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
贞德——拯救法国的圣女
16岁遇见神迹
贞德,幼名贞妮德,出生于法国香槟的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上一个名叫栋雷米的乡村。贞德的父亲叫雅克·达克,母亲叫伊莎贝拉·达克,她的父母在村里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着一座农场。
同时,贞德的父亲还担任了村子里不是很重要的官员职务,主要负责收集税金以及领导村民看守村庄的工作。贞德所在的这个村庄位于法国东北部,忠诚于法国王室的一小块孤立的区域之一,周边都被勃艮第人的领土包围。在贞妮德的童年生活中,村庄遭受了多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整个村庄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贞德有着非常虔诚的宗教信仰,她年少时便能看到奇异的景象,特别是关于圣者的画面。在1425年的一天夜里,贞德梦见了天使军总司令圣弥额尔,大天使圣弥额尔在她的梦中对她说:“贞妮德,你是拯救祖国的少女,你将得到天主的帮助来拯救法国。”
第二天,贞德居住的栋雷米村就被亲英的布鲁哥纽党袭击。当时,贞德和姐姐正在野外,她放下正在做的工作对姐姐说:“我要去诺特丹·德·贝蒙礼拜堂,向昨天晚上出现在梦中的大天使圣弥额尔祷告,请求他再指示我一次。”于是,贞德一直走到教堂的祭坛前跪了下来,并在胸前画了十字架。
“圣母,我相信昨天夜里是您派圣弥额尔到我的梦里来,请让我再听一次圣弥额尔的声音吧!”祷告之后,贞德似乎听到了天主的召唤,并要求她到“仙女之泉”去。仙女之泉位于离教堂很远的“薛奴森林”,贞德一步一步走到薛奴森林的时候,太阳已经开始慢慢落下去。
贞德用双手抱着膝盖静静地坐在泉水边,直到天色渐渐地暗下来。朦胧之中,贞德似乎又听到了圣弥额尔的声音在她耳边说:“贞妮德,法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圣凯瑟琳和圣玛桂莱德会保护着你,拿出你的勇气吧!”
在贞德长到15岁时,有一天村庄中来了一位神秘的教士,他拿出供人参观的圣人遗物,向观者讲述圣人的故事,并顺便向人们募款。当人们都离开之后,那教士问起贞德的名字,然后告诉贞德:“贞妮德,从明天起,你就将名字改为贞德吧!当我看见你的第一眼,便知道你是一位不平凡的少女。你要背负重大的使命,所以你的一生会不同凡响。这让我想起,从前一位预言家所预言的‘法国会因一个妇人灭亡,最后将会被一个少女救起’。现在,罗雅尔河南方也有一种说法‘那位少女会在聪罗兰地分的薛奴森林中出现,她的名字叫贞德’,我觉得贞德就是你,也由衷地希望你就是贞德,所以,改名为贞德吧!”之后,贞德的名字便由“贞妮德”改为“贞德”。
不久之后,法国的情况变得很糟糕,甚至已陷于谷底,天主呼唤贞德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于是,年仅16岁的贞德便决定投身于军队。贞德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带她前往不远的沃库勒尔。贞德向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科特说明自己前来的目的,并希望博垂科特能带她到王储的所在地——希农。然而,博垂科特并没有听信她,反而嘲笑了她一番,但是,这并没有让贞德放弃她要做的事。
第二年的1月份,贞德再次前来,随同她的还有支持她的两个士兵。在他们的支持下,贞德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贞德说出了一些令人惊异的战情预报,她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会在战争也就是鲱鱼战役中失败。
通过贞德的坚持和努力,她最终获准指挥一支为解救奥尔良而征集的军队。之后,贞德穿戴白色的全副武士盔甲,手执从教堂找到的十字军佩剑,带领兄弟尚恩、彼得以及三千多名战士,拉起特别为她设置的横额,浩浩荡荡地去营救奥尔良城。
传奇实力获得认可
在营救奥尔良城的这场战役中,贞德由于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佩剑、旗帜与随从花费等,基本都是由他人捐赠的。历史学家史蒂芬·W.里奇关于贞德能受到任用的原因,提出了这样的解释:“战争中法军一年接着一年的失败,法国政府在地位上名声败坏,且士气低落,已无力领导军队和人民赢得战争。正是在这样一个到达了国家存亡的最后关头,却又全然无能为力的政权,在绝望之中,相信了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乡下文盲女孩,让她指挥起国家的军队。”
