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理解企业的“权益”
“权益”即所有者权益,衡量所有者或新增投资者投入及累计收益情况,是企业自有资本的反映。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工具、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科目,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统称留存收益。
(1)实收资本(股本)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形成法定资本的价值,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须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股本”,其他企业使用“实收资本”,投资者通常按照投入的资本比例或股份所占比例进行公司的重大决策。投资者投入的资本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现金、其他有形资产,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是无形资产等。
(2)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入,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等。资本公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资本公积从本质上讲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由于我国采用注册资本制度等原因导致了资本公积的产生。《公司法》等法律规定,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虽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并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加,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一方面,可以改变企业投入资本结构,体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它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从而增加公司股票的流通量,进而激活股价,提高股票的交易量和资本的流动性。此外,对于债权人来说,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最本质的体现,是其考虑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银行授信的额度上,通常都会结合企业实收资本的金额和实收资本的到位率考虑。所以,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投资者的权益,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的信贷决策。
(3)其他权益工具通常用于金融工具的拆分,前面已经介绍过,不再赘述。
(4)其他综合收益是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说得通俗一点,“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也就是说其本身就不构成当期净利润,但是有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转化为利得或损失。比如,企业的自用房地产通常以成本价计量,如果企业试图将自用房产地转为按公允价值计量,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房价升值较多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溢价,而溢价的部分就需要使用“其他综合收益”计量,待到企业真正处置该房地产时,才将溢价的部分再转为处置时的损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企业通过持有资产用途的改变,在资产实质性出售前直接影响当期利润,但与此同时,其他综合收益毕竟也是潜在的未来利润,因此其他综合收益,是为了让资产和负债更准确地体现现实的市场价值,而记录这些暂时性的未实现的价值的变动。
(5)公司制的盈余公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当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分配。
①按照公司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但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可以不再提取法定公积金。
②提取任意公积金,经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可以在提取法定公积金后,再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6)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相对于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分配有较大的自主权。未分配利润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看,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利润后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