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灵与肉互动与依托
人是具有自然属性(肉体)和社会属性(灵魂)的统一体。两者的关系,是人类认识自己生生不息的永恒话题,毫无意外地成为文学和影视聚焦的主题和题材之一。
他找到马圈……像初生的耶稣一样睡在木头马槽里,月光斜射进来……他哭了。狭窄的马槽夹着他的身躯,正像生活从四面八方在压迫他一样……一匹马吃完了面前的干草,顺着马槽向他这边挪动过来。它尽着缰绳所能达到的距离,把嘴伸到他头边。他感到一股温暖的鼻息喷在他的脸上。他看见一匹棕色马掀动着肥厚的嘴唇在他头边寻找槽底的稻粒。一会儿,棕色马也发现了他。但它并不惊惧,反而侧过头来用湿漉漉的鼻子嗅他的头,用软乎乎的嘴唇擦他的脸。这阵抚慰使他的心颤抖了。他突然抱着长长的、瘦骨嶙峋的马头痛哭失声……[7]
这是著名作家张贤亮,在新时期反思文学成名作之一《灵与肉》中感人肺腑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精神与肉体遭受痛苦折磨时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焦灼。后来根据小说由李准改编,谢晋执导的电影《牧马人》上映时,感动了那个时代的无数人,并在1983年获得“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主演朱时茂和丛珊也因此一举成名,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令人难忘的影像记忆。
人的肉体虽然是自然生成,但也无限宝贵并应当珍视,因为无论贫富贵贱,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毕竟只有一次。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认为:“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当好好保持他的坚韧、美丽和清洁。”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并且因此成为许多人崇拜的偶像。他从美国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日本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坚持长跑,他所著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被世界各地众多长跑爱好者誉为“跑步圣经”。
今天的人,看到古希腊《克尼多斯的阿芙罗底德》《米洛斯岛的阿芙罗底德》《拉奥孔》等人体雕塑作品,顿觉心灵震撼。他们那么热爱肉体,拥抱生命,追求健美的体魄与健全的灵魂和谐统一,讴歌了人的智慧和力量,显示了人的高贵和尊严。在古希腊人眼里,人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最具魅力的审美对象。他们心中理想的人物,不仅要有善良的心灵和敏锐的头脑,还要血统优越、发育良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
正是因为伟大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古希腊人在为人类社会开创了一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同时,还贡献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使古希腊哲学和科学成为“世界的导师”,让我们人类得以在心智上早些成熟,摆脱无知和愚昧。而村上春树也得益于他的健康和活力,才成为当代日本高产并且颇有成就的文学家,近四十年间,他文思泉涌,快乐耕耘,完成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五十多部文学作品,并被翻译成世界上几十种语言出版,多次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
不可否认,在人类历史上,确实是有像史蒂芬·霍金这样在轮椅上坐了半个多世纪的科学巨人,但像他那样有成就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对一般人而言,得了这种被列为世界五大绝症之一的渐冻症,人生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肉体尽管是原始、自然甚至显得有点粗俗,大多数人还是很珍惜它的存在,并渴望健康,唯恐可怜的躯壳会嘲笑伟大的灵魂。毕竟,物质是精神的真正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灵魂永在,只是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或者如基督教等宗教信仰中的主张和愿望而已。中国南朝梁武帝时的范缜为此专做《神灭论》一文,主张形神一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8]
千万别看不起自己的肉体,它是本体、是现实、更是精神和成就的唯一载体。
在纽约、在巴黎、在悉尼,清晨时光,就已经有许多人在健跑的路上;而到华灯初放,在这些大城市的健身房和瑜伽房里,仍有数不清的追求和崇尚健康的人,在这里锻造着他们的梦想:快乐和健康!
而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依然是全人类超越国界、种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共同向往和超凡赛事,目的就是为了人类自己的更快、更高、更强!
正像著名作家杨绛所说:
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
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9]
所以据人类学家的研究,早在几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关注灵魂的有无,到了今天,灵魂已上升为一种事关人性和人生的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
灵魂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大脑特定神经细胞的一种生理或心理性活动,也是一种物理和化学反应,特别的表现是某种情况下或特定时刻生命的瞬间涌流或者幻觉和错觉。灵魂在社会学意义上,特指某些能够主宰整个精神和价值取向,包括宗教、信仰、思想和行为的一种非物质力量。灵魂在文化意义上是指某种人文成果的积淀和传承,并对特定的社会群体具有决定性影响和作用。灵魂在宗教领域,或者一些民间习俗里,被认为是一种超自然和社会的力量,并且是不朽的。
灵魂,更多的倾向认同它是依托于肉体,但又相对独立的一种精神世界及其构成。虽然它是建立在身体的物质基础上,但又是超越于肉体的万物之灵,并且对提升人性和人生品质具有更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也影响人类文明和进步历程。这让人想起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位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毕业于哈佛名校,事业如日中天,正值盛年的律师因为在扑灭一场山火后,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去冲洗,由此患上了严重的脊髓灰质炎症,并终身残疾……但这未能影响他继续编织人生的梦想,因为远大的理想和信念,给了他顽强不屈的精神力量!无论竞选州长和总统,他面对对手对自己肉体残疾不能正常理政的攻击,都会豪迈地告诉选民:“你们选他不是因为他是杂技演员,能前滚翻或者后滚翻,而是能为人民造福。”
正是这样的豁达、乐观和坚韧,罗斯福在1933年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美之时,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未倒,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第32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也是打破美国宪法规定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对内实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干预,把美国从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对外牵头建立由英法美苏中等26个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在建立确保战后和平的“雅尔塔体系”和联合国机构,使人类至今能够拥有七十多年的和平局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认为他是与华盛顿和林肯齐名的三位伟大总统之一,作家爱德华·史密斯从肉体残疾和灵魂高贵两方面描述了罗斯福:“他把自己从轮椅上举起,把整个国家自屈服中解放。”
在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类似罗斯福总统的案例,诠释了人的灵魂能够超越肉体局限的生动和高贵。
健全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所下的最新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必须是体质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的健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生理健康以及人均期望寿命涉及的因素很多,有先天的遗传,还有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安定度以及营养状况和医疗水准。
中国从1984年参加第23届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开始,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51枚金牌总数排第一。这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已经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标志之一!
现今我们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是灵魂的塑造和成就,是人性打磨最重要的顶层设计和高端工程。所以孟子讲人的自我完善,就没有说谁官有多大,生活多么富裕,而是说在面对富贵、贫贱、甚至是生死的时刻,真正的“大丈夫”都要有“浩然之气”,全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在他之后由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发扬光大,王阳明总其成的“心学”,倡导“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心中有天理,念中无私心,从而成就有规矩而成方圆的完美人生。而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胸襟,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情壮怀,无不闪烁灵魂对肉体超越的光芒,并对后世尤其是作为中国历代的传统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