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摆正心态——沟通,从“心”开始
心态决定一切!沟通也是如此,如果从一开始就抱着诚信、尊重、宽容、合作等积极心态,不让人产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耐烦的感觉,那沟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诚信心态,建立信任的沟通平台
相互信任是良好沟通的桥梁。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信人者,人恒信之。”缺少信任,就不能通心、知心,沟通就不会有好效果。
沟通中的信任主要体现在:
重诺守信。守信是获得信任最主要的途径。对别人许诺过的事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办成,即使没办成,也要把未能兑现的原因解释清楚。如果有两三次失信于人,对方肯定会把你从沟通队列中清除掉。
委以“重任”。让对方在你生活中的一些重要场面担任重要角色,比如,担任你结婚时的伴郎(或伴娘);在你和父母闹别扭时,让他当中间人调解等等。这样,对方就觉得你对他信任有加,他在你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也会对这份友情更加珍视。
沟通最忌怀疑。怀疑人很容易,如果想化解因怀疑而带来的隔膜却并非易事,而且最重要一点就是如果你的怀疑伤害了他人的人格,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春秋时期,魏文侯派乐羊去进攻中山国。有大臣劝谏道:“乐羊的爱子在中山为大臣,让父亲去攻打儿子,这能行吗?”魏文侯听见了仍当作没听见,依旧派乐羊为大将统率大军。不久,传来了乐羊对中山国围而不攻的消息,朝廷内外怨声四起。有大臣向魏文侯提出召回乐羊,另任大将的建议,魏文侯依然不为所动。魏文侯坚信自己的眼光,对乐羊的才能和人品无比信任。
果然,过了不久,终于传来了乐羊大败中山的喜讯。魏文侯亲自出城相迎,并大宴将士,为乐羊获胜而庆功。席间,魏文侯赏赐给了乐羊两箱特殊的“礼物”。乐羊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群臣弹劾他的奏章。他感动得流泪了,觉得这样的“礼物”比金银珠宝要珍贵无数倍。第二天上朝,乐羊谢恩,魏文侯说:“我让你做大将,是相信你有这样的才能,不会轻易怀疑的。”
魏文侯堪称知人善任的典范。他的不疑换来了乐羊的忠诚。如果他和那些怀疑乐羊的大臣也一样,那乐羊不是早被撤职,就是关进了监狱,能保住一条小命已属万幸,还谈什么建立战功呢!
沟通也当如此,在让别人帮忙,委托别人办事时,决不能轻易怀疑别人的能力和品格,不然的话,就会铸成大错。
比起怀疑,沟通中更不能让人接受的是欺骗,欺骗的行为如“伤心小箭”——既伤他人,更伤自己,而且“射”出以后就会融化在他人的心里面,他人就很难再相信你,更别提再会帮助你了。
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与人沟通更多的时候是在做戏,总想去利用别人。
他们时而表现得踌躇满志,斗志昂扬;时而表现得声泪俱下,百般可怜,人们往往会被他们表面的真情所感染,会付出更多他们所期望的回报。
而这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
他们信誓旦旦的时候,并未想到要履行自己的诺言;满腔热情,也只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冷酷的心。
做戏,无疑有舞台效应。
刚开始,一些人可能会被他们精彩的“表演”所迷惑,会相信他们过五关、斩六将的能耐,会被那做出来的热情欺骗,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假的毕竟是假的,伪装自会有被剥去的那一刻。
最初的沟通热情,一旦换来泡影;期望的回报,一旦只有欺骗,那人们只会放弃,远离这些人,不在对其有丝毫的信任,这一点我们在沟通中一定要切记。
沟通智慧
古人曰:“君子立其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竞争的当今时代,诚信越来越显现出了它所特有的魅力和风采,成为人们友好沟通,精心合作,并使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石。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万莫失信于人。
尊重心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是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天,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中年女人不停地在跟男孩说着什么,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远外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忽然,中年女人随手将用过的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抛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也满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拿起那团纸扔进一旁装垃圾的筐子里。
过了一会儿,中年女人又揪出一团卫生纸扔了过来,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团纸拾起来扔到筐子里,然后回原处继续工作。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卫生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那中年女人扔的六七个纸团,但他始终没有因此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你看见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对男孩说:“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有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老人放下剪刀走过来,对中年女人说:“夫人,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工作!”中年妇女高傲地说着,同时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吟了一下说。
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开导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手机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电话后把手机还给了妇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
“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他用手抚了抚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说完,老人缓缓而去。
中年女人被眼前骤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认识那个男子,他是巨象集团主管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级职员。“你……你怎么对这个园丁那么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问。
“你说什么?老园丁?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
“啊,他是总裁!”
