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营造法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平坐[1]

【原文】 张衡《西京赋》:“阁道[2]穹隆。”(阁道,飞陛[3]也。)

又:“隥道[4]逦倚以正东。”(隥道,阁道也。)

《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5],缘云上征,中坐垂景,俯视流星。”

《义训》:“阁道谓之飞陛,飞陛谓之墱[6]。”(今俗谓之“平坐”,亦曰“鼓坐”。)

【注释】 [1] 平坐:也称复道、阁道。建筑物周围用柱、梁、额、斗拱等铺设的平台。平坐斗拱上架设楼板,并置钩阑,做成一周跳台。高台或楼层用斗拱、枋、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称作平坐。

[2] 阁道:复道。《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3] 飞陛:通往高处的阶道。

[4] 隥(dèng)道:隥,古同“磴”,阶梯;石级。即登山之道。

[5] 揭孽:亦作“揭业”。极高的样子。

[6] 墱:古同“磴”。

【译文】 张衡《西京赋》上说:“阁道幽长曲折。”(阁道,就是通向高处的台阶和道路。)

又说:“登高的道路逶迤辗转向东。”(隥道,就是阁道。)

《鲁灵光殿赋》上说:“通向高处的阶道高耸矗立,沿着云彩步步攀升,坐在台阶正中可以观赏阶下的风景,甚至可以低头俯瞰飞逝的流星。”

《义训》上说:“阁道叫做飞陛,飞陛叫做墱。”(如今俗称“平坐”,也叫“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