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
柳暗花明二进宫
武则天是今山西文水县人,14岁的她出落得就十分貌美,因此进入唐太宗后宫。因为年纪小,母亲杨氏十分不舍,流泪不止,而对此,小小年纪的武氏也表现出不同于寻常柔弱女子的一面,她对母亲十分平静地说:进宫去见天子,未必不是一件福事,何必为女儿这样悲伤?之后武氏便进宫了,成为宫中较低级的才人。随后,太宗十分喜欢貌美的武氏,赐名武媚。而媚娘不仅拥有美貌,更拥有其他后宫美女没有的个性,这让唐太宗的儿子、性格懦弱的太子李治十分为她着迷。
晚年的唐太宗精神萎靡,当年的英雄豪气已经一去不复返了。52岁的唐太宗卧病不起,才人武氏奉旨入宫,照料在这位衰弱的皇帝身边。这时的武氏,进宫已经有很多年了,她对宫中的一切都已经十分熟悉,尤其更为了解宫里皇子们的生活。因此,武氏能够让每天入宫看望父亲的太子得以经常看见她——这位服侍在父皇身边的风姿绰约的女子。久而久之,内向的太子就被武氏所吸引,不能自拔。终于有一天,他们越过伦理之间的界限,而此时的皇帝还躺在病榻之上。从此,后母和太子的感情如同野草一样疯长,一发不可收拾。
唐太宗心力交瘁,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去世后,按照宫规,武氏这样的后宫女子要成为尼姑。之后太子李治奉遗诏登基,为唐高宗。而这位新皇帝一直将这份禁断之情埋藏在心中,登基之后还多次前往媚娘修行的感业寺,看望这位令自己魂牵梦萦的母后——父亲的妃子武媚娘。不久,媚娘便有了身孕。在王皇后的鼓励之下,22岁的皇帝李治终于下定决心将武媚接回皇宫。此时的媚娘也还不到30岁,依旧美艳如花,在生下长子李弘后,媚娘被新皇帝册封为昭仪。
野心勃勃的武氏自然不会因为得到昭仪之位就感到满足,她觊觎着皇后之位。但在朝廷上,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的势力十分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这些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对于唐高宗废除王皇后改立武氏表示出强硬的反对态度,武则天想要实现她的目标绝非易事。
30岁武则天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在长女出生后刚满一个月,趁着王皇后来看过小公主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掐死,并嫁祸于王皇后,高宗盛怒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而书里则称是“送到日本”。可见武则天工于心计。不过,武氏成为皇后也为唐高宗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于是,武则天和高宗除了身为夫妻外,又成了政治上的同盟者。他们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给予第一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重赏,之后,很多中层官员为了牟取自身利益也站在高宗和武则天这边,“拥武派”逐渐形成,朝中的局面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即徐世,字茂功,唐高祖赐姓李)对高宗说“废王立武”是“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这让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事情可谓是出现了明显的转机,高宗也是十分高兴。
野心勃勃的皇后
公元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成为皇后的武媚随后做出一系列举动:以十分残忍的方式了结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骨醉”。她还将太子之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李弘,同时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在武则天的帮助下,高宗在实质上基本掌握了君主权力。“废王立武”事件给了关陇贵族沉重的一击,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得到改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武则天提出要给予那些拥护她当皇后的人重赏,李治不假思索就同意了。他的想法很简单,要借许敬宗、李义府这些人之手来对抗长孙无忌等人。李义府之流的兴起,与褚遂良等人的落魄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都明白谁招惹了武则天,谁没有好下场;谁拥护了武则天,谁就有福享。这么一来,原来立场不定,还在观望的人自然马上表态,成为新政的支持者。先前受挤压的人和处于社会劣势地位的寒门学子也认为机会来了,纷纷向组织靠拢。
在除掉长孙无忌的过程中,武则天也背了一个骂名:亲信小人,重用匪类。事实上,武则天并非喜欢小人,而任何人也不会对小人发自真心地喜爱,只不过是因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不愿意为武则天提供助力。作为政治家,武则天的用人准则只是“拥我者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武则天才能招揽越来越多的人,她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自古以来,小人从来都是政治野心家的重磅武器。他们在乱世中兴风作浪,在盛世中溜须拍马,对于权势者来说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
比如许敬宗,他一肚子墨水,不论做什么坏事总能找到依据。长孙无忌势倾朝野,是武则天心腹大患,许敬宗自然也是知道皇后的心思的。于是,除掉长孙无忌的机会来了,有人状告为太子掌管书籍的侍从官韦季方图谋不轨,之后,李治让许敬宗负责审理此案。许敬宗接案后,对韦季方进行严刑拷打,要他招认长孙无忌领导他们谋反,但韦季方宁死不屈。于是许敬宗又让人捏造长孙无忌谋反的供词,这正合了武则天的心意,李治却不相信。于是许敬宗把他人捏造的供词呈现给李治,果真证据确凿。鉴于长孙无忌是自己的舅舅,李治不忍心下手,许敬宗就将汉文帝的故事讲给他。当年汉文帝的母舅因杀人获罪,文帝叫文武百官前去哭别,含泪将他杀了,至今人们都赞颂文帝的圣明。李治怕被人加上“昏君”的骂名,于是就下了杀心。许敬宗得了旨谕,怕突现变故,连基本的召来核实的形式都没走,就办了此案。
至此长孙无忌集团土崩瓦解,武则天大为快意,李治则感到了来自李义府的力量的威胁,而且这次的压力更大。李义府手握大权,卖官鬻爵,胡作非为,他的亲戚也仗势欺人,为非作歹。李治曾十分婉转地提醒他要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注意,李义府居然直接暴躁地对李治质问:“谁告诉你的?”李治十分愤怒,可是其后台是武则天,是他亲自立的皇后娘娘,自己也无能为力。面对李义府之流,他意识到自己一直被耍了,深知现在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是武则天。
后来,高宗曾意识到武后想要手握政权,一度有废后的打算,但计划被武后事先得知,最后只好放弃,但是协助高宗拟诏的上官仪则遭灭门。这件事情过后,高宗对于武后也是无可奈何,后来高宗又遭遇眼疾问题,武后因此机会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政权,而武后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地行事,建议唐高宗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就这样,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在自己一生漫长的政治之路上越走越远。
建立武周王朝
公元683年,高宗病逝,将军国大事交给武后裁决。太子李显嗣位,号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从此,武则天开始以太后名义主持朝政。但中宗软弱无能,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武则天在痛心之余,下令将中宗废为庐陵王,同时将李旦立为皇帝,号唐睿宗,自己依旧将朝政把握在手中。
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在此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广纳贤才,外举不避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上官婉儿。武则天本来是她的杀父仇人,可她却被武则天封为近侍。随着时间的流逝,上官婉儿不但不再怨恨武则天,而且对她产生了爱戴之情。同时,武后开始为自己当皇帝做准备,她先是重用武三思、武承嗣、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一批酷吏。
武承嗣为了博得武则天的欢心,曾叫人暗中凿石为文,刻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还说这是洛水显灵出现的结果,差人将此献给武后。果然不出所料,武后得此石章大为高兴,将之称为“天授圣图”,她先是封洛水为“永昌水”,为自己加号“圣母神皇”,之后又胸怀志气出巡洛水,亲自主持了拜洛授图的仪式,在她的命令下,金碧辉煌的“万象神宫”开始建造。在这之后,又有一个名叫洁明的和尚又杜撰了《云经》四卷,文中声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下凡,理应成为皇帝。
公元690年,时年67岁的武则天终于登上皇位,见证这一切的有6万民众与官员,她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保留李旦的皇嗣之位,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作武周。
政通人和,成绩显著
用人方面,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的确引来不少非议,但是武则天同样也是重用贤臣的,在历史上,武则天也有着知人善任的政治家的形象。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都在其中,后来有“开元贤相”之名的姚崇和宋璟也是在武则天时期被提拔起来的。用当今的话来说,武则天是一位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她在用人制度上拥有不少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制度,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不少贤才能够摆脱出身寒门的束缚而获得一展才华的机会。《资治通鉴》就此方面这样称赞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待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之前使用的酷吏也随之被抛弃。女皇自然明白重用酷吏这一做法实在是不得人心,当初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为之。称帝第二年,武则天利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公元697年,她又取了来俊臣的性命,至此酷吏政治走向了终结。
在军事方面,武则天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但达到这一目标对于她来说已经是困难重重,但武后还是做到了。虽然,不少战争都以女皇的失败告终,但武则天还是通过自己敏锐的政治手段逐渐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经济方面,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得益于她在“建言十二事”中提出过的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能够保障农时的主张。在这个时期,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尽管这样的行为对于政府税收起到了负面作用,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武则天在位时期还十分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当然,由于她的命令,人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另外,在这个时期,因为府兵制逐渐崩溃,武则天根据实际情况在募兵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比如说边疆地区招募的“团结兵”(团练),这种兵的性质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雇佣兵,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意义。
总之,在各个方面,这位女皇都表现出了绝佳的领袖才能。虽然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几位女性掌权者,但在能力上都是难以与武则天相媲美的。
女皇也是女人
武则天身为一代女皇,但毕竟还是一个女人,所以她感到在权力之外似乎还缺少什么。历史上的皇帝都有三宫六院,有无数的美女侍奉左右。如今自己做了皇帝,虽然身为女人,但为什么就不能与历史上的其他皇帝一样呢?所以,女皇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三宫六院,也应该有男宠,而且是大量的男宠,就像曾经的那些皇帝们一样,全天下的女子想要谁就能得到谁。自此之后,一座座宫院,开始有了英俊的男子的身影。无数强健壮硕的男子汉分批进入深宫,作为武则天的男宠。
武则天虽有男人的气魄,却不失女人的细腻感情,而且她还很有才情,曾写过一首《如意娘》诗,把女人肝肠寸断、愁肠百结的情怀,写得淋漓尽致:“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一代铁血心肠的女皇,竟然写出如此细腻的情诗来,让人为之惊叹。或许,武则天本就是心思细腻,只是身不由己,毕竟一代君王岂能将自己的真实情感随意表达出来。然而,她还是对于文人抱有钟爱之情,她喜爱他们的浪漫风流。她将自己作为一位女皇的孤独和一个女人的浪漫,寄托在这些风流倜傥的文人学士身上。她发现,在与才子们交往的过程中,她既让权力得到了保障,又收获了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可以充分享受一个正常女人应有的幸福。武则天的一生,都置身于才子俊男的围绕之下。在她年轻的时候,她促成了北门学士的起家,那是一批才华横溢的文学之士,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卫敬业等人是其中的代表。武则天特别喜爱这些才华横溢的文学之士,临政之后,武则天将特权赐予他们,特许他们不经南衙,从皇宫北门出入宫禁,因此他们获得了“北门学士”的称号。
