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弦乐四重奏训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C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

Quartet No. 62 in C major, “Emperor”, Op.76, No.3 Hob. III:77

乐曲概述

《C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是海顿作品76号《厄多迪伯爵四重奏》中的第三首乐曲。这部作品是海顿晚年所创作的弦乐四重奏风格中的代表作,作于1797年。海顿曾采用奥地利诗人海舒卡(Lorenz Leopold Haschka,1749—1827)的词《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又称《皇帝赞歌》)谱写了一首四部混声合唱曲,后用于该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后又被采用为奥地利国歌,故世人亦称这部作品为“皇帝四重奏”。这个背景很能体现海顿“忠君爱国”的情结。在伦敦的时候,海顿便受英国国歌《天佑吾王》的启示,很想为自己的祖国创作一首国歌。1796年,奥地利和法国开战,这一事件更激发了作曲家写作国歌的豪情。不久之后,海顿根据《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的歌词,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写成一首合唱曲,也称之为《皇帝赞歌》。1797年2月12日,在奥地利国王弗朗茨生日当天,这首国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有趣的是这首当时的奥地利国歌现在是德国国歌。海顿对这段旋律非常钟爱,在《第七十七弦乐四重奏》中再次使用便是一个例证,甚至根据文献记载,海顿临终前正值法军进攻维也纳的关头,这位弥留之际的作曲家还满怀深情地在钢琴上演奏这首歌曲,以期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在海顿早期的弦乐四重奏里,他还只是把小提琴当作独奏乐器,而把其他三件乐器当作伴奏来使用。但是从“太阳四重奏”(作品20号)开始,海顿真正地把四件乐器平等对待,也就是从这首作品开始,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变得越发成熟而迷人起来。其后比较著名的作品还有“玩笑四重奏”(作品33号,第二首),“云雀四重奏”(作品64号,第五首),“五度音程四重奏”(作品76号,第二首),以及“日出四重奏”(作品76号,第四首),等等。第76号作品的问世,标志着海顿在室内乐的创作上达到了一个顶峰。而其中的第三首乐曲《C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对于作曲家来说,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

海顿起初创作这部弦乐四重奏时,并未想到它将来会被公开演奏,因为这部作品是受约瑟夫•厄多迪伯爵的私人委托而创作,并以伯爵的名字而命名的。事实上,它确实作为私有财产被厄多迪伯爵保存了两年,在此期间,只有伯爵那个贵族圈子里的人才可以享受到它。

但是这件贵族的“私有财产”在两年之后公开发表了,并且成为了弦乐四重奏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其中,尤以第三首“皇帝”最为著名,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所有弦乐四重奏里最流行的作品。

在此之前,公众室内乐音乐会已经在民间流行,也许海顿意识到了室内乐正在日益成为一种公众现象,所以在他的创作里开始注意采用一种更为“公众化”的音乐语言。因此这部本来是献给少数贵族阶层的作品,同样也受到了平民大众的热烈欢迎。

乐曲赏析

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C大调,奏鸣曲式。

呈示部第一主题生动而坚固,以欢快、活泼的动机和带有附点节奏的音型构成;第二主题是动机型的,稀薄而不稳定。旋律节奏均匀,伴奏音型活泼。展开部以第一主题的动机为材料,并在各个声部中进行充分的发展,当两把小提琴以八度音程关系在由大提琴和中提琴重叠构成的五度持续低音的背景上奏出呈示部第一主题音调时,使人联想到风笛伴奏的奥地利民间音乐。

在开始的十二小节里,我们已经听到了整个乐章将要使用的所有素材(这些素材甚至贯穿了整部作品)。接下来,海顿开始不断玩味他所钟爱的主题。到乐章的中段,音乐开始转调,同时出现了一段类似匈牙利舞曲风格的旋律,在中提琴和大提琴带有乡野味道的低沉伴奏音型下,两把小提琴唱起了一首近似民间旋律的主题变奏。随后,这段旋律迅速消失,直到乐章结束,它再也没有出现。

