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本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一个结构主义的流派——描写语言学派。这个学派是在美国的资本主义由独占资本发展成帝国主义的历史条件下, 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对语言结构作纯形式的共时分析。这个学派有不少专门论述语言结构描写和分析的著作。B.布洛赫跟G.L.特雷杰合写的这本《语言分析纲要》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虽然出版很早(1942年),说的也很简单,可是常常被人引用,有人甚至把它作为研究这个学派分析方法的入门书。这本书写得也还比较通俗易懂,不像这个学派里的大多数著作那么烦琐。它给我们提供了有关语言结构分析和描写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学派的分析方法,同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在理论上的虚伪性和方法上的某些错误作彻底的批判。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正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客观需要。
这本书的语言理论主要是建立在这个学派的理论奠基人L.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Language,1933)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在本书的第一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语言本质的看法跟L.布龙菲尔德一模一样。他们都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把语言看成是代替实际的刺激和反应的行为。这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歪曲。首先,作者忽视了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其次,他没有看到语言的社会本质。L.布龙菲尔德自称是“机械主义者”,实际上,是站在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语言的。这样一种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地地道道唯心主义的。本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来分析和描写语言的结构,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首先对它的理论基础持批判的态度。
在语言结构分析中,本书作者的基本出发点跟这个学派的多数语言学家是一样的。他们认为,对于语言结构描写的任务就是把从发音人那儿记录下来的素材加以切分和归类。如果他能把某个社群的成员所说的全部话语都详尽加以说明,那么他就算完成了这种语言结构的描写。至于这样一种描写是否适合于一切语言,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语言研究和教学的需要,似乎不在考虑之内。本书的作者正是从这个基本立场出发,提出了一套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手续。
本书的作者在音位分析中主要根据语音相似和互补分布的原则;在语法分析中,主张严格按照形式标志进行分析和归类,着眼在语素和直接成分的分析上,把分布(配列)作为句法的全部内容等等。这些原则和方法在美国描写语言学派里是比较典型的。其中分布这条标准现在几乎成了这个学派分析方法的基础。这条标准在实际操作中非常烦琐,而且还有任意性和循环论证的弊病。在意义和形式的关系上,本书作者在这个学派里也算得上是极端派,主张在语言分析中只根据形式而不管意义。此外,在对语言作共时的分析和描写时,完全忽视历时的因素。这种形式主义和反历史主义的观点,正如人们所指出的,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本书作者跟这个学派的某些人在分析和描写方面也还有些不同的地方。例如,在这本书里不仅分析语素,而且还分析词和词类;在句法部分,还分析了句子和分句。这些语言结构单位在以后某些人的结构分析中几乎看不见了。像Z.S.哈里斯在《结构语言学的方法》(Method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s,1951)里,只谈语素和语素的序列,其中跳过了词这一级;在句法里也不谈什么句子和分句。至于这个学派在五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线性分析(String analysis)、转换分析(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和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当然不可能包括在这本书里。不过这些新的发展并不影响这个学派和本书所提出的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手续。
正如上面所指出的,本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它的某些具体原则和分析方法也都存在不少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全书毫无可取之处。例如,本书对于语音的生理描写比较清楚明了,其中提出关于“内部闭塞”的解释以及对“超音质特征”的分析在语音描写和分析中是有一定价值的。不过,即使其中还有某些可取之处,也只能在对全书的整个系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科学的分析和彻底的批判以后才可能对我们有些参考价值。
赵世开
196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