1429年4月,贞德领导的军队抵达战场。但是,当时法军的指挥官迪努瓦公爵和其他将领私自拟定了一份作战计划,他们没有告知贞德,便开始作战。察觉之后的贞德对此大发雷霆,她无视所谓经验丰富的指挥官的计划,根据对奥尔良情况的判断,主张直接攻击英军。每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她都参与其中,行进在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副特别明显的旗帜。
其实,在战场上,贞德的实际领导能力也一直是历史上的争论之一。很多目击者称贞德在战场上常常做出非常高明的决策,但是将领和战士们只是将贞德所取得的胜利,视为是上帝神秘力量的指引,而非贞德的领导。
事实上,贞德在治理军队方面很有能力。要知道,贞德所带领的这些士兵,原本上几乎没有什么秩序,他们好像是一群毫无编制和秩序狼群和鬣狗。有一次,贞德一来到军队,就立刻向将军和部下们发出几项指示,但她的指示竟然把将军和士兵们都吓住了。因为她说的指示的第一条就是,那些没有规矩的女人必须立即离开,一个也不许留下。第二条,酗酒取乐的行为必须制止,喝酒必须有节制,要严格规定合适的限度;军队纪律必须取代毫无秩序的混乱。
最后,贞德又提出了一个令众人吃惊的最高要求,几乎使他们从盔甲里跳出来:“凡是参加我军队的人,都必须在神父面前忏悔,自觉摆脱内心的邪恶;所有应征入伍的新兵,每天都要做两次祈祷。”贞德不再允许他的士兵成天大叫大嚷、酗酒高呼、吵闹不休、随口咒骂,以及用各种低俗和胡闹的方式取乐。她还特别规定:不准抢劫掠夺,而且在每次战役前都会特别告诫。
于是,贞德的部下们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开始改变,无论是谁,只要他们听到贞德的声音,看见她的眼神,就会像着了魔似的,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当时,很多粗鲁的男人们都以为是战神从云端降了下来:起初,他们是感到惊叹,慢慢地就变得尊敬和顺从。后来,贞德已经可以随意调遣他们了。
在短短的三天之内,营地就在贞德的治理下,变得干净整洁而又秩序井然。贞德能激发起整个部对情愿由她指挥并积极到前线去击败敌人的强烈欲望,让很多人感到吃惊。那些野蛮粗俗的男人们,竟然也每天去做两次祷告和参加弥撒,他们变得就像一群乖巧的孩子一样。
经过整改的部队,带着对贞德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几乎战无不胜。另外,贞德为了进一步鼓舞部队的士气,还特地请人做了一面军旗,军旗上印有基督像,并有两位天使在基督身旁相伴。事实上,正是如此强烈的精神信仰,才让法国军队扫去低迷,重振军威。
由此,传统的历史学家推断,贞德在战场上所起到的领导作用,主要是提升了军队的士气,这些推断主要是根据后来贞德审判中的证词而来。贞德曾称她更重视她的军旗,而不是她手中的剑。而近期的学者则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经常指出,那些跟随贞德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富有眼光的战略家。历史学家史蒂芬·W.里奇则主张:“她连续领导着军队,取得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事的局面。”
可以说,是贞德给了法军战争胜利的信念和决心,使得法军在她的领导下,不断赢得了一场场非凡的胜利。
顺利辅佐王储加冕
在战场上,贞德摒弃了法军将领们一向采取的谨慎行动的战略,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直接进攻英军的堡垒。在攻陷了英军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一些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主要防守控制奥尔良联外桥梁的一座石制堡垒——土列尔堡垒。
之后,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堡垒。在这次交战中,贞德的肩膀被一支箭射伤,由士兵们抬离前线。但是,为了领导最终的攻势,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带着伤痛重新返回战场。
