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营造法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侏儒柱

【原文】 《论语》:“山节藻棁。”

《尔雅》:“梁上楹谓之棁。”(侏儒柱也。)

扬雄《甘泉赋》:“抗浮柱之飞榱[1]。”(浮柱,即梁上柱也。)

《释名》:“棳[2],棳儒也:梁上短柱也。棳儒犹侏儒,短,故因以名之也。”

《鲁灵光殿赋》:“胡人[3]遥集于上楹。”(今俗谓之“蜀柱”。)

【注释】 [1] 抗浮柱之飞榱:抗,举。之,犹“与”。吕向注:“浮柱,梁上柱也。”“飞榱,椽也。”语出《文选·扬雄》:“抗浮柱之飞榱兮,神莫莫而扶倾。”言檐宇高峻,若神暗中相扶。

[2] 棳:梁上的短柱。

[3] 胡人:狭义的胡人就是指匈奴人,后泛指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后来西域地区的人。《汉书·匈奴传》:“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译文】 《论语》上说:“刻成山形的斗拱,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

《尔雅》上说:“房梁之上的楹柱称为棁。”(即侏儒柱。)

扬雄《甘泉赋》上说:“承担梁上短柱的椽子。”(浮柱,即梁上的柱子。)

《释名》上说:“棳,就是棳儒:梁上的短柱子。棳儒也指侏儒,因为短的缘故,所以以此命名。”

《鲁灵光殿赋》上说:“北方游牧民族的形象出现在高高的柱子上的浮雕中。”(也就是如今俗称的“蜀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