中年女人一下子瘫坐在长椅上。
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接受对方,善待他人;重视对方,善于发现对方优点;赞美对方,把对方的优点加以肯定。人际关系是互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是要懂得相互尊重。我们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也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是崇尚道德的一种表现,尊重他人,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灵感到深深震撼,更可以使我们拥有自尊和自信。即使我们不喜欢某个人,也应该尊重他,学会尊重自己的对手,学会尊重和自己不在一个层次的人,甚至在某个方面为自己所不齿的人,我们也有尊重的理由,因为,只有尊重,才是平衡自己与平衡他人的最好方式。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弱者,我们也要有一份尊重,并尽可能给予一份关爱,因为纵使有时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话,对那些忧郁、无助的心灵都会是一缕明媚的阳光,或许其荒芜心田从此生出一片勃勃绿意。一个人应有着泉水般明澈照人的心灵,风风雨雨,长流不止,不争春荣,笑迎秋霜。
沟通智慧
无论一个人的身份和工作多么卑微,我们都应尊重他,这是沟通高手应该具备的良好心态,要知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宽容心态,体谅对方的心理情绪
人们在沟通之时,总会产生许多分歧。对此,创建了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总是尽量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提高会谈的效率,长期的修炼、感悟,他终于领悟到一条沟通哲学,这就是:以宽容的心态,多去体谅对方的心理情绪。凭借这条哲学,他与合作伙伴的谈判突飞猛进,人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也愿意做他的朋友。松下电器公司能在一个小学没读完的少年手上,迅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就与这条沟通哲学有很大关系。
在每一次的商务沟通中,松下幸之助先生总是抱着这样一种思想:如果我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我会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
仅仅是体谅了对方的立场和情绪,松下先生往往就会从困惑、犹豫、矛盾中获得一种快乐——发现一项真理的快乐。后来,他把这条经验教给松下的每一个员工。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多考虑对方的心理情绪,对方所思所想、所喜所忌就都不难发现。在各种交往中,你都可以从容应对,要么伸出理解的援手,要么防范对方的阴招。对于围棋高手来讲:一旦知道对方出什么招,大概就胜券在握了。沟通的道理也是如此。
与朋友相处需要理解,与同事相处需要理解,甚至与家人相处也需要理解。理解他人的前提之一就是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由于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思维不同,在接人待物和处理事情上,都会有一定差异。在生活或工作中,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常常成为矛盾的导火索,这便是缺乏体谅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做一个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思考的假设,很多问题就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就要理解对方的心理情绪,做到感同身受。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作“同理心”,意思是能易地而处,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可适切地回应其需要。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
同理心必然需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理解他人的基础,面对着可能出现的不理解,我们不妨把自己假想成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对方的位置、对方的处境、对方的立场和对方的角色上来思考问题,多想想“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做?我会怎样选择?”换位思考的前提是换位要准确地换到对方的位置上,如果换位不到位,或是换位不换人,你的思考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换位思考的目的是思考,如果只换位不思考,换位思考就变得有名无实。
总之,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以宽容的心态,多去体谅对方的心理情绪,这是沟通的一种方法、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沟通智慧
要想沟通获得成功,适当使用技巧与手段虽然是重要的,但沟通的双方首先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合作心态,追求双赢的沟通之果
