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859年,刚过不惑之年的马克思,开始回顾自己的研究历程,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一个思想家来说,这是收获的季节,是值得好好庆祝的时刻。
就像一个菜农,经过耕种、除草、施肥、浇水,可能中间还要谨防被偷,最后才能亲手采摘到他的菜,将其放进菜篮。这种来之不易的喜悦之情,人皆能感受。
菜农不易,历经几个月的辛劳,才有收获。马克思更不易,用时15年之久,在数不清的文献中耕犁,方有所成。
马克思收获的不是菜,而是思想的结晶。他也没有菜篮,就用一篇小文来安放。
这篇小文就是不足三千字的《序言》。
《序言》是短小微文,却小文载大道,微言见大义。
阅读此文,你一定会改变对经典的看法。你一定会认同,一个文本是不是经典,是不是值得反复阅读,不在于它是否为长篇大论,也不在于它精妙的体系,而在于它的“大道”,它的“大义”,它字里行间的深蕴,它对时代问题的观照。
《序言》是值得看了再看、读了再读的经典文献。它分析社会的方法论,能够为我们认识现实社会,提供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价值。
在这个文本中,马克思让我们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包括:
1.如何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
2.如何认识社会的结构矛盾?
3.如何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
4.如何看待必然的社会变革?
从这四个问题着手,阅读这个文本,自然会有所获。收获的肯定不是一碟小菜,而是思想的盛宴。
不到三千字的小文,竟能打造出如此的思想盛宴,这难道不是神奇的事情吗?
经典地位
1858年11月至1859年1月,马克思完成他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这本书写作时间不算太长,但前期研究却长达15年之久。此书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步创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马克思为此书所作的序言。该序言经删节后最早于1859年6月4日发表在伦敦德文报纸《人民报》上,并曾在美国的许多德文报纸上陆续发表,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出版时被收入,一并发行。此篇《序言》虽只是一篇序言,字数不到三千字,但其历史地位、理论意义却不容小觑,它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最简明扼要的阐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精辟的总结。
恩格斯在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书评中指出,马克思所揭示的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詹姆逊(Fredric Jameson)甚至认为,“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便都集中在这一页书中”。习近平同志对此文有高度评价,曾专门撰文探讨此文的时代意义。他指出,重新学习和正确把握《序言》的深刻内涵,无论是对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还是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