在奥尔良战役的迅速取胜,使法军士气大增,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贞德坚持认为应该向兰斯发起进攻,而军队的将领们则预期下一个目标应该是巴黎或诺曼底,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是他们原本计划的目标。
但是,由于取得了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贞德说服了查理,授权她和阿朗松公爵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利,并获得允许攻袭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为之后进攻兰斯拉开序幕。然而,进攻兰斯是一个大胆又冒险的提议,因为兰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之远,而且进入兰斯,已经深入了敌军的领土范围。
贞德的这项提议被认可后,法军以极快的速度攻下了雅尔若、卢瓦尔河畔默恩以及博让西,贞德这时所做的一切决定也都被阿朗松公爵所认可和肯定。而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开始因为贞德在战争中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从而成为她的忠诚支持者和拥护者。
在一场战斗中,贞德曾提醒阿朗松避开来袭的火炮,救了阿朗松一命。而她自己则在攀爬攻城梯时,被下落的石头击中头盔,但这并没有影响贞德继续投入到战斗中。很快,英格兰援军如同预料中一样到达战场,而法军先锋部队则在英军长弓兵的阵势还未准备好之前,便发动突然袭击。于是,在接下来的战斗里,法军歼灭和俘虏了大批英军,并俘虏了英军的指挥官,只有一小批英国士兵侥幸逃脱,最后还是做了英格兰可耻败绩的替罪羔羊。而法军在这次战役中,却只有极少的伤亡情况。
当然,乘胜追击是必然的。一直向兰斯方向前进的法军,在与勃艮第城市奥塞尔的谈判中,使奥塞尔保持中立,从而得以顺利通过。而其他沿途经过的城镇,大部分都没有任何抵抗的归属于法国一方。而之前签订了特鲁瓦条约的特鲁瓦,在四天的围城后,也不战而降。
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军队抵达特鲁瓦时,军队开始面临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此时,贞德结识了一位修道士,名为“兄弟理查”。这位修道士一直在特鲁瓦宣扬即将世界末日的言论和警告,当地农民不久前听他的话,将晚熟的农作物改为豆类等可以早熟的植物,法国军队到达时,豆类食物刚好成熟,粮食问题便迎刃而解。这个传说后来被历史学家路希·史密斯所引用,他以此事件认为,贞德所扮演的其实是神圣化的角色,而不是正常人实际的一些能力。
最终,兰斯被法军攻开了大门,查理王储的加冕典礼在第二天早晨迅速举行,查理王储正式成为查理七世。此后,虽然贞德和阿朗松极力主张继续进攻巴黎,但查理则倾向于与勃艮第进行谈判,以使双方达成休战。
而菲利普公爵则以谈判作为缓兵之计的策略和手段,并在暗中增援巴黎,加强防御。就在准备进攻巴黎的第二天早上,贞德接到了法国王室的撤退命令。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次失策的撤退,是法国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所犯下的重大政治错误。
被俘后遭受不公的审判
贞德在卢瓦尔·沙里特度过了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期间没有战斗发生。第二年的3月份,贞德前往马恩河,并在5月赶往贡比涅以抵抗英格兰和勃艮第人的攻击。
当月,贞德在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中被俘虏。当时,她正带领军队撤退回贡比涅城,为了确保所有人都安全回到城里,贞德处在军队的最后方。没想到的是,贡比涅城的守城军很是贪生怕死,他们为了防止英军跟着闯入,在贞德的部队还没有完全撤回时,便关了城门。于是,贞德与剩余的一些后卫部队,便遭到了勃艮第人的俘虏。
当时,关于俘虏的惯例是,俘虏的家人只要能付出赎金,就能将他赎回,但这次,勃艮第人不愿这样做。后来的许多历史学家将这一事件的责任,归咎于为查理七世没有付出真正的努力进行援救。总之,贞德被关在监狱中一直等到审判,也没有被营救出去。那期间,贞德也曾试图逃跑过几次,有一次甚至从70英尺的高塔跳下来,因为摔在干涸了的护城河柔软的泥土上,贞德并没有受重伤。