现代的世界是瞬息万变的,每天都有无数的新现象、新知识、新事物,只凭一个人的头脑和智力,是永远无法穷尽的。一位诗人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网”,一张无边无际、大得难以想象的网。每一个人在这张网中都显得是无比的渺小,只是其中一个结点,甚至连结点都算不上。
综观那些真正的成功者,贯穿始终的规律就是他们能够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其他人合作,这种合作,也许是现有的成果,也许是共同的思考,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帮助,总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传统中的黄金搭档,大概就是“明君贤相之称”的唐太宗与房玄龄、魏征等人的辅佐,才创造了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也才为中国的古代文明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一支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十双筷子却能牢牢抱成团的意义就在这里了。一个集团,如果有一个好的领导者,他就懂得通过沟通把每个人的机智、耐心、毅力、自信、知识都集结在一起,让他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来。一个集体所迸发出来的那种向上、无畏的精神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大有乘风破浪之势。
人脑就像电池,在他一个人奋斗和努力时,能量很容易耗损,使人变得无精打采,畏缩不前,此时想要再进一步就必须先充电。因此,随时与头脑有活力、精力充沛的人保持沟通,互相充电,能激励智慧,变得积极和机智,爆发出更多的活力和激情。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工业上讲就是行业和部门越来越多,一件产品的最后成型必须依靠很多厂家对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还需要特定的组装,需要特别的经销商。它凝结着无数人合作的智慧和汗水,一人生产一件商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可以说,整个社会的大趋势就是合作,只有合作才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如果一个人没有合作心态,那就是头脑太简单,太不懂得沟通的艺术了。
从社会上讲,我们每个人懂得的东西越来越狭窄,逐渐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迫切地需要与人合作,相互沟通,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能力,取得双赢的沟通之果。反过来说,人处在集体中,集体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反作用于个人的进步,使个人的能力提高,更上一层楼。可以说,没有集体的总体进步而只是个人的发展是不持久的,甚至是容易被忽视的。现代社会,与人沟通注重的已经不只是个人的素质,更多的是团队的力量,在这种前提下,只有紧密而有效地合作才能在沟通中立于不败之地。
沟通智慧
沟通需要有合作心态,合作也离不开沟通艺术。良好的沟通可以消除合作者之间的误解,使共同的事业取得双赢的结果。
含蓄心态,沟通最忌讳指手画脚
与人沟通时,指手画脚,信口开河,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导致别人下不来台,面子难堪,别人是很难容忍和谅解你的,即使你说的是正确的。
我们都知道,“大圣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对于颜回,孔子曾做出过这样的夸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说,颜回真是贤德,住在破烂不堪的小巷子里,饮食条件极为恶劣。别人都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颜回却能够怡然自得。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但最不待见的弟子又是谁呢?答案就是子路,这个在《论语》中出现频率颇多的弟子,却往往是以被批评和被教训的对象出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与子路的说话方式有很大关系,子路为人刚直,说话不懂得绕弯子,往往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怎么想就怎么说,对老师孔子也是如此,时常指手画脚。举个例子来看:
孔子在自己的国家鲁国多次遭受政治打击后,携众弟子游历各诸侯国。在卫国的时候,曾与当时臭名远扬的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做过“亲密接触”——会过一次面。在得知老师与南夫人见面后,子路非常不高兴,孔子一回住所,就遭到了子路的指责:老师,你怎么能去见这样的女人呢?估计当时孔子是极为尴尬,也颇为恼怒,他抱天屈地喊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就是说:如果我做得不对,上天嫌弃我!上天嫌弃我!
遍观《论语》一书,很少见到孔夫子这么生气。此外,在许多方面,子路都曾质疑或顶撞过老师,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这样看来,子路招人不待见也就不难理解了,试问,一个经常对老师指手画脚的学生,怎么能让老师喜欢呢?
