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济学:人人都用得上的财务思维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比较成本:如何用定位赢得职场先发优势

我有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草莓同学。她在某个画家协会就职,师从一位著名的画家。最近两年,当昔日的同学频繁出入望京、金融街或者西二旗这些黄金地段的写字楼时,草莓同学每天则要面对住在二环内古色古香的北京大院里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们。

时间一长,她感觉自己像被困在封闭的环境里,为此感到非常困惑,于是向我请教。我问她:“你了解自己的优势吗?你觉得自己适合什么行业?”果不其然,她的回答与我推测的一样——她之前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有何优势,只是听从家人的安排。草莓同学因为不了解自己的优势,而白白地浪费了职业生涯发展初期的黄金时间。

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类似的困惑:我有哪些优势?我的这些优势该如何与行业选择相结合?我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又该从哪些方面思考这两个问题呢?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利用“租值”、比较成本优势和供需匹配这三种思维为你一一解答。

“租值”,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因曾经的投入而带来收益的情况。例如,你去年买了一套房子,买房支出是你去年的投入,而你今年获得的租金收入便是“租值”。

首先,我们看看该如何用“租值”这一财务思维帮你找到自己的优势。

租值

在选择大学专业这件事方面,不同的专业会带来不同的“租值”。比如,处于风口的人工智能专业,可以让你初入职场便实现月薪三四十万的目标;而某些冷僻的专业,可能毕业生连找到合适的工作都很困难。

我们花钱读大学,花时间“啃”难啃的专业。学业上的投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这就是“租值”。

毕业后,我们勤奋上进努力考证,例如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等等,这些证件能够增加我们的职业收入,这也是“租值”。

我的姨夫买了一辆新车,并且申请到了出租车运营牌照,还找了一位司机专门负责运营。扣除车辆维护和司机工资等费用支出,他每个月还能获利3000元,这3000元也是“租值”。

在选择行业时,首先你应该向内寻找答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最大的“租值”是什么?

很显然,人与人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人是学霸,在某个专业领域表现异常优秀,那么他的专业“租值”就大;有的人敢于冒险,拥有过人的胆识,同样会带来“租值”;有的人父母在某些方面累积深厚,孩子就可以子承父业——这时,父母也是子女的“租值”。

其次,我们要把自己的“租值”投入到能够发挥自身“租值”作用的行业中。

例如,你拥有建筑师资质,在土木工程行业就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租值”。但是,面对这世上的“三百六十五行”,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身的“租值”对应哪个行业呢?对此,就业顾问往往最具发言权,我们应该虚心地向他们请教。

最后,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增加自己的“租值”。

每个人在进入社会后,都会拥有不同层面的“租值”。随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你会发现,收入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租值”的增加。

在任何一个领域,你只要耐心钻研,都能提升自己的“租值”。以我所在的风险投资行业为例,我经手的案子越多,我个人的“租值”就越高,企业支付给我的报酬也就越多。

然而,仅仅考虑“租值”还远远不够。“租值”来自你过往的历史投入,而面对未来时,还需要从更为细致的角度看待自己。这就要提到另一种思维——比较成本优势。

比较成本优势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比其他人用更低的成本做成某一件事,将会为你带来很大的优势。比如,我国古代提倡男耕女织,因为男人耕田比起女人更有比较成本优势,而女人织布则比男人更有比较成本优势。

比较成本优势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一个寒冷的雨夜,一个卖饼的人和一个卖柴火的人同时被困在破庙里过夜。到了晚上,卖饼的人冻得不行,卖柴火的人饿得不行。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与对方交换货物,最后卖饼的人被冻死了,卖柴火的人也饿死了。

从比较成本优势的角度出发,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

两人被困破庙时,卖饼的提供食物,具有食品方面的比较成本优势;卖柴火的提供取暖物资,具有取暖方面的比较成本优势——这种互补的可能性,恰恰是分工合作的基础。

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所在的公司,就能看出公司内部不同员工的比较成本优势。例如,在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在编程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成本优势,而产品经理则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因此,他们才能互补合作。

可见,比较成本优势是指你能够比其他人用更低的成本做成某件事情而带来的优势。相对于“租值”,比较成本更具未来指向性。

那么,具体到选择行业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首先,应该梳理自己的比较成本优势。

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比较成本优势,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当你做一件事时并不觉得劳累,那么,你在这件事上便拥有了比较成本优势。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对数据非常敏感。哪怕是整天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他也一点儿都不觉得累,这便是他的比较成本优势。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比较成本优势,只是可能尚未被自己发现罢了。

其次,要找到能够发挥自身比较成本优势的行业。

例如,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的嗓音特别浑厚有力,毕业后做了播音主持;还有一个室友,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后来做了咨询顾问。这两位同学都是在各自所在的行业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比较成本优势。

“租值”和比较成本优势能够帮你深度了解自身的优势,而对接行业需求时,还须用到第三种思维——供需匹配。

供需匹配,可以帮助你理解供应和需求的匹配关系。譬如你渴了,我给你水喝。此时,渴是需求,水是供应,两者相互匹配。

供需匹配

有一部纪录片讲的是一位赌王的人生故事。这位赌王曾经叱咤风云,无人能敌。但有一次,他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因为赢得太多,一位位高权重的老板气急败坏之下让手下打断了他的手脚。

从此之后,赌王再也无法赌博,他试过做口技艺人、摆地摊等生意,但是并不顺利,日子过得穷困潦倒。

迷茫之际,一位朋友指点他,既然你擅长的事情与赌博有关,何不反其道而行之?赌王茅塞顿开,当即改变方向。随后,他出现在各类戒赌活动和电视节目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并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劝诫大家远离赌博。

此后,赌王的人生逐渐回到正轨,还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赌王的人生是如何成功逆转的呢?赌王做口技艺人、摆地摊时,显然没能将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与行业需求进行很好的匹配。而戒赌行业虽小,他自身的“租值”和比较成本优势却与之成功地匹配,人生的逆转自然水到渠成。

面对某一个行业,你就是供应方,而行业就是需求方。如果你长期处在寻找工作方向的迷茫之中,甚至工作了几十年仍在寻找,那么只能表明你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行业,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租值”和比较成本优势。

可见,选择行业其实就是一个匹配自身“租值”和比较成本优势的过程,需要你透彻地了解自己,也了解行业。

当然,这一过程可能会花费你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然而,就像俗语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总有一个行业能够充分发挥你的优势。

运用上述三种思维进行分析,相信你已深入理解了自身的优势。如此,就能顺利找到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的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