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汉字里的古代博物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集 张开翅膀的鸟儿落在树上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诗经》

A

B

C

D

E

F

G

集,甲骨文字形A,一只鸟儿栖止在树木上,张开的翅膀还没有来得及收拢。金文字形B,鸟儿全身漆黑,羽毛没有画出来。金文字形C,树木上的鸟儿有些变形,不过更接近定型后“集”字上部的“隹”的形状。金文字形D,这是“集”字所有字形中最美丽的一个,树木上栖止着三只鸟儿!而且鸟喙栩栩如生,羽毛似乎闪闪发光。三国时期《三体石经》上也刻有一个“集”字E,鸟儿比树木的形体还大,鸟喙、眼睛非常形象,翅膀收拢,覆盖在“木”上。小篆字形F,上部定型为“隹”。小篆字形G,直接从金文字形D演变而来,上部三个“隹”字。

《说文解字》:“集,群鸟在木上也。”许慎的释义是根据小篆字形G而来,三只鸟儿代表群鸟,因此“集”是一个会意字。《诗经》中有“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诗句,跟“集”字的字形是多么相像!群鸟聚集在树上歇息,旅途暂时完成,因此“集”引申出成就、成功的意思,西周晚期青铜器毛公鼎上有“唯天将集厥命”的铭文,意思是上天将成就他的使命。从群鸟集于树上又可以引申出停留、聚集、安定的意思,还可以引申而用作名词,比如把诗文汇在一起称作诗集、文集,人群聚集的地方称作集市。

苏轼在《答丁连州朝奉启》中说:“固无心于集菀,而有力于嘘枯。”不知道“集菀”和“嘘枯”这两个典故的读者,也就不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个典故出自《国语·晋语》。晋献公宠幸骊姬,骊姬想把自己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就向晋献公进太子申生的谗言,想杀害太子申生,但是大夫里克却偏向太子申生,于是派遣优施去游说里克。优施作歌,其中有这样两句:“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宛”通“菀”,草木茂盛的样子。这两句话是讽喻里克,说别人都往草木茂盛的地方去了,唯独您还停留在枯枝上。里克问何为“宛”何为“枯”, 优施回答道:“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宛”意指受宠的奚齐,“枯”意指不受宠的太子申生。里克听后,选择了中立。这里的“集”就是停留的意思,后人就用“集宛”比喻趋炎附势,用“嘘枯”比喻扶助危难。

隼(s^n)是一种凶猛的鹰,“集隼”是指栖止的鹰,但隼应该在山林里出没,如果栖止在人家的高墙上,必然会为人所射而坠落,所以“集隼”的“集”可以引申出坠落的意思,“集隼”即指坠落的鹰。据《国语·鲁语》记载,孔子在陈国时,“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一支石制的箭头,长一尺八寸,射穿了它的身体。陈侯派人带着隼和箭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只隼从很远的地方而来,这支箭是北方的肃慎氏制造,献给周天子的。”后人于是用“隼集陈庭”来形容博闻强识。

《圣庙祀典图考》附圣迹图『陈庭辨矢』

清代顾沅编撰,孔继尧绘图

道光六年(1826)吴门赐砚堂顾氏刊本

顾沅(1799—1851),清代学者、藏书家,字澧兰,号湘舟,又自号沧浪渔父,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孔继尧,字砚香,号莲乡,清代江苏昆山人。

《圣庙祀典图考》共五卷,收录孔子及由汉至清历代配祀孔庙者144人之画像,包括孔子弟子及历代名儒,并均附有人物小传。书后附孔孟圣迹图一卷。

这幅“陈庭辨矢”是书后所附《孔子圣迹图》中的一幅,图中孔子正指着地上被石箭射中的隼向对面的陈侯讲解。隼类是中小型猛禽,广布于世界各地,多为单独活动,飞翔能力极强,是视力最好的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