在登上皇位之后,武则天下旨将洛阳改称神都。置身于神都富丽宫殿的武则天,时常召文士们入宫欢聚,纵情享乐。而到了晚年,女皇几乎是年年大喜,每逢大喜,武则天就换一个年号,年号几乎一年一变,比如长寿、延载、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等。武则天的一生也可谓是风流无比,她的艳闻传播很广,而她并不在意。曾有诗人写诗来讽刺女皇的淫乱:“镜殿青春秘戏多,玉肌相照影相摩。六郎酣战明空笑,队队鸳鸯漾绿波。”
武则天已经70多岁高龄的时候,依然选择年轻美貌的二张兄弟张易之、张昌宗侍候床笫。她特地为两兄弟设立名为控鹤府的机构,任命张易之为府监,官居三品。而这两兄弟的相貌自然是相当出众,连大臣们也都忍不住赞美他们兄弟二人,甚至有一位大臣感慨二张兄弟相貌道:“六郎真是面似莲花啊!”而内史杨再思则不假思索应声说:“不然,不是六郎似莲花,是莲花似六郎啊!”然而几年后,政变发生,女皇的两位男宠二张兄弟在政变之中被杀,时年82岁高龄的武则天被从皇位上赶下来,很快也就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无字丰碑由史来评
按照父系社会的传统,中国古代的皇权是不会落入外姓人的手中的,因此武则天这位女皇帝的困扰就出现了:如果让儿子继承帝位,自然是延续了李家王朝,但却跟身为皇帝的自己不是一个姓;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虽然将姓氏传承下去了,但侄子和自己毕竟不是一家人。所以武则天称帝后,太子之位一直空缺,她将原来的皇帝李旦称为“皇嗣”,“皇嗣”的身份虽然与太子近似但毕竟也不是太子。而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一直觊觎太子之位,使尽了浑身解数,连出狠招,但并未得逞。同时,契丹、突厥受到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先后以匡复李唐的名义反周。此时的武则天很明白自己不能违背天下之意,于是她最终还是下定决心重新立已经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为太子。这样一来,继承人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武则天至此已经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了,她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逐渐轻视朝政,沉迷于享乐。
公元705年元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则天让出皇位,迎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这一年的十二月,时年82岁的武则天殡天,留下了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死后与高宗合葬于现今位于陕西乾县的乾陵,整个陵园规制仿照唐京长安城。墓前有两块碑,一块属于高宗,另一块属于武则天,在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而武则天自己的墓碑却是一块无字墓碑。
这样一位在生前迷信文字的女皇却为之后的世人留下了一块无字碑,这实在是让人迷惑。对此,众说纷纭,总结出来大体为以下几类: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认为自己功绩已经不是文字能够形容的了,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认为自己的功过是非还是让后人去评论,自己还是不要多言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对于生前的种种罪孽的愧疚,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也有学者认为,石碑原本是打算刻上碑文的,但武则天死后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势力,对于武则天的功过是非一直没有定论,因而最后便不了了之。还有人认为,武则天的儿子对自己的母亲心怀怨恨,将她本写好的碑文藏在了墓室之中,仅以一块无字碑展示给后世之人。甚至还有说法,认为武则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别人不知如何写碑文,所以干脆不写。而武则天本人,也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从唐代开始,武则天就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评价,这主要是由于给予评价的人所站在的角度各不相同造成的。不过,无论其中负面的评价有多少,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殿试”制度的这些功绩都是不能被否认的。特别是她知人善任,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都是出于武则天的赏识。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整个国家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繁荣、百姓富裕,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遗风”,而其孙唐玄宗能够实现开元之治的局面也是得益于此,武则天在历史上确实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她更创造出一个文化昌盛的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当时雕塑、绘画也创造出了新的高峰。
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武则天的直系子孙,并且社会还未被儒家正统观念所统治,因此当时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还是相对比较积极正面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进入南宋期间,程朱理学成为中国思想的主导,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在这样的思潮下发生了更大的转变,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将武则天说成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然而纵观武则天的种种经历,可以得出结论:武则天还是一个功大于过、智慧魅力型的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