

汉惠帝(公元前194—前188)时,皇后张氏“于宫中杂植梅、兰、桂、菊、芍药、芙蓉之属,躬自浇灌。每诸花秀发,罗置左右,异香满室。其寝榻及文几陈设精绝,不许侍女近之,恶其不洁也”。说明在大约2200年前的西汉,在宫中已开始流行摆设盆花和盛行插花。后世考古发现的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文后彩图1-2)佐证了上述文字记载的可信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赏花外,更有风靡一时的聚芳、图花等各种与花卉有关的习俗。人造花(时称“彩花”)也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并流行,梁鲍泉《咏剪彩花》云:“花生剪刀里,从来讶逼真,风动虽难落,蜂飞欲向人,不知今日后,谁能逆作春。”百姓也有以此为业的。

人造花在现代则表现为绢花、仿真花、纸花、干花制品、永生花类等。除了有专门售卖鲜切花的花市外,有些城市还有专门售卖人造花的市场。而人造花因其持久性,被广泛用于家装、商业布置、橱窗装饰等,同时有很多花艺师也会用仿真花与鲜花相结合的形式去创作作品,通常酒店大堂装饰以及展会装饰均会用到此类设计。

隋唐时期的社会繁荣,促使了文化的大力发展,也造就了当时插花艺术的盛行与全面发展,当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民间除了摘花、戴花的盛行,也出现了专门以种花为业的种花师。种花师的出现带来的是种花技艺的改良与种花理论的出现。

供需关系影响经济走向,种花技艺的提高,带动了花卉业的发展,大量的鲜花源源不断地产出,普通农家也出现了种花、卖花为生的卖花郎,因此有了花市的雏形。

当时卖花者先将花枝剪下,然后洒水泥封,力求鲜花如故。大的花单放,小的则捆扎成束,在路旁搭建帐篷防风防晒,摆摊售卖。花因品种、个头、颜色不同而价格亦不同。这和后世的花市鲜花售卖方式惊人的相似。

除了隋代的花木种植法,唐代出现了第一本有真正意义的插花理论作品—《花九锡》。“九锡”就是九个程序。罗虬所著的《花九锡》以牡丹花为主角,点出了插花的所有要素,系统地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做了严格规定。除此之外,在插花和欣赏过程中,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满足的效果。《花九锡》因此成为后代插花艺术发展的基础。

这一时期,人造花的应用已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文后彩图1-3),以萱草、石竹等花卉形象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到了晚唐,插花风气益盛,人们不仅在花瓶等器皿里插花,而且也流行在头上插花,插花艺术已不仅是在宫廷与文人雅客间流行,而且也深入到民间生活中。甚至出现了人称“移春槛”的花车原型,这与当时唐朝人民生活富足安逸,百姓追求美的享受有关。所谓“移春槛”即将百花盛开的春天装在槛车里,四处移动,让人观看的意思。这种富贵人家在春天时,以插花及盆栽装饰好平板车,让人牵或推着大街小巷四处展示,让人们欣赏、品评,也有借机炫耀,与其他家比试的习俗,与后世的花车巡游类似。它的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现代花艺作品里的花车(文后彩图1-4)、鲜花售卖车等形式,原来在唐朝就已经有了。

五代十国时期,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使人们产生了新的思想,文化、绘画都开始求新、求变。而插花作为人们表达内心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寄托方式,不再拘泥于形式,讲究花材和花器的新奇名贵。在花器上,突破了“盘”与“瓶”的限制,趋向于使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竹筒、黑漆器、吊盘、挂筒之类的器物,以作自由的表现。至此,继盘花、瓶花后,又出现了吊花、壁挂花、竹筒花等插花形式;在花材选择上也更随意,甚至于在山野田间就地取材,野花野草都能用作插花,由此使插花艺术得到了解放,诞生了以“自由花”为形式的更奔放自由的表现方法,插花艺术开始向高雅化发展。

宫廷之中,插花依然盛行。南唐李煜李后主除了人们熟知的诗文、绘画外,对插花界也贡献颇多。李煜爱好花草,每至盛春,他都要广泛搜罗名花异卉,举办名曰“锦洞天”的插花会。

