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财务黑洞:揭秘亚洲财务欺诈手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文版推荐序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在金融市场上,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发掘过程,要在众多公司中找到优秀的投资标的,必然就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其中最为主要的信息,就是财务信息。从特定意义上来说,企业上市的过程,一方面是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到资金并为本公司的股票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另一方面就需要提供充足可靠的各种信息来供投资者进行判断。

亚洲,特别是中国,近二三十年来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和国家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庞大的市场潜力,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随着亚洲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亚洲公司“走出去”,在海外上市,拥抱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这些海外上市的亚洲公司一度是市场的宠儿,创造出不少耳熟能详的财富神话。

由于海外各地市场上市要求不一,有些市场较为宽松,上市的亚洲公司良莠不齐。少数亚洲公司利用上市规则的漏洞,通过财务造假实现上市。过去,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光环下,乐观的投资者仍然给予一些有瑕疵甚至有财务造假嫌疑的公司较高的估值,他们容易有意无意忽视其中的猫腻。但是近年来,这一现象正在明显转变。2010年以来,一些市场研究机构就不断发布做空亚洲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质疑这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时间泥沙俱下,不仅被质疑的公司股价大幅波动,未被提及的亚洲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受到影响。2010年11月10日,有研究公司发布一份长达30页的研究报告,质疑绿诺科技伪造客户关系、夸大收入以及管理层挪用上市融到的资金等行为,绿诺科技股价应声暴跌15%。23天后,纳斯达克向其发出了退市通知。在绿诺事件之后,亚洲企业在美借壳上市的公司所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引起了美国证监会的重视,美国证监会开始调查包括借壳上市公司的会计审计等相关问题。

被揭露出的财务黑洞导致了少数公司股价泡沫的破灭,给狂热的投资者们一次次沉重的打击,印证了投资市场的一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发现谁一直在裸泳”。面对财务黑洞,专业投资者同样可能犯错。在嘉汉林业的财务丑闻中,保尔森与美国知名私募基金凯雷均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众多投资者不禁疑惑: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公司财务黑洞经过几年时间才最终显现,一些专业投资者也因此蒙受损失,期间难道没有一些蛛丝马迹吗?

众所周知,财务报表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是评估一项潜在或已经启动的投资项目的标准,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对于投资一家公司是至关重要的。投资者均希望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深入分析发现背后投资的金矿,也希望在表面华丽的报表中洞察风险。

近些年来,财务报表造假俨然已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从美国的安然、世通到日本的奥林巴斯等著名上市公司的财务丑闻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亚洲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内的公司商业模式都不尽相同,具有亚洲特色的财务丑闻也是层出不穷。例如2009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洪良国际在账务数据处理上,通过捏造现金及银行存款,来“支撑”其虚构的高增长和强盈利能力;在业务模式上,通过收购数量众多、分布零散的服装零售网点,利用它们销售信息不透明的特点,编造虚假的财务数据。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的变化导致一些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亚洲企业,由于激烈的竞争,可能失去了以往的优势,为了保住昔日殊荣,企业不惜代价虚报产值,虚增利润。另一方面,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很多公司为了筹措资金、偷逃税款,也是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掩盖公司真正经营状况从而吸引投资者。

无论对于投资者、分析师还是审计人员来说,开始关注这些隐藏在财务报表中的“财务黑洞”,发现及应对这些财务欺诈手法都是至关重要的。从专业角度看,仅操纵某一张财务报表数据而不影响其他财务报表是不可能的。

在实际研究分析过程中,用于发现欺诈行为的方法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完美无缺的,面对公司蓄意的欺诈行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分析师和审计师可能也很难发现。而本书的专业价值就在于作者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框架,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识别出危险信号。首先从财务报表角度,将亚洲市场中各类财务欺诈手法划分为收益类财务欺诈、现金流类财务欺诈等类型,并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平衡视角,建立发现和揭露财务欺诈骗术的整体思路与方法。

此外,由于亚洲地区商业模式即使在同一国家同一地区内仍存在差异性,本书还结合了大量近期亚洲问题公司的真实案例进行了分析,展示出亚洲不同地区的公司可能会如何实施会计把戏,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掌握鉴别财务欺诈手法的方法。绿诺科技和嘉汉林业的经典案例也包含在其中,相信读者在学习了相关章节之后可以尽量避免专业投资人过去所犯的错误。

本书因其简单实用、通俗易懂且容易操作,无论是分析员、审计师还是投资者,都可以从中受益,特此推荐。

2015年3月于哥伦比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