现实中,像孔子这样不喜欢别人向自己指手画脚的人是很多的。不仅是老师和学生,上司和下属,即使平辈论交,一般人也都不会喜欢说话指手画脚的家伙,除非位置打个颠倒,你是老师,是上司,是老板,即使这样,人家也只是屈服你的权力和地位,不见得打心眼儿里接受你的指手画脚。
当然,严格来说,能够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人多半都是有“两下子”的人。但正如大文学家罗兰说的那样:“你可以独来独往,但你不能让人觉得你有敌意。你可以自命孤高,但你不必使别人觉得你瞧不起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爱面子的,尤其在我们这个国家,与人说话时,指手画脚,信口开河,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导致别人下不来台,面子难堪,别人是很难容忍和谅解你的,即使你说的是正确的。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正是自己的心高气傲,对曹操指手画脚,导致了自己最终被杀。再看看韩信,当刘邦问他自己能带多少兵时,韩信回答最多十万。而刘邦问说你能带多少兵时,韩信高傲地回答说,多多益善!韩信不仅功高震主,而且自恃不羁,最终也惨遭杀害难得善终。与此相比,子路实在算是很幸运了。
差不多相同的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结果也就不一样。一个人对任何事情总是喜欢发表自己主张,而指责别人的看法,往往很容易惹祸上身。
当然,做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说明你善于观察分析而能有所得,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把它说出来的话,就不一定会是件好事了,尤其是在与别人的看法相反,或者面对领导的时候。关键还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急于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指手画脚地说出来,还是多考虑一点儿别人的感受,采取委婉含蓄的方式,曲径通幽。
沟通智慧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提意见,也应该实用性多一点,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毫无现实意义的高谈阔论,应该多想一点儿办法,少放一点儿空炮。
平衡心态,不要害怕别人比你强
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得承认,在某些事情上,有比我们更强的人存在,但是个人有个人的精彩,不必逞强,更不必硬和别人比高低。
有一种人见不得别人升官发财,见不得别人开心得意,见不得别人有什么好事,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过得好……见了就眼红,就嫉妒,就不开心,就不舒服,就闷闷不乐、烦躁不安、心事重重,就失去了自己的风采和自信。
何苦呢?心如止水,淡定自若,是做人的境界。要明白世上比你强的人多的是。你一生中什么也不干,什么也别想,眼睛光盯着别人的好事,也是盯不过来的,即使你在生气,别人该碰到的好事照样会碰到,谁又能阻挡得住?
那么,沟通中,碰到比自己强的人的时候,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态呢?
不必不安、惊恐、忧虑。看到别人成功或者比你强,大可不必为此扰乱了自己本来平静的心情。诚然,对周围发生的事不去看,不去想是不可能的,关键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要以平和善良之心去看待。要知道,你看别人眼红,也许别人看你也在眼红,只是自己没有感到自己的优势罢了。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让别人钦佩甚至眼红的长处或事情。主动向比你强的人学习,掌握别人的长处,达到能力的互补,不是更好吗?
不必眼红、嫉妒、不满。不可否认,和周围人相处,我们可能都会产生比较之心。但是,在比较中将自己比没了,就会陷自己于妒忌中,甚至仇视对方,这就是不健康、不正常、不正确的病态心理了。与其妒忌对方,不如与他增进感情,实现彼此的互补。
要自强、自爱、自重。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本来就是正常现象,正是时代文明进步的象征。如果一代不如一代,一个人不如一个人,所有的人都不如你,那才是不可思议的。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应该成为自己奋进的动力,发奋图强,从相形见绌的困境中站起来,走出去,奋发努力,迎头赶上。切忌在和别人的比较中,降低、贬低自己,忽视了自己的长处、优势。一个人很可能是这方面有能力而另一方面没能力,或者彼处有能力而此处没能力,不可能时时有能力、事事有能力。谁不希望自己时时完美,处处优秀?但事实是不可能的,只能使自己尽量完美一些。很多时候,不是自己不行,而是别人太强了。你有你的天地,你有你的辉煌,何苦非在一个点上逞强,硬和别人比高低?反过来去与对方合作互补,不是更有利于提高自己吗?
想象强者的另一面。很可能,你看到别人比你好,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他不一定真的比你好。何况,即使真的比你好,人家在背后付出的肯定比你多,人家的艰辛路你不见得就知道,不见得就受得了。人家的酸甜苦辣很可能你是根本经不住的。而且,很可能在其内心,正有难以启齿的苦衷或无可名状的痛苦呢。他的心情不见得就比你轻松,也许他还有很多难过的“火焰山”。说不定他正在暗暗地羡慕你,学习你的长处、在你身上得到互补呢!
沟通智慧
怕别人成功,怕别人比你强,希望别人不如你,这是狭隘的心胸,是庸俗、虚荣、无能的心。把自己的一面打磨光亮,以能力说话。何况与人沟通,最要不得的就是只准自己比别人强,而不许别人比自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