这种犹如现代的大型插花展览会,是我国历史上记录最早且最盛大的插花定期展览会。现今每年5月举办的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就是这样盛大的展会,一年在北京,一年在上海举办,连续展览3天,盛况空前,展会包括鲜切花的新品种展示、园艺庭院用具、新技术以及盛大的花艺表演和花艺讲座等,是行业内人员梦寐以求的盛会。至于“锦洞天”的形式也不时出现于展会,甚至有花艺师以“锦洞天”(文后彩图1-5)之名所做的花艺作品在展会上展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五代时郭江洲贡献的花器改良技术,发明了“占景盘”(图1-3)。占景盘于剑山发明之前,无论多大的盘也可以让花枝直立,并尽可能多地插直立花草,表现花的意境,这是插花技术的一大进步。

图1-3 占景盘想象图

如果说插花开始为文人雅客与百姓们一同津津乐道的隋唐是插花的发展时期,那么宋代则是插花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插花艺术从过去的生活情趣,逐渐变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人们的大力推动下,插花成了“生活四艺”之一,与焚香、点茶、挂画一起融入人们的生活,插花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门必不可少的“显学”。

宋人对花有着超乎寻常的感知,对品花、花性的研究也甚有成就,例如耳熟能详的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此类种种,影响后世深远。而这类对花的评价,还常将花拟人化,用花性来巧妙地喻人、喻物。

由于鉴古风气大盛,文人间开始提倡古董器的插花,同时,专为插花设计新花器的做法也风行一时。柴、汝、官、哥、定等名窑产品乃至藤竹花篮、太湖石花台等更为插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与新的感官享受,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文后彩图1-6),花篮制作精巧,造型精致美观,花篮上精美的花纹,编织出半开或盛开的秋葵、石榴、栀子、百合等,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同时新器皿的广泛采用也直接促进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人爱花由来已久。到了宋代,赏花、插花更成为生活中的赏心乐事。在酒楼、客栈、茶坊等地,随处可见随四季变化的插花摆饰,到了春季,许多大都市的人们还争睹“蝴蝶会”“万花会”等盛大的花会活动。民间如此,宫廷亦然。

历史总是螺旋发展的,有高峰,也有低谷。如果把隋唐比做插花艺术发展的肥沃土壤,那么宋代便是春风化雨的当令时节,到了元代,则变成了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短短几十年的蒙元统治期,对以汉民族为文化主体的花艺文化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元代的花事因此只在一些隐居深山避世的文人雅士、位高权贵的士大夫以及山庙中的僧侣中勉强维持下来。而花事之中处处表现为对宋的追惜与向往,借花喻世,抒发心中苦闷之情与浓烈的复古之意。此时的插花,成了文人们表达内心不满、企盼冲破人间枷锁的心灵寄托方式,因而出现了“心象花”或“自由花”的插花风格。

元代程棨在姚伯声“花三十客”的基础上,将腊梅改为久客,琼花改为尊客,木槿改为庄客,石榴改为霞天客,棣棠改为和客,另增二十花,合称为“五十客”。“花五十客”受宋代借花言志的影响,是元代人们不敢表达内心真实感情的社会形态下,借花寄情,以花喻人、喻事的产物。后人所说的“花语”,即从此而来。例如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文后彩图1-7),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搭一枝三折形,如意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和平、自由的愿望。在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下,元代成为历代花卉语言延用最广泛的时代。

至于元代的插花风格,也因“自由花”“心象花”而产生较大变化,花瓶、花器中开始因元代战事的东征西进出现舶来品,花材、配材也开始不拘于花草而出现珊瑚、灵芝、如意、孔雀屏、挂笺、水果等特殊材料(文后彩图1-8),插花更多地表现出内心的感性世界,是元代插花的最大特色。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文化人对自身与社会的反思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插花潮流由前代的宫廷主导转变为民间文人之间的追逐。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的时期,在技艺和理论上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明代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插花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这种插花形式造型丰满,寓意深邃。明代中期的插花则追求简洁清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明代晚期是中国历史上插花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插花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

清代政治上对汉文化的依赖,促进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富裕,令整个社会风气从宫廷至民间多崇尚奢华,南北方园林建设、花木种植、插花、绘画艺术因此而盛极一时。

宫廷中,帝王对园林的追求达到极致,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皆兴建于此时。上行下效之下,士大夫们也多追求园林之美,江南的狮子林、拙政园、沧浪亭、冯园(海盐县绮园)多为代表。至于民间,百姓们爱花风气亦逐渐复苏,花田药圃不少,沿街叫卖鲜花的也有之。北京以丰台为花卉中心,号称“花乡”,清代赏花售花风气大盛,甚至于因为花的交易,而形成了一种叫“花券”的契约,类似于今天的订货单。