之后,经过一番谈判之后,菲利普公爵决定把贞德交给英格兰。法国北部博韦一位名叫皮埃尔·科雄的主教,在这次谈判和之后的审判中,担任着十分关键的角色,而且他是英格兰的忠实支持者,并认为他有责任确保贞德遭受到惩罚。
指控贞德为“异端邪说”的审判,其实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1431年1月,由英格兰占领政府主导,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杂乱无章的审判程序在鲁昂展开。而担任法官的科雄主教所拥有的审判权其实只是法律上的假设,他是由于亲英格兰的立场而获得了审判法官的职位。贝德福公爵也宣称法国国王的宝座,应该是由他的侄儿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所坐,而贞德将这一切都破坏了。
整场审判的花费由英格兰政府负责资助。神职的公证人员尼古拉斯·巴伊,也只是被任命只需要收集对贞德不利的证词,而不能提出半点反面的证据。因此,整场审判根本没有公平可言,贞德无论如何都将被定罪。但是,审判的纪录承认了贞德具有十分卓越的才智,这也另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贞德带领法军所取得的胜利,并不是完全依靠神迹或者宗教信仰才做到的。
审判纪录中,关于贞德最著名的一段质问是:“你认为自己受到了上帝的恩典吗?”贞德的回答是:“如果没有得到,我希望上帝能赐予我;如果我已得到,我希望上帝继续给予我。”当时法庭在听到了贞德的回答后都很吃惊,公证人布瓦纪尧姆后来证实说:“那些质问她的人,全部都哑口无言。”并且不得不暂停了当天的审问。这一段质问的对话后来很知名,并成为现代许多领域的题材。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是一个学术上的陷阱。当时的教会有这样的教条: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是否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贞德做出的答复是肯定的,就等于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而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就等于承认了她之前声称自己得到神示是有罪的。
这一场审判中,许多神职人员都是被强迫才不得不参加的,包括审问官让·勒迈特,也有一些人甚至遭受到英格兰人的死亡威胁,才加入审判。而且,一些法庭人员证实,有很多手抄记录后来都被更改,改后的记录对贞德十分不利。事实上,依据审讯的正常规定,贞德应该被监禁在教会监狱,由修女看守。但英格兰人却违反规定,将贞德监禁在由士兵看守的一般监狱中。贞德也提出希望教宗出面的要求,但是被科雄主教拒绝了,因为这很显然会让进行中的审判停止。
最后,法庭总结出了关于贞德的12项罪行和指控。不识字的贞德在各种方式的逼迫之下,并没有意识到死刑在慢慢逼近,她签下了一份自己完全看不懂的公开弃绝书,这几乎等于直接认罪。这些指控都与审判中的记录是矛盾的,而法庭在官方留下的记录却是另一份完全不同的文件。
惨无人道的极刑
1431年5月,贞德被判处火刑。其间有十天,她每天都会被绑在囚车上游街示众,可以说受尽了磨难和屈辱。甚至还有人看见,贞德在监狱中还曾被一名英格兰贵族试图强奸,后来被制止。
自从离开家乡后,贞德一直都穿着男性服装,在签署完弃绝书时,贞德已经答应穿着女性服装。后来正是因为发生了差点被强奸的这件事,使得贞德只能再次穿上男性着装。如果不是为了避免被骚扰,那就很有可能是让·马休作证所言的,因为贞德的裙子被偷走了,没有衣服以蔽体才又穿起了男装。
后来,有目击者描述了贞德执行死刑时所发生的那一幕。贞德被紧紧地绑在火刑柱上,她不断地祈祷着,并向旁边的神父请求,能够让她握着一个很小的十字架。最后火被点燃了,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一切都结束了。英格兰人为了向旁观的人群证明贞德已经死亡,还特地将烧焦了的木炭翻开,暴露出已经焦黑的尸体,接着又将尸体燃烧了一次,为了避免她的骨灰被人们收集,剩余的灰烬又全部被扔进了塞纳河。后来负责点火的刽子手形容他当时的感受时说:“当时真的很害怕会因为烧死了一位圣女而被打入地狱。”
