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祁志祥教授嘱我为其新著《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作序,因此得以先睹为快。读后真的是耳目一新,感触良多。
首先,这是我读到的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现代美学学科演变史。祁教授的这部美学史是空前齐备的,几乎穷尽了他能够收集到的现代以来美学家的美学论著,许多理论家与理论著作是我这个做美学的人第一次接触到。从文献的角度看,本书具有重要价值,这是要感谢祁教授的。本书虽然仅涉及通常所说的现代和当代,但从学科发展史来看,其实揭示了中国美学从古代的有美无学到现代的有美有学的转型历程,是一部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形成演变史。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紧密结合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实际,以革命与学术的二重变奏来论述美学学科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这是值得称道的。正如祁教授在前言中所说:该书“以超功利的形式美和有价值的内涵美双重视角来考察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不能局限于超功利的形式美与艺术自律,而是要密切联系百年政治风云变幻决定的价值观念的起伏变化,它们是主宰不同时代不同美的观念的幕后之手”。祁教授此言可谓深得中国现代美学之精髓。确实,如果从纯学术的角度看中国现当代美学,它并非与世界哲学与美学发展相叠合,其学术话语与运行轨道均有其特殊性。特别是长期以来有关唯物与唯心的美学之争,尽管在世界视野中有学术发展滞留之憾,但如果结合中国现当代的革命实际,在中国革命与苏俄十月革命之特殊关系及进程中加以审视辨析,则唯物与唯心之争自有其价值意义。作者能够看到革命这一主宰美学观念的“幕后之手”并给予适当肯定,是具有历史主义眼光的,也是符合中国现实的,对于现当代美学史的科学书写有其独特价值意义,值得加以肯定并借鉴。
世纪之交,学界出版过一些中国现代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之类的著作,但是写法各种各样,中国最早的美学概论是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后来的发展脉络如何,在这些著作中难见踪影。本书聚焦中国现当代美学学科的发生、发展、演变历程,而美学学科的集中反映是美学概论、美学原理一类的著作。这是本书用力最多、贡献最大的一条线索。可以说一书在手,百年来美学概论、美学原理的代表性论著历历可按。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将众多文学概论收入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与书写的视野,这自有其道理与意义。现代以来,文学从古代广义的杂文学演变为狭义的美文学,文学具有感动人、愉悦人的审美特征,因而中国现代以来的美学思想大量存在于文学理论著作中。例如毛泽东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周扬编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是中国现代重要的美学论著,它恰恰以文论的形式呈现。而以群主编的《文学基本原理》,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艺美学思想。这是本书的又一亮点。
联系百年社会风云变幻,以超功利的形式美和有价值的内涵美双重视角来考察中国现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美学概论与文学原理、艺术通论,本书得出了对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独特分期。不同于用现代与当代这两个时间概念对学术史大而化之的划分,作者将中国近代美学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学科诞生的基础,将中国现代美学划分为中国现代美学学科宣告诞生、主观价值论美学占主导地位,与主观论美学让位于客观论美学两个阶段,将中国当代美学划分为50年代末美学大讨论中催生中国化美学学派,80年代中国式美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创新,新世纪以来美学的解构与重构三个阶段,这是立足于大量的材料阅读与思想提炼之上的,言之有据,自成一说。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即作者自有其学术立场,这个立场就是祁教授此前就提出并成书的“乐感美学”。作者认为美学是美之哲学,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作者以此为统一的评判依据,在描述各种美学学说、观点时或明或隐加以评论,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和阅读张力,有助于读者体会其间得失。这正是本书成为真正学术论著的重要原因。而带着自家观点写史,历史上不乏成功先例。如鲍桑葵之《美学史》,正因其所坚持的从审美意识出发重写美学史的学术立场而成为美学史研究的名著。
当然,本书也不是没有可以进一步完善之处。一方面,本书具有较强的历史感,但这种历史感是否能够发挥得更好,则是我的一种期待。例如,对于在中国现代极为重要的实践美学,我觉得应更多地放到时代历史的视角加以审视。实践美学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美学成果,这是革命与学术的双赢。从革命的角度,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坚持了长期以来对于唯心主义的批判立场;而从学术的角度,它继承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毛泽东《实践论》的成果,也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成果。但实践美学的工具理性与人类中心立场,今天观之是落后于当代的,必然被新的理论取代。从历史的眼光看,实践美学已经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而新时期的“后实践美学”则是对实践美学的一种反思与超越,是对于美学本真的回归,诚如蒋孔阳所说“美与审美如电光石火须臾难离”,说这种研究有学无美,可能有失允当。另外,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美学研究中,针对所谓“失语症”,存在一种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回归之态势,其中包括对方东美“生生美学”等等的重提,而这在本书中尚缺少必要的关注。这是我的一些不同看法,仅供祁教授参考。
我是在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中初次了解祁志祥的。当时他报了一个普通项目,题目叫“中国古代美学史的重新解读”,但准备提交的结项成果居然是150多万字的《中国美学通史》,而且团队中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一个人。依据他的前期成果,当时我投了赞成票,并拭目以待。后来的一次会议上,我把名字与他本人对上了号,并问他项目情况进展如何,他说已完成送审。2008年底,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三卷本《中国美学通史》,我收到后感到很欣慰。不过,那部书只写到“五四”以前。而这部《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则是《中国美学通史》的续篇。有了这部书,作者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书写可以说就完整了。值得肯定的是,本书涉及的材料虽然非常浩繁,但据说作者从查材料到校对出处,仍然保持亲力亲为、独立作战的一贯风格,实在难得。本书是祁教授对于中国美学史建设的另一重要贡献。至此,祁教授已经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与现代美学之研究与书写的所有过程。这里,我特别要对祁教授表达我的敬意。
曾繁仁
(原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重点
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17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