凡此种种,带动了民间盆栽花业的发展,在清初时期,多以“品鉴”为主,盆栽花因花成形往往费时数年之久,导致花价昂贵,而人们却对此趋之若鹜。此时期,盆栽艺术凌驾于插花之上,更受人们关注。

民间插花,值得一提的是文人间的插花游赏。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记载了多达几十种被称之为“撒”(文后彩图1-9)的器皿,这些“撒”被用来固定花枝,在今天仍然广泛应用于中国插花(文后彩图1-10)之中;而类似“剑山”的发明,以及用铁丝穿插固定曲枝的方法,堪称现代插花之经典,直至现代花艺教学中仍在应用。

清末民初,中华民族遭遇了千年未有之浩劫,插花所见寥寥,仅偶尔在寺庙的供桌上摆放或被引用在绘画、刺绣、家具图案中。实际上中国插花此刻已消失殆尽。与此同时,日本花道却随日军的铁蹄敲开了中国的国门,池坊、草月流、小原流等流派在中国流行开来。

至于现代插花,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所复苏。但因为历史断档等原因,现代插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已很少有人追求中国古代文人插花的内涵,人们追求的是西方花艺的时尚、日本花道的传统。一般普通民众很难了解到中国插花的渊源与精髓,更谈不上热爱与学习,这与教室遍及全世界的日本花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值得欣喜的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加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华夏大地再次拥有了花艺的滋润土壤。伴随着生活的富足,人民群众追求精神生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花艺、插花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追捧。不同花艺书的大量印刷出版,花艺学校花艺人的努力教授,花店与花艺师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各类花艺大赛与花艺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盛况,无一不在彰显着中国花艺正在面临一个伟大复兴的时代。但复兴与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仍需我辈为之努力奋斗。

1.1.2 日本花道

说起东方花艺,不得不提日本花道。

日本花道是东方插花的一支重要支脉,虽如前文所述,日本插花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但日本插花经由本土人文演变传承,已形成日本特有、与中式插花又有所区别的日本花道艺术。

现代的日本花道有众多流派,其中以“池坊流”“小原流”“草月流”三大流派最著名,其插花人员众多,在中国也有众多的爱好者。

(1)池坊流

“池坊流”应该算日本花道中最早的流派了。

早期的池坊插花或者说专务时代的插花和中国早前的佛前供花一样,并没有过多的章法,不过是把看到的花枝摘下投放到花瓶中,以示虔诚供于佛前而已,故被称为“投入花”,花材大多以莲花为主(文后彩图1-11)。现代池坊插花如文后彩图1-12所示。

(2)小原流

“小原流”以色彩插花和写景插花为主。用“盛花”的出现打破了立于瓶中及投花于瓶中的传统插花方法。因为易于学习并与西方现代形式能够很好结合,“小原流”迅速成为流行的家庭插花形式(文后彩图1-13)。“小原流”同时采用了广收学生、集体教学的方式,让普通大众能够学习花道,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跃成为日本三大主流花道之一。

与此同时,云心创造的“剑山”也被全世界广泛使用,在“小原流”推出“盛花”形式后,各流派相继推出“盛花”“瓶花”“自由花”等表现形式。

(3)草月流

敕使河原苍风创建了现代派别的“草月流”(文后彩图1-14)。“草月流”以自由奔放为特色,比起插花的技术,更注重插花的心态。“自由花”是“草月流”的代表,插花着眼于现代生活,注重雕刻、造型之美,各类花材与表现手法兼收并蓄。在花材使用方面,除了鲜花外,还配以干燥的、染色的、枯萎的植物,甚至剥了皮的木头等,以此描写一个变化多端、五彩缤纷的世界。强调的美是夸张的、富于想象的、自由的、尊重内心感受的。

日本花道现在有三千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独具一格之处,较大的流派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分支机构与教学处,其中以“池坊流”“小原流”“草月流”最为著名,我国目前就有“小原流”杭州支部、“池坊”花道北京支部、上海支部等。

回顾东方插花发展史,每个时期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前人思想,心存热爱,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插花形式,让插花艺术重新大放异彩,这是吾辈插花人应为之奋斗与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