除了极刑之外,英格兰人还对贞德做了另一件让后人极为愤慨的事,即那项莫须有的罪名:像男人一样穿衣服。在1431年,这是一项很大的罪名。在战场上,贞德穿的是甲胄,而在军营里则穿男装。据史料记载,她的穿着是在红色布料做成的、编织细密的长筒袜上面,套着一种很短的、灰色束腰外衣。那个时候,还没有橡皮筋,男子长筒袜的顶端都有成对的小孔,可以用绳子串起来系紧。
当时,一般人都会用7种以上的花色来系这种袜子,而贞德则用了20种花色,而且还系得很紧,她的这种装束主要是想要保护自己“奥尔良少女”的身份。当时,教廷是根据《圣经》上的训令来判罪,即《申命记》的第22章第5节:“妇女不允许穿戴男子所穿戴的服装;男子也不可穿妇女的服装,因为这种穿着是耶和华和神灵们所憎恶的。”
贞德在监狱里宣称,如果没有紧身的袜子,会让她感觉到很不安全,她决定和教廷抗争到底,而且已经准备好接受自己应有的命运。后来,贞德被套上了一身长袍。行刑时,她也没有留下任何话语,只是向她的敌人们发出了不屑的嘲笑。
17岁时,贞德成为法国闻名的女英雄,但只在短短的3年后,当贞德只有20岁时,便遭到了火刑处死。直到20年后,英国人被彻底赶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才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将贞德的案子重新审判,贞德最终于1456年得到平反。之后,在1920年5月,教皇本笃十五世为贞德封圣。
重新审判贞德的案件时,“穿男性服装”这一罪行也被推翻,因为它忽略了圣经教义上所规定的例外情况。经作证的牧师证实,在监狱里贞德穿男性的服装,的确是为了避免遭到骚扰和强奸。贞德为了保持贞洁而穿着男装,这实际上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这样的穿着可以放慢侵犯者的速度。从教义上来讲,女人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自己伪装起来以穿越敌方的领土,这样,她就可以在战斗中穿着盔甲,而且,这样做可以让她避免在露宿野外时遭到性骚扰。
这些记载都是可以被解读的,它也是一种关于性别的记号:“每个时代的文化都具有对于勇敢者的想象,如果再加上在性别角色上的模糊,就会使得他们很难被后人所描绘。”也如同作家弗朗索瓦丝所说的:“人们对于圣女贞德的描述,表现出了人类在每个时代对于性别上的偏见,只是这些记载都没有告诉我们,圣女贞德的相貌是怎样的。”
贞德受到重新审判时,遍及欧洲的很多神职人员都参加了,审判的过程也是遵照标准的法庭规则进行。通过搜集和分析115名目击者的证词,由神学家组成的小组于1456年6月得出结论,他们把贞德描述为一个烈女,并指出当初主导审判的皮埃尔·科雄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错误地判贞德有罪。1456年7月7日,法庭最终正式宣布贞德是清白无罪的。
对后世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400年时间,圣女贞德成了半传说中的人物。有关她的资料记载主要来自于编年史,叙述也很简单:贞德生长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由一位不识字的17岁乡下女孩,在短短3年内成为一个传奇人物。
在贞德之前,英法两国都希望能以千年之久的萨利克继承法来让这场战争正当化,实际上,这场战争只是君王之间,为了继承权而产生的难以调和的冲突。而贞德则赋予这场战争不同的意义,正如让·德梅茨所描述的:“我们(法国)的有许多国王都是来自英国血亲,但是我们难道就要因此而成为英国人吗?”史蒂芬·W.里奇也说:“她将一场本来枯燥乏味、让民众深受其害、却又不感兴趣的王朝之争,变为一场令人们热情激昂、保家卫国的圣战。”
19世纪初,一批英国历史学家在一个尘封多年的档案库中,意外地发现了5份贞德首次受审时的原始手稿。没过多久,他们又找到了二次审判时的完整记录,其中包括115位证人的证词,以及用拉丁文整理而成的初审档案。与此同时,一些极具参考价值的信件也陆续浮出水面,其中3份有着贞德“Jehanne”的签名,从歪歪扭扭的字迹来看,贞德当时大概还在学习写字。这些原始记录与信件,作为珍贵的一手资料,成为所有贞德研究者都绕不开的“必经之途”。
正如德弗里斯说的:“没有任何中世纪的人物,不论男女,像贞德这般被人广泛研究。”里奇也在一份学术报告中,对贞德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在她去世后的5个多世纪里,人们以一切想得到的方式评论她、纪念她:她是一个狂热的信徒、纯粹的宗教神秘主义者,她天性纯良,却又不幸沦为当权者手中的一颗棋子。她是现代民族主义崛起的象征与创始者,是万人崇拜的圣女与英雄。即便是面临酷刑与死亡的威胁时,她仍然坚持着流淌心间的来自上帝的福音。无论那个声音是真是假,她的事迹让所有熟悉她的人都感到震撼不已。”
