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化与语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从三个词的比较来看主体性

作品是作者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总在幕后、无所不在。但是,作者也可以以不同方式、不同形式出现在台上,也就是显现在字面里。下面以李白的《月下独酌》来说明: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诗中的“月”,与作为主体的作者无关,因而客体性强;“我”指作者自己,因而主体性强;至于“影”,一方面它是客体,但这个影既非花影也非树影,而是作者的人影,因而它又与作者有关联,带有主体性。

上面说的是作为被观察者的词语一方的主体性。从作为观察者的作者一方来说,情况则相反。在“我”这个词中,作者已经由幕后走上前台,客体化了,因而作者的主体性弱;在“月”这个词中,作者仍居幕后,未客体化,因而作者的主体性强;在“影”这个词中,作者进入了该词的概念结构,但未完全客体化,因而较之前两个词,作者的主体性居中。

列表如下:

上面的意思,进一步阐释如下:以剧场做比方,作者可以以观察者的身份居于幕后。这时,作为观察的主体,作者的主体性最强;而作为被观察的客体,观察对象(即词语)的客体性最强。这是“月”的情况。另一方面,作者也可以出现于台上。这时,观察的主体与被观察的客体重合。从作者而言,他客体化了;从被观察者而言,观察对象(即词语)因为指称主体,因而带上了主体性。这是“我”的情况。

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不对称性,因而,词语的主体性弱,就意味着作者的主体性强;反之亦然。谈论主体性时,一定要分清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否则,同一个现象,甲说主体性强,而乙说主体性弱,如果不知道是从不同角度说的,就会很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