在这个乐章(甚至整部作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海顿与莫扎特在创作风格上的明显区别。莫扎特的主题之间通常是充满了鲜明的对比,而海顿则更注重主题的连贯性,他通常只使用一个主题或乐思,并将其进行不断的延续和发展。这个快板乐章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第二乐章:稍慢的如歌的柔板(Poco Adagio Cantabile),G大调,变奏曲式。

这个简单而优美的乐章是所有弦乐四重奏里最受欢迎的乐章之一,而“皇帝”这个名字也是因这个乐章而得来的。在这里,海顿采用了他的另一首作品《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的旋律作为乐章的主题。实际上,这个乐章就是由这个主题加上四段变奏所组成的,但是海顿并没有一味地简单重复。它的主题是如此的优美,现在的德国国歌也是采用了这段旋律。该乐章包括主题和四个变奏,主题旋律《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深情而庄严,百听不厌,各声部的进行均成为出色的旋律线。主题之后有四段变奏,其主题没有改变,只是从一件乐器移交给另一件乐器,而其他声部不时配以美丽的和声,并以对位方式奏出优雅的对位旋律。为了表现国歌庄严肃穆的效果,乐章采用了固定旋律变奏手法。

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主奏旋律,庄重而舒展。在主题呈示过后,第一小提琴转而奏出天真纯朴的伴奏音型,主题则由第二小提琴呈现,而中提琴和大提琴则在一旁休息。因此,第一段变奏实际上变成了一段小提琴二重奏,由第二小提琴主奏旋律,第一小提琴以音型化声部与其产生对位。

在第二段变奏里,中提琴和大提琴再次加入,由大提琴主奏旋律,第一、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平行进行时又有对位的关系,随着各种乐器合奏的开始,音乐变得更加饱满起来。

当中提琴拾起主题的时候,第三段变奏开始了。经过各声部先后进入,所有乐器的轮番呈现,音乐更具复调特色。

在第四段变奏里,主题旋律仍由第一小提琴主奏,前半部分为主调织体,其各附和声部,优美而动听;后半部分的变奏手法以复调织体为主,体现了“对话的原则”。音乐萦绕着一种感伤和怀旧的情绪,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听到这段优美的旋律了,而别具匠心的尾声处理更是平添了一种告别的意味。

耐人寻味的是,海顿对主题和变奏的处理方式颇具象征意义。四段变奏的旋律与主题都基本相同,而每段变奏的伴奏却是变化多端。这其中的深厚意味在于——海顿的理想是为他的祖国及皇帝创作一首希望之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祖国都将永恒不变。

第三乐章:快板(Allegro),小步舞曲,D小调,复三部曲式。

在伤感的气氛过后,这个小步舞曲乐章就像一阵清新的微风扑面而来。它是那么的欢快和愉悦,让人顿觉身心舒畅。音乐具有海顿时期宫廷小步舞曲的典型风格,两个主题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欢乐性格。乐曲中以调性的布局转换,形成由明到暗的调性色彩丰富的变化。其实,这个乐章与其他三个乐章依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旋律与第一乐章的主题很相似,并且一样使用了带有附点的节拍,只不过音符的长短恰好相反,这里是短—长,短—长,短—长……

第四乐章:急板(Presto),终曲,C小调,奏鸣曲式。

这最后一个乐章相对于海顿的其他作品来说稍显严肃。整个乐章几乎全部使用了小调,直到尾声才转为大调,调性变化丰富多彩。呈示部主部主题由小调转到副部主题的大调,第一主题紧凑有力,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机联系;展开部调性转换更加频繁,主题和伴奏得到了自由的展开;再现部以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原速再现,出现了一些慢速进行的新材料;最后乐章在副部主题的再现中结束,结尾充满信心。在这种激动不安的调性之下,我们可以不时听到某些第一乐章主题的零星片段。从三个强有力的不和谐和弦开始,整个乐章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激动的情绪。这种激情的能量有时潜藏在音乐的表面之下,有时又因突然释放而迸发。若以音乐的庄重大气而论,这是海顿写过的最好的乐章之一。

海顿的这首《C大调弦乐四重奏》以丰富灵活的调式调性布局手法和统一完善的各声部或独立、或交流的重奏原则,显示出海顿四重奏创作的成熟和完善,使其成为四重奏这一音乐体裁的重要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