在1452年战争结束后,教会开始宣扬贞德在奥尔良的光荣事迹,并对她的死进行了深刻的调查与反省。他们还将奥尔良确定为新的朝圣地点,对当地的罪犯颁布了一次宗教特赦。到了16世纪,圣女贞德被反对新教的天主教同盟作为自己的象征,5月30日被定为她的纪念日。至此,贞德成了罗马天主教会里最受欢迎的圣人之一。
1909年,在前任奥尔良主教的积极奔走下,人们第一次为贞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赐福礼。1920年5月16日,为了使人们永远记住这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伟大女性,教皇本笃十五世正式追封贞德为殉教圣女暨圣师。
在克里斯蒂娜·德·皮桑之后,圣女贞德成为无数女性眼中的又一位善良、英勇的正面角色。虽然贞德并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者,更多的时候,她所扮演的角色也不过只是传统宗教中的一位特殊人物,然而,她却以一种无可替代的魅力,使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人,都能够得到神性的关怀与烛照。值得一提的是,贞德一生中得到过的最为重要的几次帮助,几乎全部来自女性。
贞德在贡比涅被俘后,是卢森堡伯爵的姑母珍夫人,拖延了贞德被移交给英国人的时间,并尽可能地改善了她在监狱里的生活条件;查理七世的岳母阿拉贡,不仅在对贞德的初次调查中,证明了贞德的处女之身,还发起并赞助了救援奥尔良的远征;英国贝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妮,在审判开始之前,再次证实了贞德仍是处女之身,使得法庭对贞德是巫女的言论不攻自破,这也为贞德的清白和圣徒品性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传统意义上的天主教徒,也将贞德作为自己的象征之一,尤其是在法国。1988年,当反对教皇改革的法国枢机主教勒费弗尔·马塞被逐出教会的时候,他的支持者们便将马塞和当年同样被逐出教会的圣女贞德相提并论。
自拿破仑之后,圣女贞德还常常被当作法国的政治象征。拿破仑对贞德赞誉有加,甚至将他比作法国的救世主。贞德去世后,法国的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这极大地促进了关于贞德的研究与史籍编纂。法国爱国主义运动战线(法国右翼政治组织),索性直接以贞德的伟大形象对自己的主张进行包装与宣传。法国自由派似乎对贞德的平凡出身津津乐道,而保守派最初则更赞赏她对王室的支持。后来,保守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改变,转而宣扬她的民族主义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连维希政府与法国反抗势力,也都以贞德作为他们的象征:维希政府将她反抗英军的事迹大加宣传,还将英军战机轰炸卢昂的情景画在海报上,并辅以一个生动的标题:“他们对反复展现自己的暴行乐此不疲。”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反抗势力则与投敌卖国的维希政府截然相反,他们不厌其烦地将贞德与外国干涉势力英勇斗争的事迹讲给沦陷区的人民,而就在那时,贞德的故乡洛林刚刚被纳粹军队所占领。
历史上,法国海军共有三艘军舰先后以贞德命名,至今仍在服役的,是一艘直升机航母。除此之外,近来颇受非议的法国政党国家阵线也将贞德的形象当作自己的标志,他们不仅在对外发行的出版物上印上了贞德的头像,还以燃烧的三色旗作为一种牺牲精神的象征。不过,他们的反对者,对这种盗用贞德形象的做法嗤之以鼻,愤怒不已。
在此期间,还有无数的作家与作曲家以各自的方式对贞德大加赞赏,譬如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萧伯纳、布莱希特、柴可夫斯基等文艺巨匠,都曾根据她的事迹进行过许多伟大的创作。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量以贞德为题材的文学、音乐以及影视作品。
如今,在法国,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被定为贞德纪念日。这一天,人们会纷纷走上街头,并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