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事有价
——贝隆·克莱德
爱默生在一篇散文中写道:
“你将得到什么?”上帝说,“那么就先付出吧,然后才能索取。”
我们怎样才从上帝那“买”到我们想要得东西呢?我们能拿什么与上帝交易?
答案也许就是那个古老的因果报应法则。因果报应是句梵语,意思是“回复”。这是人类知晓的比较古老的法则之一。
用现在的话说是:“小鸡总要回巢休息。”我们在科学界中一样能够找到它的身影,比如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埃拉·惠勒·威尔考克斯用比较优美的语言表述了这个法则,她写道:
在太巴列湖和死海这两个巴勒斯坦水域,这条法则展露无遗。太巴列湖的水都是淡水,里面生长了各种鱼类,在岸边覆盖了成片的绿色植被,还有农民的葡萄园。约旦河流经太巴列湖,周围山上的小溪也滋养着太巴列湖。
另一方面,在死海里,众所周知,没有一条鱼,植物也无法在岸边生长,以至于死海周围方圆百里没有人类居住,只有那些旅行者给它带去了一丝生气。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味道,也没有任何生物敢喝一口死海里的水。
是什么导致它们之间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约旦河同时给这两个湖泊注水,显然不是因为水源的问题,当然,更不可能是土壤和周围城市造成的。
区别就在于太巴列湖在得到的同时懂得给予。太巴列湖内每流进一滴水,它就向外流出一滴水,但是死海则是将所有流入的水都据为己有。死海里的水只能通过渗透和蒸发离开死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水质的盐化,成为一潭死水。
世间万物都遵循这样的一个法则,要想得到,首先必须付出;要想收获,必须先播种;想增强自身的力量,首先必须改变现有的肌肉组织,促使他们分解,重新生长。
分裂和生长是所有生命体发展的历程,观察一下你体内的一个细胞的工作过程,你能发现什么?它首先分裂,分裂之后的两个个体开始生长到分裂前的程度,然后再分裂,这个过程不断重复进行,整个机体得以不断生长、壮大。没有分裂,也就没有生长,到时候机体就会萎缩和腐烂。所以,你必须分裂才能实现生长,必须付出才能收获更多。
约翰·布尼安并不了解细胞生长的过程,但是他在一篇文章中表述了他们生长的原理,他写道:
“有一个人,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他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莫法特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放弃的东西越多,他会变得越富有。那些抓住他们本应放弃的东西的人,最后会一贫如洗。”
我们脑海中迸发的每一个思想到最后都会载满各种果实回报我们自己,因为每个思想都会得到一种反馈,仿佛一个钟摆,只要我们让它开始摆动,他就一定还会回到原点,正如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条无限延长的线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
不要说自己因为没有钱或者能力不够而止步不前,手上无论掌握多少资源,你都要心存希望,不管这个希望有多大,不管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么小的一颗种子,到最后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你心中的希望的种子又何尝不能实现呢?
“只要你行动起来,就会获得力量,”爱默生说,“那些只说不做的人永远是虚弱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如果不懂得付出,你收获的将不是你所期望的。世上没有便宜事,就拿做生意来说,赚钱了就必须向国家交纳税收。大自然同样遵循这样的法则,付出的人才有回报。”
为了使自己更加强大,拥有更多的力量,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付出已经拥有的,就如同锻炼自己的肌肉,越锻炼,越强大。如果疏于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将荒废自己原本就有的能力。爱默生说:“倘若你想要发挥上帝赋予你的才能,唯一的前提条件就是不断地使用。”
歌德在这方面也有表述,他写道: